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iDemon
我是認後事情有分等級,大禮議基本上只是皇帝的面子問題

換到最重要的立儲問題、明代大臣就當真打死不退了
萬曆的「立國本」事件,罰俸、充軍、免職、廷杖…一點鳥用都沒有
京官上書罰完換外官上書

當然嘉靖本人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但就明憲宗和明神宗的經驗,皇帝連找太監來支持都有問題呀
更不用提那些文官了

如果只是面子問題,那嘉靖也不需要把大臣扁到死才讓臣下噤口

而萬曆的國本事件,再怎麼罷黜甚至廷杖,他也沒有真的痛下殺手,
要說軟弱(好聽一點是寬厚)也是言之成理。
或許正因為如此,大臣們反而更前仆後繼,把這件事當成獲取名節的手段,
視被解職或廷杖為榮耀.......反正不會死
還有一點就是,皇太后還健在,萬曆多少也有所顧忌。
     
      
舊 2011-06-02, 10:19 A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酢醬麵
Major Member
 
酢醬麵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7
您的住址: 豬窩
文章: 236
引用:
作者iDemon
在張居正改革期間、基本上整個文官集團幾乎都變成了張居正的敵人
包含張居正的學生都加入反對老師的運動

你是否有感受到張居正真正面臨的壓力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張居正很偉大、是個大改革家
但就當時的觀點看:張居正很可惡、是個欺君玩權的大獨裁者
願意站出來幫張居正說話的、只有極少數的人

如果你不用當時社會規則的角度去觀察歷史人物
你根本不可能看出這個人物失敗的原因、所以你對張居正死後張家的破敗無法理解


等到幾百年後、歷史的長河早就洗清迷霧
才用先知...

張居正是改革方向完全錯誤,才吃力不討好吧.

連養在宮中不知民間事的皇帝都知道派太監去收商稅鹽稅礦稅...來錢比向窮苦農民
收田賦更有效率.
 

此文章於 2011-06-02 02:22 PM 被 酢醬麵 編輯.
舊 2011-06-02, 02:21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酢醬麵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酢醬麵
張居正是改革方向完全錯誤,才吃力不討好吧.

連養在宮中不知民間事的皇帝都知道派太監去收商稅鹽稅礦稅...來錢比向窮苦農民
收田賦更有效率.



說完全錯誤也有點誇張,畢竟是這超高難度的工作
黃仁宇也說過:張居正僅限於看到問題、但是並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最嚴重的問題是明代極度缺乏數字化管理
帝國統治者無法靠數據變化去評估政策成效及官員優劣
(在明代會寫文章比會辦事吃香)
即使明孝宗、張居正努力做事、仍是事倍功半
(張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便是數字化管理)



我翻閱明代田畝、人口、商業活動數據,終其一朝都是非常難以置信的極度衰敗
張居正、明孝宗能做的,也只是把這個一路向下趨勢圖劃一段水平線
而且這二條水平線離洪武二十六年的高峰也是極度遙遠


另一個問題是明朝皇帝並不清楚經濟運轉的規律
明成祖把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切開、卻不著重政治中心的經濟開發
放棄開發遼東供養北京、造成長期江南重賦
朱元璋累績下來的財富就在移都北京和北伐中完全花光

另外明朝皇帝以小商小農的心態看待通貨運轉也是另一個嚴重問題
錢對百姓是寶物,但對皇帝卻是半個廢物
一個皇帝真正的寶物是金錢灌溉出的軍隊、百姓和物資
沒有後者、金錢對皇帝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
明代皇帝常常為了錢、做破壞後三者的生意(包含明孝宗強佔珠寶商人的貨物)

這些只是明代問題的一小部份,再打下去可以打好長的論文
不過可以說、以上明代各項缺點

放在北宋、完全沒有以上問題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被稱為失敗、最主要是永樂城戰略失誤(不過也不是王安石的錯)
但王安石變法後、北宋國力當時應是空前強盛
不然也出不了三十萬大軍伐夏、而且連野戰實力也完全在夏軍之上

這些事績放到土木堡之後的明朝
初估是在做夢、連張居正時代也做不到(對蒙古只有守勢)

此文章於 2011-06-02 03:33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2, 03:27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3gxy6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1
明朝的舉人進士(以及他們全家)可免土地稅免徭役

張居正改革有個重點"一條鞭法" 就是跟士族商賈收銀子 所以會被言官大批鬥
基本上 明朝是不收商業稅 套句現代話就是"自由貿易"
沒征這些銀子 不可能會有後來的萬曆三大征

魏忠賢的銀子全是從這批達官貴人身上敲下來的 當然他自己也藏私護短
崇禎即位聽東林黨建言抄掉閹黨 廢棄商業稅 國家打仗沒錢重稅全壓到農業稅
連皇帝要收稅 也被言官罵臭頭 因為史書是這批言官寫的
明亡是亡在這些不肯交稅的財閥資本家

著名東林黨人 李三才 不知道這是不是閹黨栽的 如果屬實的話那就.....
引用:
實際上,李三才其家產多達470萬兩白銀,相當於天啟年間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 為什麼呢?因為李三才實際上是大運河重要樞紐,北京通州這裡的商人的總頭目。 (根據現存明代文檔礦稅實際上是工商稅為主明代萬曆大規模徵稅以前官僚商人實際上處於什麼稅都不用交的情況別的商人如果花錢挂靠在大官僚開的商號下也能獲得此種一切免稅的利益) 礦稅的徵收,理所當然的觸犯了這些人的利益 又因為明朝稅低的無以复加稅種少的無以复加可惜兼併之嚴重也是無以复加 因為舉人進士(以及他們全家)都是免土地稅免徭役

此文章於 2011-06-02 03:53 PM 被 3gxy6e 編輯.
舊 2011-06-02, 03:46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3gxy6e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3gxy6e
明朝的舉人進士(以及他們全家)可免土地稅免徭役

張居正改革有個重點"一條鞭法" 就是跟士族商賈收銀子 所以會被言官大批鬥
基本上 明朝是不收商業稅 套句現代話就是"自由貿易"
沒征這些銀子 不可能會有後來的萬曆三大征

魏忠賢的銀子全是從這批達官貴人身上敲下來的 當然他自己也藏私護短
崇禎即位聽東林黨建言抄掉閹黨 廢棄商業稅 國家打仗沒錢重稅全壓到農業稅
連皇帝要收稅 也被言官罵臭頭 因為史書是這批言官寫的
明亡是亡在這些不肯交稅的財閥資本家

著名東林黨人 李三才 不知道這是不是閹黨栽的 如果屬實的話那就.....


我極度懷疑明朝有多少商業稅可以收、民間商業活動是非常衰敗的
像陝西、南京商家數量隨時間過去,只少不多

一般沒背景的富商很容易招來朝廷的抄家滅族
我曾看過一例某富商因為沒有子嗣,甥姪搶奪遺產互告
官府反應很簡單:你們不用告了、全部充公

明朝後期能大規模作商業生意的…只有有背景的強力官商(如福王)
面對這類皇親貴胄、可能課得到稅嗎?


我的印像中一條鞭法應該是政府稅收全改為通貨稅(全折成白銀計價)
不再以勞役、貨物直接充作稅收

此文章於 2011-06-02 04:08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2, 04:07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3gxy6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1
一般大家看的歷史書都是從文學家的手裡寫出來的
文學家說穿了大多奉在宮裡只懂四書五經咬文掘字 言官都只會為屁而屁 那懂經濟其他領域的東西
歷朝歷代到了最後就是最嚴重的問提土地兼併 現在台灣不也這樣

要懂明朝財政史要推好幾本書 有一本"度支奏議"是在寫明末財政史

引用:
明畢自嚴撰。自嚴,字景曾,淄川(今山東淄博南)人,萬曆進士,官至右僉都禦史。崇禎元年(一 六二八)起任戶部尚書,掌軍國財賦度支之職。因萬曆以來,宦官亂政,黨爭紛挐,又邊事日蹙,軍餉激增,以至財政困窘,自嚴欲 清海內田賦,成《賦役全書》,以全書未成,乃輯成此編。是書綜計崇禎時度支出入,極其詳備,足以見明末財政收支情況,對明史 研究有較高史料價值。

就是達官貴人才課不到稅 稅都課到農民身上去
看看清雍正 怎麼抄達官貴人的銀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Hnq...feature=related

此文章於 2011-06-02 04:14 PM 被 3gxy6e 編輯.
舊 2011-06-02, 04:11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3gxy6e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3gxy6e
一般大家看的歷史書都是從文學家的手裡寫出來的
文學家說穿了大多奉在宮裡只懂四書五經咬文掘字 言官都只會為屁而屁 那懂經濟其他領域的東西
歷朝歷代到了最後就是最嚴重的問提土地兼併 現在台灣不也這樣

要懂明朝財政史要推好幾本書 有一本"度支奏議"是在寫明末財政史


就是達官貴人才課不到稅 稅都課到農民身上去
看看清雍正 怎麼抄達官貴人的銀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Hnq...feature=related


我倒覺得最根本的問題…是明朝壓根選錯通貨種類

銀子是有限的、當通貨不足以支應經濟發展和使用需求時
必然會發生通貨緊縮、而且沒辦法像美國搞量化寬鬆
像崇禎就完全生不出通貨做事、完全失去經濟上的主動權


北宋選擇銅錢做通貨就避免了這個問題(北宋有銅礦)
宋太祖時期只存500萬貫就想和遼買燕雲十六州
到宋仁宗時期國家預算隨便都是幾千萬貫起跳
充足的通貨使北宋經濟可以幾乎不受限的大量發展

富裕程度名列各朝頭甲

可是當南宋失去北方領地後,失去了銅礦重鎮
也就陷入和明代一樣的困境

此文章於 2011-06-02 04:50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2, 04:48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3gxy6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1
實用性吧
明朝初期洪武也是有發大明寶鈔 只是後來被民間所用的白銀取代
(這元朝就發過到了最後就是浮印濫發)
中國不產銀 民間的白銀來自於哪裡 不就是跟西班牙等歐美國家貿易來的白銀
這些在中國流通的白銀 全部都是來自日本 美洲等地銀礦
其中日本所產的白銀百分百完全流向明朝 那時中國是白銀藏量最多的國家

當南宋失去北方領地後,失去了銅礦重鎮
南宋也是利用貿易拿到鑄銅權 鑄銅權還是控制南宋手裡
遼和金不會鑄銅錢 沒匠人 匠人全被宋皇室帶往南方成色差很多
再加上遼金領地內都是宋舊領地 換政權不換老百姓 北宋遺民
就算以前國民政府 很多人也是用北洋政府的袁大頭 老百姓很精的 吃虧的事咱們不幹

產地不是重點 那可以用貿易貨物易通來取得貨源
萬曆之前是不收礦稅的
中國不會缺銀子 會缺銀子那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 大量賠給國外
政府要有本事在民間敲銀子的手段 之前不是有不大陸片 在演崇禎的事 我忘叫甚麼
不是有個喬段 崇禎向百官募集銀子 最後沒人肯繳銀 繳的都是一些碎銀
李自成有一個 掠金令 追贓助餉 敲了那些達官貴人不少銀子下來仰他的軍隊

漢武帝就不一樣平準、均輸、算緡、告緡、鹽鐵酒專賣 所以漢武有錢打匈奴

反正宋元明清會滅 大抵離不開這 十二個字 土地兼併 護短藏私 貪贓枉法
臺灣現在窮嘛 不窮但是有錢人把台灣人的錢套走放在他身上 怕貶值就拿去買台北豪宅
再加上黨爭就跟明末好像

此文章於 2011-06-02 08:02 PM 被 3gxy6e 編輯.
舊 2011-06-02, 07:54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3gxy6e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3gxy6e
實用性吧
明朝初期洪武也是有發大明寶鈔 只是後來被民間所用的白銀取代
(這元朝就發過到了最後就是浮印濫發)
民間的白銀來自於哪裡 不就是跟西班牙等歐美國家貿易來的白銀
這些在中國流通的白銀 全部都是來自日本 美洲等地銀礦
其中日本所產的白銀百分百完全流向明朝 那時中國是白銀藏量最多的國家

當南宋失去北方領地後,失去了銅礦重鎮
南宋也是利用貿易拿到鑄銅權 鑄銅權還是控制南宋手裡
遼和金不會鑄銅 成色差很多 再加上遼金領地內都是宋舊領地 換政權不換老百姓

產地不是重點 那可以用貿易貨物易通來取得貨源
萬曆之前是不收礦稅的
中國不會缺銀子 會缺銀子那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 大量賠給國外
政府要有本事在民間敲銀子的手段 之前不是有不大陸片 在演崇禎的事
不是有個僑斷 崇禎向百官募集銀子
李自成有一個 掠金令 追贓助餉 敲了那些達官貴人不少銀子下來仰他的軍隊

漢武帝就...


鑄銅權是在南宋手上,但產量已不及北宋時代的1/10

北宋時代汴京年產290萬貫,付給遼夏還措措有餘
而南宋臨安只有20萬貫、連給金歲幣的一半都不到
若非如此、南宋也不用著派兵到民間掠奪銅器鑄錢

另外失去北方的軍政消費族群、南方工業全面走向衰退
南宋沒有足夠銅錢支付金歲幣與製造商品百姓工資
通貨緊縮形成的惡性循環,錢貴貨賤、扼殺商品發展和品質

泉州在南宋初期還有能百萬貫盈餘,到理宗衰退到僅4萬貫
說明了這樣發展

另外在台灣的黨爭之於明未,不是好像
而是根本一模一樣
制度改了,權力的鬥爭模式仍然沒有改變

此文章於 2011-06-02 08:10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2, 08:07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