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375
					
				 | 老實說替家裡工作跟在外面吃人頭路是兩種情形 拿來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尤其是金錢部分 | |||||||
|  2008-06-10, 12:32 AM
			
			
	#41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潛水中 
					文章: 157
					
				 | 經濟真蕭條      | ||
|  2008-06-10, 09:04 AM
			
			
	#42 |   |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78
					
				 | 引用: 
 怎麼說?哪邊有問題嗎? | |
|  2008-06-10, 05:52 PM
			
			
	#43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54
					
				 | 沒想到南部待遇這麼慘 那怎麼成家立業??   不過我看南部的生育率也沒有比較低吧   這點讓我非常納悶 常聽人說中南部生活所需較低 其實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太合理 難道中南部的汽油比較便宜嗎?   7-11裡頭東西有賣比較便宜嗎?  
				__________________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  2008-06-10, 06:40 PM
			
			
	#44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公司宿舍 
					文章: 207
					
				 |   引用: 
 我是嘉義市民,公司在桃園縣新屋鄉。 新屋鄉其實也算很鄉下,但是就因為在「北部」。連一些路邊小吃、麵包的價錢也比照台北! 嘉義來說,汽油和7-11當然是和北部一樣。但是瓦斯應該比台北便宜,這波油價漲價前 20公斤一桶是550元。(漲後不知道,還沒叫!) 嘉義的小吃當然也有貴的,但是大部份都還算便宜(和北部相較之下)。 這邊沒有像北部那麼多的聲光娛樂場所,所以當然一般人的物慾也較少! (愛玩的人會跑到台中、台南、高雄去玩∼) 但是嘉義這邊的就業市場以服務業居多,所以不少人都離鄉背井到外打拼!  | |
|  2008-06-10, 07:44 PM
			
			
	#45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以一個月4個禮拜來說, 180小時, 2萬5左右. 不過我目前住家裡, 所以全部錢都拿來投資自己. 老實說, 開始覺得如果是自己一個人住或許會不夠用了. 2萬是夠活下去, 但人生沒有意義. | 
|  2008-06-10, 08:14 PM
			
			
	#46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 在回答前先假設一個問題: 你有兩個同學: 其中一個同學A,他只有一個本事,他的本事可以一小時賺110元. 另一個同學B,他有3個本事,第一個本事可以賺小時90元,第二個本事可以一小時賺80元,第三個本事可以賺一小時60元. 請問哪一個收入較高?? , . . . . . . . . . . 答案是(A) 所以把最有潛力賺大錢的本事做好,其他全部放棄,.. 這才是賺多點錢的方向. 要怎樣把有潛力的工作發揮到最大,得到最高的時薪? 答案是興趣. 所以:挑一項有興趣有收益的工作,其他全部放棄. 這是我的答案. | 
|  2008-06-10, 09:57 PM
			
			
	#47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200
					
				 | 引用: 
 引用: 
 打錯了 是平均月薪6萬啦 努力兼差中^^ | ||
|  2008-06-10, 10:13 PM
			
			
	#48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54
					
				 | 引用: 
 這也差太多了吧   12倍以上 不過這樣收入算是蠻不錯 
				__________________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
|  2008-06-10, 11:38 PM
			
			
	#49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潛水中 
					文章: 157
					
				 | 引用: 
 物價上漲,收入不漲 因為經濟蕭條 會影響到各行業 所以有感而發  | |
|  2008-06-11, 09:29 AM
			
			
	#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