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olphu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樓主可以去看自由時報,

台灣日報比較中肯

立場超然中立
     
      
舊 2005-09-18, 05:24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lphus離線中  
愛國者一號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48
引用:
作者zetaboom
你還要浪費時間看聯合報系的東西嗎?看看下面這篇社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2874912.shtml

經濟日報社論

...


經濟日報是哪個報系的???

http://www.udngroup.com/2c/cservice/index.jsp

這位大哥,能不能解釋一下??
 
舊 2005-09-18, 05:26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愛國者一號離線中  
愛國者一號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48
引用:
作者dolphus
樓主可以去看自由時報,

台灣日報比較中肯

立場超然中立


我覺得台灣日報比較中立,南方論壇立場比較超然.
舊 2005-09-18, 05:28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愛國者一號離線中  
kiten
*停權中*
 
kite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7
引用:
作者hjfrank
to 樓主: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聯合報的發行人是王效蘭女士,
她的立場一向如此,

我點到這裡就好,
不說了.

如果經濟持續壞下去
人民說不定就要過著被髮左衽的日子也在所不惜囉
以前袁崇煥死守寧遠城的時候
"棄城而走後代將被髮左衽"就是一個激勵將士的口號
果真是具有"民族英雄"的氣慨
但也有不少人選為"夷狄之邦"效命
如范文程(北宋名臣范仲淹後代想不到吧)吳三桂施琅等
稱之為漢奸
其實袁崇煥熊廷弼史可法等人比能力比漢奸要強
大明還是輸給了大清
不是臣民的素質輸掉,最大的罩門就是領導階層的差異
舊 2005-09-18, 05:34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iten離線中  
teszd
*停權中*
 
tesz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472
引用:
作者kiten
您的提問:
三通主要是讓台灣這邊的人來回容易
有利基的話,不差這點錢吧
時間是無法取代的成本
如果台商在大陸有一些問題必須在短時間內處理
能直飛大陸那可上午通電話下午就到達時間可用小時計算
不能直飛大陸那時間就變成至少以天來計算
假設一個學生或公司職員家住台北縣
在台北市就讀或上班
如果台北縣市能夠互通
那學生或公司職員仍可住在台北縣
假設台北縣市不准來往
必須繞道其他縣市才可往來
那學生和公司職員選擇長時間落腳台北市的機率將大增

了不起差一天
引用:
作者kiten
針對您的提問:
貨物倒是雙方的
但是三不三通決定廠商在台灣過不過的下去
我覺得你把影響誇大了

假設一個工廠
如果A地有資源較多原料但技術人才及設備資源缺乏
B地啥都不缺但缺原料
如果B地不准從A地進口原料生廠
那這個工廠要怎麼存活下去
如同台灣不生產小麥及麵粉,但是以小麥和麵粉元原料的工廠和產業很多
如果台灣政府禁止小麥和麵粉進口,試問台灣相關的工廠及產業要如何生存?

現在是不三通又不是禁止進口
三通了不起是壓垮駱駝的會後一根稻草
而不是會導致垮台的原因
引用:
作者lightwing
三通指的是通郵、通商、通航
也就是貨物可以不經由第三地就來往、企業可以自由來往、人可以不經由第三地就來往
有沒有三通當然跟登陸是兩回事
但是沒有三通就不能光明正大的登陸(有限制的產業),減少了企業選擇的選項
我想有沒有三通對於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的

雖然大家都喊三通
不過目前主要在人貨直航,還有金融業.還有晶圓廠<--晶圓廠差別在該開放多少認知不同
應該沒人說要不設限讓企業自由往來自由投資吧@@
引用:
作者lightwing
1.金融業無法西進
光是這點就對於台灣金融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目前大陸地區對於資金需求是很大的
金融業能夠西進,對於金融業而言可以賺很多錢

舉例來說,台灣的企業過去大陸,也是要金融的服務
今天金融業無法西進,導致金融業喪失一個大的商機

這點倒是真的
引用:
作者lightwing
2.不利於產業升級
今天政府一直要求產業要根留台灣
根留台灣的要點在於高技術、研發等高附加價值的部份會留在台灣
而營運總部也留在台灣
但是沒有三通
導致台灣無法快速&準確的與目前世界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的大陸有往來
這樣廠商當然只好把營運總部、研發中心之類的往其他地方移動
這樣當然不利於產業升級....
之前在某電子公司上班,結果因為大陸的主管飛過來太多麻煩(本來要他來台灣學習),只好派台灣的技術人員飛過去
到最後甚至要該組乾脆分兩組,一組在大陸,另一組在台灣...別再飛來飛去....
CEO也是在大陸的時間較多...因為來回花太多時間、金錢

現在通訊這麼方便
往來差一天就影響精確控制,不會吧....
1.一個有制度工廠,差一天兩天會造成損失??
2.因為沒有三通,造成CEO還有技術人員要常駐中國,
這兩點實在很難體會....
我覺得你講的三通後往來就不花時間一樣....三通沒這麼神...

此文章於 2005-09-18 07:32 PM 被 teszd 編輯.
舊 2005-09-18, 07:27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eszd離線中  
moronNZ
Senior Member
 
moronN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004
引用:
引用:
作者lightwing
1.金融業無法西進
光是這點就對於台灣金融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目前大陸地區對於資金需求是很大的
金融業能夠西進,對於金融業而言可以賺很多錢

舉例來說,台灣的企業過去大陸,也是要金融的服務
今天金融業無法西進,導致金融業喪失一個大的商機


這點倒是真的


我對這點有點保留, 的確, 現在許多資金在大陸流動, 是金融業不可忽視的地方.
不過我對台灣那些銀行的老闆和銀行的透明度是高度存疑的. 台灣和中國最喜歡搞人情...etc, 一堆桌下交易, 很容易發生超貸, 亂貸...etc. 必竟大陸銀行被外商估有40%的呆帳不是說著笑的. 台灣過去幾十年的弊端, 應記取教訓. 萬一發生呆帳, 就是台灣一堆銀行的人又要失業就和台灣的百姓買單. 這點也就是為什我在BBC上看到美國對許多大陸公司到美國上市慕資感到存疑, 必竟大陸不透明制度和只講究人際關係. 連美國也怕被大陸當銀庫搬錢. 台灣的銀行就更可危了, 台灣的地位和ethnic chinese民族性, 我是心毛毛的...

我最近在BBC上, 看到一篇有關美國密西根大學做的實驗, 內容是各拿20名中國和美國學生, 對它們撥放測試影片. 結果是他們發現美國學生比較注重於foreground object而中國學生是沒有, 反而沒有特定的專注點, 而是整體的context. 因此他們對此任為美國學生較能專注一樣東西, 中國生比較不能. 他們認為大概和中國的社會結構有關, 因為複雜的社會結構, 必須要注意大體的環境, 才能生存.....這也國外總是會專注專注一問題, 然後解決它, 而台灣好像都不能解決問題, 想每方都好..嗯, 好像離題了..
舊 2005-09-18, 08:49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ronNZ離線中  
ROFL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28
民族性是根本問題,說得不錯.
但跟大陸銀呆帳高,跟台灣銀透明度那段, 兩者沒啥關係吧怎麼混在一起談? 台灣銀行再怎麼講也比大陸銀行透明多了,而且現在的競爭環境,那有銀行敢超貸,亂貸?
金融業去大陸是可以正面佈局,服務台商,哪像現在還要偷偷摸摸, 好歹在台灣也是幾百億資本銀行,在大陸像搞地下錢莊一樣,國內躲金檢,大陸躲公安.生意都被外商拿光了.
保險業就不用講了,台灣保險算發展不錯,社會結構也與大陸差不太多,前幾年沒能去大陸卡位現在想去也沒那種機會了.
你擔心的應該是証券業吧,擔心台灣人投資大陸企業. 這不予置評, 是投資就有風險, 這本來就是投資者心中要了解的. 但別忘了, 開不開放國人直接投資大陸有價證券, 與開放證券業去大陸從事服務工作兩者不同.

此文章於 2005-09-18 09:15 PM 被 ROFL 編輯.
舊 2005-09-18, 09:04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OFL離線中  
kiten
*停權中*
 
kite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7
引用:
作者teszd
了不起差一天

現在是不三通又不是禁止進口
三通了不起是壓垮駱駝的會後一根稻草
而不是會導致垮台的原因

雖然大家都喊三通
不過目前主要在人貨直航,還有金融業.還有晶圓廠<--晶圓廠差別在該開放多少認知不同
應該沒人說要不設限讓企業自由往來自由投資吧@@

這點倒是真的

現在通訊這麼方便
往來差一天就影響精確控制,不會吧....
1.一個有制度工廠,差一天兩天會造成損失??
2.因為沒有三通,造成CEO還有技術人員要常駐中國,
這兩點實在很難體會....
我覺得你講的三通後往來就不花時間一樣....三通沒這麼神...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如果一個決策可能關係公司未來成長與否
想像場景一:
假定有個重要客戶一次跟你下一個大訂單
可是重要客戶說無法按你公司的期限交付貨款
如果不馬上答應這個要求可能永久失去該名重要客戶
如果答應該客戶萬一變呆賬那公司財務就會有重大危機
想像場景二:
一個重大投資案需要資金甚多,又有其他競爭公司有興趣
現在時間緊迫,如果不馬上敲定可能機會拱手讓人
如果敲定日後虧損可能無法收拾
想像場景三:
跟重要客戶簽訂維護合約
該合約規定客戶有問題call修時公司必須二十四小時內派人到場處理並修復
很遺憾的是這次的技術難度是最高的
大陸的員工技術能力不足只能從台灣派去
(台灣母公司總要留一手絕招不讓當地人學去吧!)
因為從台灣派去有三通時可能及時在二十四完成修復
不三通時因交通時間比較常無法在二十四小時敢去
客戶循法律途徑要巨額賠償
三通不是保證公司獲利的萬靈丹沒錯
就跟用功唸書一樣
用功唸書不一定不保證考上第一志願
但不用功唸書考上第一志願的機率小很多
舊 2005-09-18, 09:07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iten離線中  
moronNZ
Senior Member
 
moronN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004
引用:
作者ROFL
民族性是根本問題,說得不錯.
但跟大陸銀呆帳高,跟台灣銀透明度那段, 兩者沒啥關係吧怎麼混在一起談? 台灣銀行再怎麼講也比大陸銀行透明多了,而且現在的競爭環境,那有銀行敢超貸,亂貸?
金融業去大陸是可以正面佈局,服務台商,哪像現在還要偷偷摸摸, 好歹在台灣也是幾百億資本銀行,在大陸像搞地下錢莊一樣,國內躲金檢,大陸躲公安.生意都被外商拿光了.
保險業就不用講了,台灣保險算發展不錯,社會結構也與大陸差不太多,前幾年沒能去大陸卡位現在想去也沒那種機會了.
你擔心的應該是証券業吧,擔心台灣人投資大陸企業. 這不予置評, 是投資就有風險, 這本來就是投資者心中要了解的. 但別忘了, 開不開放國人直接投資大陸有價證券, 與開放證券業去大陸從事服務工作兩者不同.


我並不擔心証券業, 如你所說, 那是投資, 投資有險..

但是我認為銀行去不只會服務台商, 因那餅太小了, 一定會像其它外商一樣, 要做當地的金融服務. 這就是我說台灣銀行透明度和貸放款的可能問題. 不錯, 台灣的銀行比大陸透明度, 但是我們看到這些金融財團和政府還是綁很緊. 銀行現在貸是比較嚴, 不敢放給那些小的, 但我看貸給企業還是不手軟. 在大陸大家都知道靠關係是很重要,很難不會沒有政商亂貸發生. 現在台灣銀行都是操在少數財團家族,很容易和大陸官員的利益交換.

銀行有幾百億跟本不是問題, 因為之前一些人也是在台灣的銀行輕輕鬆鬆搬了幾百億.
舊 2005-09-18, 09:48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ronNZ離線中  
Digitalmagic
*停權中*
 
Digitalmagi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時間與空間的奇異點
文章: 47
引用:
作者kiten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如果一個決策可能關係公司未來成長與否
想像場景一:
假定有個重要客戶一次跟你下一個大訂單
可是重要客戶說無法按你公司的期限交付貨款
如果不馬上答應這個要求可能永久失去該名重要客戶
如果答應該客戶萬一變呆賬那公司財務就會有重大危機
想像場景二:
一個重大投資案需要資金甚多,又有其他競爭公司有興趣
現在時間緊迫,如果不馬上敲定可能機會拱手讓人
如果敲定日後虧損可能無法收拾
想像場景三:
跟重要客戶簽訂維護合約
該合約規定客戶有問題call修時公司必須二十四小時內派人到場處理並修復
很遺憾的是這次的技術難度是最高的
大陸的員工技術能力不足只能從台灣派去
(台灣母公司總要留一手絕招不讓當地人學去吧!)
因為從台灣派去有三通時可能及時在二十四完成修復
不三通時因交通時間比較常無法在二十四小時敢去
客戶循法律途徑要巨額賠償
三通不是保證公司獲利的...


三通:
1.其章法最簡單的方是就是依據國際公約組織章程的條文法令,大陸願意接受嗎?

2.不然就是接受大陸的國內法,其法令規章完全就是屬於國內事物之規範,各位網友您能接受嗎?

3.特殊國與國三通之法令規章,關於這一點耗時較多,且中共欲要佔上風,且阿扁演說與政策反覆,可能一時間無法兩岸會談,很棘手!!

4.最後一項是最不可能的,就是讓中共接受中華民國的國內法,可能嗎?
舊 2005-09-18, 09:49 P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igitalmagic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2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