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70
|
引用:
潮汕的沙茶醬有加花生醬跟芝麻醬在裡面,吃起來超奇怪 還是台灣的沙茶醬好吃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象山公園
文章: 2,816
|
引用:
看到那一團泡麵跟泡菜就沒胃口了...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1
|
火鍋的定義應該是在食用時仍然添加食材。 部隊鍋或是其他的大雜燴等應該不屬於火鍋。
要不然,廣東人過年吃的盆菜或是我們過年要吃的佛跳牆也應該屬於火鍋的範疇。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70
|
引用:
重點是下面要加個電磁爐或是卡式爐吧XDDD 你這怎麼看,都是台灣人對日式shabushabu的定義XDDD 此文章於 2019-01-06 06:30 AM 被 Earlson1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54
|
引用:
其實也沒人阻止說不能邊吃部隊鍋邊加料. 湯頭不夠可以用韓國辣醬,起司片等等調整.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54
|
引用: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4/article/6828 作家魚夫 在他這篇"沙茶火鍋台灣本土化的故事"中有提到台灣沙茶醬的源流及演進. 重點是: 這應該算KMT附隨組織嗎? ------- 當初國民黨政府為接收日本戰敗後留在台灣的許多糖廠,乃派任有糖廠經驗(尤以揭陽地區)的潮汕人前來接手經營。1930年代的中國由陳濟棠督粵,他的廣東糖業振興計畫任命留法博士楊一香,先後建成揭陽等6家新式蔗糖工廠,奠定了潮汕現代糖業的基礎。這些潮汕技術人員奉命來台工作後,中國開放與台灣全面貿易,擅於做生意的潮汕人蜂擁而至,未幾又伴隨著國共內戰情勢吃緊,潮汕人大批撤退來台,分別從基隆、台南、高雄登陸。然而潮汕人不是只會做生意而已,潮州菜的手藝亦是一絕,其中沙茶一味便自然而然傳進了台灣。 牛頭牌的創建者劉來欽是廣東潮安人,也就是潮汕地區人士。他隨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退伍後覓得仁德糖廠守衛一職,後來娶妻(施岡腰)生子,育有四女二男。小小守衛的收入自然不足養家,只好兼職擺攤賣些雜貨,但這也不是辦法,乾脆賣起麵來,至少大家都有飯吃。但劉來欽憶起家鄉都在麵裡羼入沙茶,於是乃如法炮製,以區別一般陽春麵的市場。後來有位中廣台南台的台長吃了,大為激賞,便在他的節目「點心攤」中大力推薦。這一推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生意好到大排長龍,索性不賣麵了,專心投入建立沙茶生產線,1958年成立「好來一食品廠」,1963年改名為「好帝一食品廠」。 赤牛牌的創始人是杜象,廣東汕頭轄下的澄海人。1947年國共打得烽火連天的時候,為了躱避國民黨軍隊抓人當兵,年方18的杜象跑來台灣,在高雄苓雅區一家潮汕人開的工廠學做冬菜,幾年之後與人合夥開設「順興」工廠,主售冬菜,也開發出自家的沙茶醬。1964年和其妻杜謝阿月獨資經營「順合興」食品工廠,開發出「赤牛牌」沙茶醬,主攻高級餐館,次品如「黑牛牌」與「黃牛牌」則走平價路線。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1
|
引用:
這個....有些人吃雞酒好像也是放在卡式爐上。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70
|
引用:
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都算呀 不過台灣的日式shabushabu確實是太好吃了,所以會有錯覺,以為火鍋都要這樣就是XDD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1
|
引用:
如果你的定義成立,那蔡瀾的地圖炮真的開太大了。 估計10% 的湯品大菜都跟火鍋拉得上關係。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216
|
引用:
火鍋不太需要技術, 說是沒文化也有理, 不過火鍋很適合沒時間或不會料理的人, 不會消失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