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8 您的住址: BLM
文章: 89
|
引用:
如此一來 , 台灣的製造業不是外移 , 就是死亡 . ![]() 失業率更高 , 人民更沒有收入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其實由大陸缺工的問題可以看出
勞工的問題主要是出在沒保障 首先得要面臨隨時可能被裁員 再來是退休後很沒保障跟子女教育的問題 勞工基本上退休不會有"大筆"的退休金 子女教育也是很大的開銷 如果再加上要買房 真實的情況是:勞工每月所得至少不低於軍公教人員 不然老了要當遊民嗎? 也許有人會說老了子女會養啊 講難聽一點,年輕一輩自己都養不活了 況且有些人因年輕時的低工資,根本無法生養兒女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455
|
引用:
說保護農民只是說好聽的 大前研一就講過日本實施保護政策,結果只是肥了進口商,進口商進廉價外國商品,包裝一下以日本製出售.結果日本農民還是過得很辛苦,年輕人都不想做,日本都市上班族卻要忍受高得離譜的售價. 台灣也是有這問題,台北超市買到米價,可能是農夫售給糧商六倍,而且可能混了不少外國米.所以我一直強調問題不在WTO,台灣自己農產經銷系統才是問題所在. 有時覺得台灣中菜比大陸難吃,與這種政策有很大關係.買不到好的火腿,紹興酒,大匣蟹也禁止進口等等,原材料不行,味道就是有差.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
引用:
應該不會!! 中共政策就是開發大西北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你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去看當然會覺得上海的工資跟物價差很多 這就是很多台灣人在大陸的問題 但當這些台灣人把自已當成大陸人 並且跟著大陸人一樣生活 卻開始可以存很多錢 上海物價貴 但也有那種可以買到更便宜東西的地方 大陸各地都一樣 有很貴的,也有很便宜的 但台灣人都是習慣買那些貴的 然後再來說大陸的物價也是很貴真不知道大陸人是怎麼生活的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南港/廣州/火奴魯魯
文章: 42
|
引用:
中國的戶政也有很大的問題... 農村人口根本沒辦法在外地落戶 誰想當個在外地漂流的浮萍? 當然最後還是回家好啦~
__________________
''Racing is in my blood.'' - Triple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 Ayrton Senna da Silva 21-Mar-1960 ~ 01-May-1994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哦~~ 不不不~~~ 只那些沒有競爭力的會死 有競爭力的其實一點都沒差 台灣的物價10年來漲了不少 有多少是為了養這些產業?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很多人都說大陸人比較敢離職或罷工
我倒不覺得是這樣 而是長期無法忍受所做出的反應 勞工其實是最不團結的,平時也最不發聲的一群 除非是達到忍受的極限,才有可能有這種行為 因為沒有人願意爬山涉水到大城市 然後又千里迢迢跑回去 大陸可不比台灣是從台北縣到台北市 或台中到台北那ˋ樣 而且遠離家鄉找個落腳的 也要一點功夫跟適應 就業市場上 你要是覺得自己只有5萬的價值 別人是連1000元都不會多給你 ![]() 反正一樣的工作內容,對老闆而言能越省錢當然是越好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
引用:
面對的是一種無以名狀的絕望吧 . 民主自由的台灣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每幾年總會有人登高一呼,畫出無法實現的大餅. 反正過幾年在畫另一個就行了.. 宅男就更好解決了,只要玩電動看暴乳就滿足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
很多到大陸設廠的台商其經營型態很依賴便宜的密集勞力,一雙五千台幣的名牌運動鞋往往報價給美國原廠的成本價格只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元,
中間管銷、廣告費用由美國廠商負責,一來一往他們實賺的成數都超過3∼4成。 如果台商要提高報價,外商會培植其他台商港商跟你打對台,搞不好為了原有的訂單不要失掉,原代工廠商還要降價以求。 台商老早就想到這些問題,從OEM升級到ODM甚至自創品牌一樣走得辛苦,可是只有極少的台商能夠將遠光放遠,絕大多數還是汲汲於近利不敢創新。 PC、NB產業算是最早可能脫離這種窘境的產業,過往外商過於追求高毛利而將設計核心外移或授權給台商,目前台商掌握不少核心研發實力。 可是其餘產業受限於政府不重視培植研發基地留在台灣,放任台商自己想辦法,所以強者越強,本來有拯救機會的中層業者就此完蛋。 大陸業者的野心和背後政府政策的配合,讓他們這十幾年進步飛快,那怕是細微的部分還相當粗糙品質不佳,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今日破舊的技術是明日成功的基礎。 以汽車業來說,不少車廠要賣車到大陸都要跟大陸廠商合作,持股限制、製造機台引進都是背後政府在運作,這幾年自家產的車子比例越來越高,技術也隨著逐步開枝散葉,其他週邊協力廠也受惠。 20年前台商遇到的是60後、70後的勞工,管理、薪資都好談。如今環境變了,80後、90後在想什麼,不可以用過去的思維來看。 早期台灣從進出口加工轉型到資訊科技為主的型態,政府在師資、研發人員的知識來源作了很多努力。 近十幾年搞的生技則是走向錯誤的道路,花公帑補貼業者但是在尋覓相關師資回台灣服務的部分作得很差,導致學校培養不出具有相當基礎能力的學生,也讓生技業缺乏研發實力。 當然從台灣到國外深造的學生多偏向物理、電機、資訊等領域也有關,可是人家香港、新加坡聘請到的都是白皮膚的洋博士,台灣能吸引他們來的誘因很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