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muder
Regular Member
 
mud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羊養肥了就是下鍋的時候了
     
      
舊 2024-07-12, 01:38 A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uder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引用:
作者16:9
E大走極簡生活風
應該不用1400...


... 其實這就是約60年前的生活而已, 不是刻意走什麼風, 唯一有意為之的是比較節能環保.

如果是台灣父母親的老房子繼續住, 這數字就可以降很多了, 但懶得重新跑試算~


只是變化量極大, 今年而言可能年度花費30萬, 但別的不說, 老了如果跟以前送長輩去養老.
那就是5萬5*12起跳(這還沒算入未來通膨而只是今年的起跳金額), 所以上面數字才會那麼大.

如果是過往長工時工作且住家裡, 1萬*12+5萬(年度保險總額)才17萬, 算你20如何?
所以說這個很難有一個好的估計且... 工作真的不是什麼壞事情, 省錢同時又賺錢.

問題是心態如何調適, 不要太過在意太多事情, 其實工作也不是大問題.
所以我傾向於未來做得輕鬆點且比較喜歡的事情, 賺多少不要太low就好.
... 但不希望跟過往長工時一樣, 甚至是標準工時, 可以縮短半天多些那種.

讓我下午可以去游泳, 種菜, 洗衣, 維持生活的一些事情. (這是國外)
如果是留在台灣, 反過來, 早上做以上那些事情, 中午後上班到晚餐.
=> 白天很熱乾脆在公司 XD

PS. 我現在在家裡老房子後院的屋子躲避最後的熱氣入侵, 待會躲不過去了.
就... 運動後去泳池!!! (真該買有度數的眼鏡, 昨天的妹, 膚白肉嫩曲線好, 但臉我看不清)

做些刪減~ 免得麻煩.
 

此文章於 2024-07-12 10:49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舊 2024-07-12, 10:43 A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Highlander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69
美國平均壽命差不多是79歲

但,經過研究,如果你活到75
那你平均剩餘壽命應該還有11年

如果活到85 那你平均壽命還有6年

如果沒生病,現代人活90多歲是很普遍的

然後還有那種保養好的,
90多歲還可以很靈活上瑜伽課的



引用:
作者hendry2002
其實你會活得比你以為的久

要知道這個平均壽命是跟很多意外或突發重病的人下去平均的

多數台灣男性若沒有在年輕時發大病

只要老年時不菸不酒

大概都能活到80歲以上

家父在安養院住了快20年

今年87歲 也還安在

家父年輕時可是重菸 重酒 過了50歲才開始戒的

我的伯伯們每個都活到80歲以上

還有兩個今年都要9字頭了

不要以為男性活到79歲就會走

生命比你想的要強韌

現在醫療很好 活到85歲以上其實並不困難

舊 2024-07-13, 09:52 A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ghlander現在在線上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引用:
作者hendry2002
其實你會活得比你以為的久
要知道這個平均壽命是跟很多意外或突發重病的人下去平均的
多數台灣男性若沒有在年輕時發大病
只要老年時不菸不酒
大概都能活到80歲以上
家父在安養院住了快20年
今年87歲 也還安在
家父年輕時可是重菸 重酒 過了50歲才開始戒的
我的伯伯們每個都活到80歲以上
還有兩個今年都要9字頭了
不要以為男性活到79歲就會走
生命比你想的要強韌
現在醫療很好 活到85歲以上其實並不困難


老人狀況很難預測
有些看起來身體很差快掛了,但就是給你硬撐十幾年還走不了(這種情況子女會很累,長期照護....)
有些看起來很健康,突然一下子狀況急轉直下就走了
家母是屬於後一種
本來她身體很健康,每年健檢也都沒問題
保養的也很好,外人看到都說85歲看起來像55~60歲
但一次身體不適開始住院,三個月後就走了
親友聽到都嚇了一跳,直說怎麼會這樣

話說回來,退休養老的錢真的是要準備多一些,至少比你養老評估的*2以上
或者說至少子女要有些錢,如果你沒錢那重擔就是要在子女身上
家母那時三個月住院期間就花了超過60幾萬
請全日看護的錢+一堆標靶藥(健保沒給付)+各種耗材.....etc
我和手足大家一起分攤還算撐的住,但有其他重擔的上班族就大概會很辛苦

此文章於 2024-08-24 04:17 PM 被 Stonehendge 編輯.
舊 2024-08-24, 04:15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引用:
作者超軼絕塵
這東西差距超級大而且我認為每個人都很不同
不必去看統計惦量自己就好
有勞保勞退跟沒有的就差距極大了但還是很多人很多行業去省這個
然後存款大家差距更大
有些人光只是賺到房地產增值就遠超一般人想像了
而這種人並不限於什麼大企業家 大老闆 大地主
以我所認識連一些鄉下地方的如雲林 嘉義都有不少一下暴富的
也有人有辦法持續有收入到老死的
但也很多人各種不順遂一下就揮霍光大筆資產的
而且這不順遂還要考量下一代進去~很多是不得不幫忙幫到自己沒老本的
所以這個看統計數據看好玩的
自己多努力比較實際


個人慾望程度/生活習慣會差很多
自然估出來的數字差異就很大

有很多老人每天三餐自煮,也不常出去玩
唯一的娛樂就是每天去公園找其他老人聊天,住在自己早就沒貸款的老房子裡
像這種就花不了什麼錢

另外有些老人常常出去玩,玩大一點的甚至臨老入花叢的
三不五時外食上館子,生活各方面都要"有質感"的等級
有些還要幫忙供應孫子輩讀私校或出國留學的錢
像這種的就要花很多

此文章於 2024-08-24 05:07 PM 被 Stonehendge 編輯.
舊 2024-08-24, 04:32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引用:
作者Earstorm-5
... 其實這就是約60年前的生活而已, 不是刻意走什麼風, 唯一有意為之的是比較節能環保.
如果是台灣父母親的老房子繼續住, 這數字就可以降很多了, 但懶得重新跑試算~

只是變化量極大, 今年而言可能年度花費30萬, 但別的不說, 老了如果跟以前送長輩去養老.
那就是5萬5*12起跳(這還沒算入未來通膨而只是今年的起跳金額), 所以上面數字才會那麼大.
如果是過往長工時工作且住家裡, 1萬*12+5萬(年度保險總額)才17萬, 算你20如何?
所以說這個很難有一個好的估計且... 工作真的不是什麼壞事情, 省錢同時又賺錢.
問題是心態如何調適, 不要太過在意太多事情, 其實工作也不是大問題.
所以我傾向於未來做得輕鬆點且比較喜歡的事情, 賺多少不要太low就好.
... 但不希望跟過往長工時一樣, 甚至是標準工時, 可以縮短半天多些那種.
讓我下午可以去游泳, 種菜, 洗衣, 維持生活的一些事...


跟我現在差不多
目前個人也是屬於半退休狀態,每天爽爽過,睡到自然醒
有時幫忙老客戶/朋友處理一些事情,順便酌收一點費用
加上被動收入還算可以
反正就是個老宅男,沒什麼花費,也不常出去玩
頂多就是每年升級電腦,有時玩玩3C/顯卡/CPU/音響之類的
花不了什麼錢
親友都說我才這個年紀就讓自己閒下來未免太早,也太浪費
我自己倒是覺得很OK
人如果不能按照自由意志規劃生活的話,那跟行屍走肉有什麼兩樣

接下來大概會規劃去做一些年輕時想做還沒實現的事吧
趁體力還可以的時候想完成的事趕快去完成,留下一些回憶
不然我在觀察這個世界,總覺得全球經濟崩潰或WW3之類的大亂就快到來
趁現在去實現一下願望比較實在

此文章於 2024-08-24 05:17 PM 被 Stonehendge 編輯.
舊 2024-08-24, 04:58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老老濕
*停權中*
 
老老濕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引用:
作者vchou
老人需要台灣健保,去加州退休可能一下就被醫療費吃光


不少海外華僑.大陸妹.移民海外
每當生病時
就搭機來台就醫
哪需要多少醫療費用
狠狠榨乾台灣有限的醫療資源

.......................................
這些人
從來不繳稅給台灣
在台灣更沒有固定資產

卻要享受
大家辛苦繳納的各種稅金
這一定最公平啦
舊 2024-08-24, 06:31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老濕離線中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全部本金拿去投資也不太對
有利潤的東西也伴隨著風險
也不是任何投資每年都有5%的穩定增值
小心賺了利卻賠了本
年輕人本賭光了還可以重來,工作隨便找都有,重新來過都不遲
老人的老本要是虧光了是要怎麼賺回來?老了體力不行頭腦不行去找工作有人要用嗎?
08年次貸經濟風暴/20年covid風暴讓一堆退休族吃龜鈴膏

老人理財求的是安定而不是成長
放銀行CD算穩的,但仍有銀行倒閉的風險
買國債也很穩,但收益大概跟通膨打平
股票,公司債,房地產之類的獲利潛力當然更高,但風險也是成相對比例變高
對老人心臟不太好

不管如何,下好離手
自己的決策自己負責
舊 2024-08-24, 08:06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