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奄奄一息的地球
文章: 425
|
引用:
+1 CISC跟RISC比起來 "先天不足"也許是個最好的形容 而X86是CISC架構 不斷的改良也只是在模仿RISC... 使CISC穿上了RISC的外衣 但不論再怎麼樣改進 CISC還是CISC 還是不會變成純RISC 當年Intel想徹底埋葬老舊的CISC 其實也是個有遠見的判斷 但無奈孤立無援,再強也無力回天 ![]()
__________________
https://t.me/pump_upp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830
|
指令集就像遊戲規則
玩的人越多 也越難放棄 如果哪一天軟硬體大廠們一起說 來 我們從xxxx年開始改用xxx指令集和標準...而且為了推廣...軟體打3折 硬體打5折賣 一起買再打8折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買單 XD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397
|
原作者這句話
"最早時的CPU其實幾乎不具備浮點運算能力,但Pentium MMX改變了這個現狀,在加入了一個名為MMX的SIMD指令集後,CPU開始具備了初級的浮點運算能力," 就至少有兩個錯誤。 1.Intel從80486DX就有內建X87浮點運算器,80386則是需加裝80387才具備浮點運算能力。 2.MMX只能對"整數"作SIMD運算,直到搭載SSE的P!!!才能對32-bit"單精度浮點數"作SIMD運算。但某些需要80-bit雙精度浮點數的場合SSE還是沒輒。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屏東<-->高雄
文章: 555
|
引用:
這個最中肯
__________________
DVD+-R有何不同?簡單講清楚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9
|
引用:
這篇出來的時候就想回了... 錯的地方還不少 ![]() 其實就當初CISC的開發並不像你所說的"先天不足" 至少我認為那有點事後諸葛的味道 畢竟記憶體寸土寸金(應該說是貴到爆)的年代 加上憑著相容性這個超級重要的solution CISC還是有其可理解的長處 進化至今的x86架構 也在導入RISC的諸多概念並盡力排除其缺點 畢竟大家都已經用了這麼久,大環境是很難說改就改的 個人觀點也認為x86架構 的確是適合在這塊充斥著各種聲音與想法的市場 而且NetBurst架構並不是不好 基本上它還是個x86,用原型是x86去形容它似乎比較適當? 新的pipelines與Superscalar很好、導入更多的SIMD概念也很棒 只是由於諸多限制,尤其是時脈上升導致的功耗與廢熱 使得intel不得已暫時發棄了它 只能說它不是適得其所吧? 但也拜此所賜,大家現在的Core 架構 也才有這麼多新的Power management 我想其他很多東西在wikipedia上面都已經寫過 我就不再多提 有興趣的人就幫個忙把RISC那篇給翻譯過來吧!! 遠見這種東西一個蘿蔔一個坑 有用有市場就有資金開發. 供需平衡,如此而已 有錯請指正 ![]()
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計算速度的方法不只一種。 平行計算只是一種提高效率的方式,具有不確定性與複雜性。關於提高效率的方式,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論。 對於我們來說,那並不是完美的東西。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9
|
超過五分鐘 = ="
我目前比較有興趣的
是在不久的將來core架構導入Hyper-Threading 以現有core架構,Thread 打架的問題會不會因此有所改善... ![]() 還是要從OS開刀?要如何實作呢? 我對這方面知識蠻貧乏的,哪位大德能幫忙解釋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計算速度的方法不只一種。 平行計算只是一種提高效率的方式,具有不確定性與複雜性。關於提高效率的方式,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論。 對於我們來說,那並不是完美的東西。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一個都是女人的地方...
文章: 1,222
|
引用:
基本上Core架構是不太可能導入Hyper-Threading的 因為Core屬於短管線設計 跟NetBurst不同 就算導入了效能也不可能有像NetBurst一樣有20%上下的效能增長 之前站上有個處理器達人J大... 他曾針對這點探討過 只是現在一時找不到他po的那篇文章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830
|
P4時代的HT在處理單一process會變慢 (除非程式有支援多執行緒)
最大的效益是多工吧 比較不會卡在單一process上 Intel就真的打算讓Core系列的CPU用HT了 不過我實在想不通 雙核心都已經出來一陣子了 能充分發揮其效益的套裝軟體並不多 現在四核心也蓄勢待發 用了HT 每個核心都在分身成兩個logic cpu 4*2=8.........有必要嗎 用得到嗎? 只怕Intel衝太太快了 XD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95
|
目前core微架構雖然沒有HT但也不能說它並不適合HT這種技術
前陣子看到一篇針對Core和NetBurst這兩種加構做比較,NetBurst由於超長 管線所帶來的性能減損延遲過長的隱憂,加入HT是為了要增加內部閒置資源的 利用率,而Core則是內部運算資源極為豐富,短流水線的執行率己經很強大了 若再加上HT則更可以充分的把Core其內部的更多運算資源發揮出來 所以HT用在這兩種架構上的原因可能各有各目的。 Core微架構的下代Nehalem,有可能再次導入HT,而核心數也有可能不是偶數位 至於性能方面,核心數量有可能少於目前的四核,但提供的性能卻比四核還強......... ![]() 以上只是聽說參考就行了~~~ ![]()
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是我!!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616
|
討論主題已經從基本架構延伸到多核心(或虛擬多核心)啦。
說真的,除了大型企業 Server 應用、科學或工程計算、同時轉檔並玩 Game 之類的超級使用者外, 我們真的需要多核架構嗎?真的要一直被商人牽著鼻子走嗎? 提出這樣的問題大概會被圍剿,因為多核架構已是不可抵擋之趨勢。但若是從節能、CP值的觀點 出發,單核心對大部分的普通使用者來說,還是最佳的選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