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hendry2002
Major Member
 
hendry200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銀河系
文章: 134
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稅率跟製造成本就擺在這
以為汽車賣得貴
車廠賺很多?
和泰汽車淨利率 9.64%
餐廳淨利率10%都算低的了


你應該去看車美仕的淨利率

和泰的特仕車

一堆爛國產配件

     
      
舊 2024-05-15, 07:19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ndry2002離線中  
healthfirst.
Golden Member
 
healthfirs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31
引用:
作者hendry2002
你應該去看車美仕的淨利率

和泰的特仕車

一堆爛國產配件


我說的是整車
零件比較容易打國際市場
市場不太一樣

至於和泰轉投資的車美仕
要怪就怪台灣車市不夠競爭吧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4-05-15, 07:34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lthfirst.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世紀公園
文章: 2,572
引用:
作者小肥羊
這個嗎?
電腦螢幕澳洲都比台灣便宜
印表機有些型號在特定時間會出現台灣1/2價格
有陣子Acer全球賣不好的機器會拿到澳洲清倉大拍賣
notebook已經快看不到差價

路上跑車出現比例台灣已經勝過澳洲

所以.....
台灣人的消費能力應該遠勝澳洲人



共碩在中國的價錢比台灣低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封鎖名單:
ankk
chumowu
cp03
jeffk
LDSKING
LDSKING II
leeking
leeko
MyChris
River Spinach
smoguli
Whole Truth
wpc0406
YorkHapy
冬之炎陽
冰的啦魔王大人
沒問題
爆走企鵝
tvt
hill45678
rcack
舊 2024-05-15, 09:44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老老濕
Senior Member
 
老老濕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35
品牌在該國的定位就是這樣

例如DELL產品
美國終端價格.可是比台灣低太多

但在台灣
可是超越雙A的高級貨
__________________
復製貼上真好用

什麼叫認知作戰?
就是他們讓你以為只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爭執
但核心的部分是他們想掩蓋他們的真實社會面
只要吵就會模糊了焦點

................................
看看板上有多少五毛
舊 2024-05-16, 01:05 A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老濕離線中  
hendry2002
Major Member
 
hendry200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銀河系
文章: 134
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我說的是整車
零件比較容易打國際市場
市場不太一樣

至於和泰轉投資的車美仕
要怪就怪台灣車市不夠競爭吧


我說的是

你之所以看到和泰利潤不高

是因為他把一些產品利潤轉移至車美仕這家公司

母公司看來小賺

但是子公司卻是大賺特賺

舊 2024-05-16, 09:30 A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ndry2002離線中  
space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32
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稅率跟製造成本就擺在這
以為汽車賣得貴
車廠賺很多?
和泰汽車淨利率 9.64%
餐廳淨利率10%都算低的了

雖然和泰車有一個自家的貨車改造廠(專門改冷凍貨車還有大型巴士),但他的車不算是自己造的,是跟上游國瑞汽車拿貨後銷售
和泰車有國瑞30%左右股權,豐田有65%,剩下5%忘了是哪一間
嚴格來說和泰車只能算是半個不到的車廠,本質上算是車商(總經銷、總代理之類的)

https://pressroom.hotaimotor.com.tw...04081056-01.pdf
和泰車的毛利率約13%左右(2023Q4 銷貨收入-銷貨成本=2252-1956=296E=13%)

沒有搞原廠維修光賣車的話真的不好賺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6173
"再對比已公開發行的另一家日系T牌經銷商,從其財報揭露的進貨淨額、銷售淨額數字推算,銷售毛利率約10.58%,與雙B經銷商毛利率約11.58%(含維修)相當;也就是不管是賣豪華進口車或國產車,汽車「經銷商」毛利率是相差不大。"

此文章於 2024-05-16 10:13 AM 被 space 編輯.
舊 2024-05-16, 09:38 A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ce現在在線上  
blueck
Major Member
 
blue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255
引用:
作者Hermit Crab
共碩在中國的價錢比台灣低很多。

啊就量有差

大陸的量大到,有些料去大陸買回台比在台灣找供應商買料更便宜
舊 2024-05-16, 09:46 A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ck離線中  
space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32
引用:
作者hendry2002
我說的是
你之所以看到和泰利潤不高
是因為他把一些產品利潤轉移至車美仕這家公司
母公司看來小賺
但是子公司卻是大賺特賺

和泰車持有車美仕51%股權
不管車美仕賺多少,和泰車都只能拿回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自己人的

車美仕出貨給國瑞還有和泰大概36E,還有出貨給其他公司不過量很小
去年總共賺14E,算下來稅後淨利率應該有接近35~40%

然後和泰車有冷氣及冷氣零件存貨37E,車輛及車輛零件存貨也才100E
想不透為什麼要搞這麼多冷氣回來堆?
舊 2024-05-16, 10:16 A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ce現在在線上  
跑不快的高手
Major Member
 
跑不快的高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25
引用:
作者space
雖然和泰車有一個自家的貨車改造廠(專門改冷凍貨車還有大型巴士),但他的車不算是自己造的,是跟上游國瑞汽車拿貨後銷售
和泰車有國瑞30%左右股權,豐田有65%,剩下5%忘了是哪一間
嚴格來說和泰車只能算是半個不到的車廠,本質上算是車商(總經銷、總代理之類的)

https://pressroom.hotaimotor.com.tw...04081056-01.pdf
和泰車的毛利率約13%左右(2023Q4 銷貨收入-銷貨成本=2252-1956=296E=13%)

沒有搞原廠維修光賣車的話真的不好賺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6173
"再對比已公開發行的另一家日系T牌經銷商,從其財報揭露的進貨淨額、銷售淨額數字推算,銷售毛利率約10.58%,與雙B經銷商毛利率約11.58%(含維修)相當;也就是不管是賣豪華進口車或國產車,汽車「經銷商」毛利率是相差不大。"



你不知道和泰的費用灌水很兇嗎
國瑞汽車年終都是11~13月以上的,還有三節也都是0.5個月以上
你知道國瑞汽車員工做一年賺兩年嗎
再加上要給豐田的權利金
這些的費用比一般製造業高很多,東扣西扣還有13%
你去算一算,豐田的淨利率是很高的
舊 2024-05-16, 10:40 A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跑不快的高手離線中  
space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32
引用:
作者跑不快的高手
你不知道和泰的費用灌水很兇嗎
國瑞汽車年終都是11~13月以上的,還有三節也都是0.5個月以上
你知道國瑞汽車員工做一年賺兩年嗎
再加上要給豐田的權利金
這些的費用比一般製造業高很多,東扣西扣還有13%
你去算一算,豐田的淨利率是很高的

國瑞汽車年終沒有都11~13月以上吧,只有某幾年比較好才可能領這麼多?
國瑞104上也只寫近年(2022)年終約5個月
https://kad.events.104.com.tw/kuozui_20220718/

https://pressroom.hotaimotor.com.tw...04081056-01.pdf
79頁
附表七第1頁、第3頁
國瑞去年有出貨給和泰還有長源汽車總共約636E,假設這就是國瑞去年全部的銷售金額
(銷售額應該不只這些,因為還沒有加上出口)

附表十第1頁
國瑞去年總共賺不到60E
算下來純益率10%不到
舊 2024-05-16, 11:43 A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ce現在在線上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2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