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422
|
引用:
恩 我想HDMI我個人為何最近會感興趣的原因 是因為英國跟美國的廠家 有出這一類的介面 LINN跟PS AUDIO 這兩家也算是音響界的老廠了 一家是數位流跟黑膠有名的廠家 一家玩電供出身 現在也投入了音響這一塊 這兩家都已經開始把HDMI列為標準介面 所以我還滿感興趣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兩家的歷史跟走向 離題多了 HDMI我個人只是看傳輸量來說 是比USB3.0的傳輸量還多 當然這個軟體傳輸我是門外漢 我只看規格來說 我個人是有點疑惑 為何一些大廠開始使用HDMI這個介面來搞 所以只是問看看板上有沒有人對這方面有研究的~ 因為我還在爬文 看看國外的討論 只是有些東西還不大懂 本來是最近想買台DDC Audiobyte Hydra Z 來試試HDMI跟USB介面聲音有沒有差很多 只是最近沒DAC 買一台DDC也沒用
__________________
白 雲 天 地 為 衾 枕 , 興 來 倒 臥 醉 花 顏 ; 一 任 風 月 不 留 痕 , 逍 遙 山 水 憶 秋 年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115
|
引用:
我前面有提過,有個品牌的DAC,確實是有HDMI輸入的,可是問題是他次世代音效沒辦法解,例如:DTSX,或許會有人說這種東西很重要嗎?這一台公司貨快10萬,誰要花那麼多錢買一台閹過?所以,還是保守一點,買USB DAC的好了,還是那個老思維,通用性大,價格就不會差,也就好脫手。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422
|
引用:
其實 有些很有名的 影音跟音樂是分開的 超多大廠也沒有阿 MBL~LINN~Mark Levinson 這幾家夠大吧 對不起 除了汽車用的Mark Levinson以外 剩下通通都沒有 杜比都沒有喔! 這幾家差嗎? 走的方向不同 家庭劇院~多聲道 純音樂~兩聲道 我個人認為 為何要解碼 哪是因為影音要營造很多的聲光的後製音效 要特別把他分出來 加上要解這個你說的DTSX 還要去認證才可以掛 不然單純只玩音樂性的廠商 我還沒看過有這方面的認證 你說的哪一台 應該是PS哪一台 哪一台六萬多 但是在上去是18萬多 走的是無碼FPGA的方式重新編碼 LINN的嘛..................他們家的編輯方式 沒有研究 所以沒有辦法給朋友回答 加上我買不起 所以研究甚少...................
__________________
白 雲 天 地 為 衾 枕 , 興 來 倒 臥 醉 花 顏 ; 一 任 風 月 不 留 痕 , 逍 遙 山 水 憶 秋 年 。 此文章於 2016-01-29 11:15 PM 被 QQ班代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67
|
引用:
從設計目的來看,hdmi本來就是影音規格、先天比Usb適合 作業系統不需要額外驅動就能支持 hi-res 一般藍光播放機也提供HDMⅠ輸出 音響泛用性其實比UsB高 還有一點,不必處理 狗屎的獨立供電、電源隔離問題 (HDMl不供電) 以上個人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115
|
引用:
那就單純二聲道了,二聲道其實還是按照老方法會比較好,如同我說的,好賣好脫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電腦軟體部分跟硬體干擾這點確實是問題 除非花心思打造,不然容易衰聲 但適當的處理,可以得到電腦無敵的便利性,聲音也不差(個人感覺是可以做到非常好) 不過...抓BT還要要求什麼那就太苛刻了,不要用這台抓,或是聽的時候抓到RAMDISK就好了 我平時就是這樣,毫無感覺有啥干擾,系統全SSD化後,各種無壓力 內建音效卡如果電源處理得當,基本上不會比那種吃單電源的差(有些機器吃24V或更低的18V),OP可換的話,花個1K可以買好幾顆OP來換,音色自選 沒有換換症的話,不會有不方便的問題XD 引用:
幫壞蛋回一下,看他要不要補充 他是整台都用環型變壓器供電,用途不是過濾電流,是電壓轉換 整流濾波後過穩壓,穩壓出來給DC轉ATX(這算半線性) 另外有一組純線性電源,過穩壓後給類比部分(OP/耳擴晶片用的部分) 不會輸3萬多的DAC? 這點小弟有意見XD 拿去某處用百萬器材當參考,我不覺得拿不上檯面 蓋一塊布,個人認知跟那些高級貨比較絕不遜色(意思就是搞不好那些東西還比不上) SSD部分,我記得他用M.2,沒有啥SATA線,電源線可以搞鬼(純銀也比不上最短,控制器過最少的優勢) 我現在系統全SSD化,沒有碟盤運作聲,爽多了 至於軟體安裝,講究的話當然是不要安裝些阿哩阿紮的 不過我裝了不少,BT也是很長時間在跑,但我沒辦法分辨出現在的音色是BT在抓電影還是動畫 XD 引用:
數位時代,所有的數位音樂一定都要有DAC才能讓人聽到音樂 外置DAC的好處是電壓較高,且電源處理可以比較好(但這點不一定通用,如果音效卡用了這級數的穩壓http://www.ti.com/lit/ds/symlink/tps7a47.pdf,誰好還很難說) 引用: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844
|
所以,要簡單方便還是交給外接DAC吧…XD
__________________
amp: AS701 speaker:HECO Aleva GT 402 player:mbp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422
|
引用:
DAC從三年前到現在 已經是戰國時代了 每年都出新的晶片 到現在又走三種技術層面戰 聲音走向有點不同外 介面有部分差異外 其實介面不外乎就是RCA 光纖 同軸 ASE XLR USB 現在又多了HDMI 我只是單純對HDMI介面很感興趣
__________________
白 雲 天 地 為 衾 枕 , 興 來 倒 臥 醉 花 顏 ; 一 任 風 月 不 留 痕 , 逍 遙 山 水 憶 秋 年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不一定吧 高解析影片有些HTPC跑不太順勒 這裡說的HTPC是指那種沒有高耗電顯示卡(基本不插) CPU不是高耗電高效能型 一般不會用HTPC打電動,小遊戲除外 大多是聽音樂看影片 你說HTPC玩兩聲道走錯路,難道事實是你說了算嗎XD 也許你用SONY那台小綜擴推V601可以滿足,但這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就看有沒有講究了 知道自己要什麼去講究是最好的了 題外話 不知到哪篇有人提到人耳分辨力好 這點個人不以為然 我覺得分辨力就普通,甚至不怎麼樣 如果有興趣反駁小弟,歡迎來做實驗 冬天是最適合板聚啦,不過夏天現在應該也OK了 最近LP捏著把冷氣換成大莖,可以少一點干擾噪音,多一些舒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