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 一些人說景氣很好,嗯,現在連剩菜都要規範一下先後順序了。 教育部修訂剩菜條款 貧生優先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1.07 03:18 am 不少民眾每天到雲林縣斗六國中領剩的營養午餐,不過教育部說,以後剩菜要優先分給貧困學生,還有多的才分校外人士。 圖/本報資料照片 景氣差、日子苦,就連中小學生吃剩下來的剩菜,都有好多人搶著要。教育部最近修訂了「中小學校辦理學校午餐應行注意事項」,增訂「剩菜條款」,要求學校應將剩菜優先分配給貧困學生,之後才能分給校外人士。 此外,教育部也要求各校注意剩菜的衛生及品質,學生傍晚下課才能帶回去的剩菜,最好先放在冷藏庫保存,不要讓學生從中午就用塑膠袋打包、放在抽屜裡,以免腐敗,吃壞肚子。 教育部體育司科長傅瑋瑋表示,有些將營養午餐剩菜管理得比較好的學校,還會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不會把剩菜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交給學生,而是先按班級分好,放在廚房冷藏庫,學生放學前再到廚房領,不會被其他同學看到。 雲林縣斗六國中把營養午餐剩菜送給中低收入戶的新聞經報導後,各地愈來愈多沒飯吃的民眾,打起了學校營養午餐的主意,許多排隊領取的地點還發生了吵架、打架等「搶菜大戰」,反而校內有需要的學生不一定領得到。 教育部為次修訂中小學午餐的注意事項,增列十五條之一的「剩菜條款」,要求學校應定期檢討經營效能,控制營養午餐的製備數量,以免產生過多剩菜;有剩餘時,「為珍惜資源有效運用及照顧貧困學生,學校得建立相關機制,提供貧困學生。」 教育部指出,學校營養午餐的費用除由學生自付,還有部分吃不起午餐的學生餐費是由政府補助,剩菜的所有權屬於學生全體,因此,也應優先提供給貧困學生,而非校外人士。 教育部強調,各校不只是要注意營養午餐的供應品質,要讓貧困學生帶走的剩菜品質也要「嚴格管控」,以免學生及家人吃出毛病來。 傅瑋瑋表示,剩菜最好儲存在學校單獨的冷藏室,如果要與生食放在同一冷藏室時,也要注意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的原則,以免熟食受到滴落的血水等汙染。 【2008/01/07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LIFE/LIF1/4169312.shtml | |||||||
|  2008-01-07, 09:44 AM
			
			
	#41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
					
				 | 是真的不景氣耶∼ 連這家電視台都報導這種新聞了, 這家不是應該都報導正面積極的新聞嗎? 還有中國黑新事件專題報導嗎? 省房租! 三溫暖當家 民視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8/01/05 13:59 悠閒的坐在交誼廳裡看雜誌、喝飲料,喜歡就做做SPA護膚、進烤箱美容,甚至看電視、打電話也不用錢,看準24小時三溫暖的高貴不貴的五星級享受,余小姐繳了一年一萬五的會費,直接把三溫暖,當成自己家,一住就是一年。晚上就直接睡在美容床或是大通舖,為了省錢住進三溫暖,聽起來或許很不可思議,但是像余小姐這樣腦筋動的快,可不只他一人。不只節流,更懂的開流,余小姐沒事就找地方上網,一天花個兩三個小時,靠著動動滑鼠,做網路行銷,一個月,竟然也有四萬元進帳。堪稱省錢達人的余小姐,也不吝嗇的將自己整理出來的省錢妙招 PO在部落格上,讓大家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也能一起省省省。民視新聞曾虹雯陳家祥高雄市報導 | ||
|  2008-01-07, 09:53 AM
			
			
	#42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54
					
				 | 一堆雞馬力的後代           | 
|  2008-01-07, 10:02 AM
			
			
	#4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35
					
				 | dolphus  這位老兄是政治嘴砲魔人,還是多重分身,不管什麼話題都可以引導到其他方向。 除非你想打嘴砲,不然別浪費時間了,還是自動忽略吧,這樣對大家都好。 此文章於 2008-01-07 10:07 AM 被 carlos0857 編輯. | 
|  2008-01-07, 10:05 AM
			
			
	#44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 引用: 
 請問我的分身是哪位?謝謝........ 另外這一串是誰先導向政文的?請查清楚,謝謝。    另外,原來我的發文數還比你多唷∼....算了,這也沒什麼好比的∼ 反正把一個人抹黑,畢竟比較容易。    此文章於 2008-01-07 10:11 AM 被 dolphus 編輯. | |
|  2008-01-07, 10:10 AM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