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weirock
*停權中*
 
weiro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5,843
引用:
作者ed114
附上前幾天的報導,台灣是該讓休耕地種植小麥…等台灣重度依賴進口的糧食,政府應用保證收購等政策提高自給率。

如果要改變現在穀賤傷農,農民可以接受由國家管理限制各農產品生產總量限制及接受國家指定改為生產其他農作嗎?

現在穀賤傷農不就是量大於求產生的嗎?外銷可以解決一部份問題,但外銷的品質就要和其他國家比C/P質了,如果品質好不了多少但價錢貴了數倍也賣不出去

至於農地農用除了2000年開放政策有問題外,各地方縣市的放任不管才是問題所在,地方縣市為何放任不管,看看最近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解釋嗎?


台灣的中部很適合種植 旱作(小麥) 啊~

但問題是農業的油水比不過炒地皮~

像我們鎮上這幾年又一堆土地變成房子...

但一堆房子蓋了五、六年都還賣不出去...然後新房子還一直蓋...
     
      
舊 2011-10-13, 02:07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rock離線中  
養企鵝
*停權中*
 
養企鵝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1
您的住址: M的左端
文章: 96
算噸的車.
跑一趟要多少錢?
這都可以算的.

我的數字 是我G到的.
不是亂給的.

請不要"想當然爾"的反駁.
自己去G一下吧.
 

此文章於 2011-10-13 02:12 PM 被 養企鵝 編輯.
舊 2011-10-13, 02:11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養企鵝離線中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e02047878
現今的產銷制度 農民-大盤-中盤-小盤-零售商

以一箱小白菜約10公斤來說 農民產地價格假設是10元

大盤賣給中盤變15 中盤賣給小盤變20 小盤賣給零售商還是20

但是這時變1斤20 零售商賣給顧客 可能變1斤30

看起來零售商賺最多 但是 其實賺最多的是大盤

因為 大盤收的蔬菜一定有辦法全部銷售出去

中盤要負擔運費所以少賺了一點

小盤要跟零售商殺價 加上有可能菜沒人要所以賺的又少了一點

至於零售商 如果進的貨能當天銷售完 那的確賺很大

但是現今買菜的人跟以前比起來少很多 如果在遇到幾個奧客

喜歡把菜翻來翻去的 賣像一不好看 那就準備丟掉了

加上市場的租金很貴 所以 零售商要賺很多現在來講比較不可能了

看農民一公斤賣10塊到了都會區變1斤30 等於1公斤50

實際上倍數可能沒那麼多 不過 3倍一定是有的


貴數倍我個人也相信一定有,就算中間商沒有剝削,
過程中還是要加上相當程度的成本跟利潤,所以只要中間經銷越多層,
終端價格自然不低......一般商品的銷售也是有同樣狀況,
商品的製造成本跟零售價相比也是有倍數之遙,所以能夠儘量減少中間商的層數是最好,
不過商品本身以外的成本還是免不了(運費、人力、店租、稅賦、利潤等)

台灣因為個人擁有單位的單位農地小,所以生產成本很難壓下,
而台灣人又不太能接受高價農產品,不管品質如何好,價格仍是採購的最重要因素,
加上政府也常常在平抑農價,所以務農的人很難提高收入,往往需要靠政府補貼,
只是這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目前來說,將零碎小農地集合成相當規模的大農地,再統一耕種,會比較能壓低成本,
所以近年來政府有提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農民們出租自己的小農地,由企業經營。
這樣農民們不用辛苦耕種,面對風險;而企業大規模統一耕種也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增加生產利潤,在大家都能得到合理獲利的情況下,也可減少政府補貼金額。
不過因為耕者有其田的歷史,許多農民對這項政策仍保有疑慮.....怕田租出去收不回來。


另外台灣農業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缺水,就算提高自給率,遇到糧荒那年如果沒下雨,
一樣生不出東西來........
舊 2011-10-13, 02:12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supermaxfight
Golden Member
 
supermaxfigh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65
引用:
作者Rainwen
貴數倍我個人也相信一定有,就算中間商沒有剝削,
過程中還是要加上相當程度的成本跟利潤,所以只要中間經銷越多層,
終端價格自然不低......一般商品的銷售也是有同樣狀況,
商品的製造成本跟零售價相比也是有倍數之遙,所以能夠儘量減少中間商的層數是最好,
不過商品本身以外的成本還是免不了(運費、人力、店租、稅賦、利潤等)

台灣因為個人擁有單位的單位農地小,所以生產成本很難壓下,
而台灣人又不太能接受高價農產品,不管品質如何好,價格仍是採購的最重要因素,
加上政府也常常在平抑農價,所以務農的人很難提高收入,往往需要靠政府補貼,
只是這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目前來說,將零碎小農地集合成相當規模的大農地,再統一耕種,會比較能壓低成本,
所以近年來政府有提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農民們出租自己的小農地,由企業經營。
這樣農民們不用辛苦耕種,面...

如果又他媽的養出一個大到沒人改去動的黑心企業
飲料、鮮奶、咖啡、餅乾...要漲就給他漲
非民生必需品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舊 2011-10-13, 02:24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maxfight離線中  
weirock
*停權中*
 
weiro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5,843
引用:
作者supermaxfight
如果又他媽的養出一個大到沒人改去動的黑心企業
飲料、鮮奶、咖啡、餅乾...要漲就給他漲
非民生必需品


這個目前看起來不是在養企業吧?

只是提高年輕農戶的耕作面積~以降低耕作成本~

但耕作面積大~卻不完整(東一塊西一塊的)~那成本所降也有限...

重點還是取得完整大面積農地~更有助於機械化耕作吧!?
舊 2011-10-13, 02:34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rock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引用:
作者weirock
這個目前看起來不是在養企業吧?
只是提高年輕農戶的耕作面積~以降低耕作成本~
但耕作面積大~卻不完整(東一塊西一塊的)~那成本所降也有限...
重點還是取得完整大面積農地~更有助於機械化耕作吧!?

想幾個問題...

1. 我國農業政策目標?
是要自給自足?還是要達到可大量外銷?

2. 求量大還是求精緻方向?

3. 大面積機械化生產是否為必要方向?

想想資訊界生產線...
原本100人的產線, 因為自動化生產後, 變成僅需會操作機器的10人就夠 -- 那原本剩下不會操作先進機器或儀器的一般人... 生計在哪?
舊 2011-10-13, 02:39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kouiou
Major Member
 
kouio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一日陸戰隊 , 終身陸戰隊
文章: 117
引用:
作者weirock
台灣的中部很適合種植 旱作(小麥) 啊~

但問題是農業的油水比不過炒地皮~

像我們鎮上這幾年又一堆土地變成房子...

但一堆房子蓋了五、六年都還賣不出去...然後新房子還一直蓋...



之前中視MIT台灣誌就有製作大雅的小麥特輯......
舊 2011-10-13, 02:54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ouiou離線中  
yiyikikikoko
Regular Member
 
yiyikikikok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53
引用:
作者大茂黑瓜
那是因為好險還有一些補貼
不然小農戶幾分地純種稻是真的會了錢...


目前那些補貼是給我阿嬤養老用,老農津貼+三塊地的出租的金額,一年大概是10萬出頭。

雖然有些公務員退休後2~3個月就領比這個多很多,但還夠老人家用。

照現階段大家對農業的態度當然不可能種。

重點其實不是稻價,等哪天自給率低,又發生世界性糧荒,別國農民自用不夠就算了,就算有剩,也轉而把農產品出售給那些比我們出得起更多錢的國家,這樣才糟糕。
__________________
青樓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閃到腰。

PCDVD繪圖串
舊 2011-10-13, 04:24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iyikikikoko離線中  
O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1
文章: 0
農舍問題要追本朔源就是2000年時行政院長蕭萬長開放的
到今天已經變成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至少我看現在的藍綠都毫無魄力敢動

我媽在娘家也有分到一塊地
一直有建商來交涉要買來蓋房子
不過因為並不缺錢
所以我一直反對賣掉
舊 2011-10-13, 04:54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G<離線中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小建
想幾個問題...

1. 我國農業政策目標?
是要自給自足?還是要達到可大量外銷?

2. 求量大還是求精緻方向?

3. 大面積機械化生產是否為必要方向?

想想資訊界生產線...
原本100人的產線, 因為自動化生產後, 變成僅需會操作機器的10人就夠 -- 那原本剩下不會操作先進機器或儀器的一般人... 生計在哪?

不管要自用還是外銷,都要有經濟效益才會有人種,
不然種的要死要活卻賺不到幾個錢,誰要種?
到最後不是休耕拿補助就是想辦法移作他用。

機械化生產的目的是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收益,
如果達不到,就沒有機械化的意義。
但如果機械化有用,就有實行的必要,即便要減少人力。
被裁減的人力,只能想辦法輔導轉去其他的行業,
因為台灣農業的產值,養不活那麼多人,畢竟地就那麼多,水就那麼少。

除非能改種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問題是既然要提高糧食自給率,
就非得有一定比例的農地需要種糧食作物,而糧食作物是民生必需品,
加上有外來競爭,價格無法太高。
舊 2011-10-13, 05:11 P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