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148
|
引用:
換別的零件可以補報備,換面板需要從新送. 應為電源消耗功率不同. [傳導干擾]直絕對不會一樣.[輻射干擾]也不會相同.....可能是我門加的RD 比較龜毛吧.任何一點變更,就一定要送RD實驗室REVIEW. 正常貨也是每批抽測到品管部作168小時MTBF.每個月送20台到外面的實驗室作EMI EMC的REVIEW. 我門這種代工廠都這麼龜毛了, SAMSUNG 難道會隨便裝面板而不正式申請安規嗎? 我門如果要用SECEND SOURCE .起碼要2個月的時間才能導入,每辦法隨便換的.隨便一張ECN. 都要作實驗追蹤3個月的.....難道這就是台灣的競爭力嗎?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29
|
引用:
你們工廠也就是"龜毛"才能接到世界級的大訂單. 我們小廠只要能溫飽就偷笑了. 缺貨時我們也買不到面版. 貨多時我們要第一個殺價,那裡也可能像你們那樣要求一堆. 只要外觀一樣,點的亮, 裡面裝什麼都是次要的. 能賺錢最重要.坐再好賣不掉有什麼用. 現在IT產業很難做.不是嗎?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67
|
引用:
沒錯! 真是說到小廠的罩門!:> 玩這玩藝跟本就是靠錢砸出來的行業! 有錢買好設備及請多人辦得事才會專業和有效率! 但相對的對小廠就有很多是無法灘在陽光下的撇步去汲汲於名利.....:< 現在毛利和以前比起來差很多,想要買便宜又想要買好品質的各位請注意囉! !!!!記住沒人會做虧錢生意!!!! 話說到這我也偏離主題了,應該對這主題我不再發言了! 因為到頭來還是不知道三星的品質...:> 對了!如有大大能提供說明書比照面板規格或許可看出些端倪.....???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29
|
引用:
說的是.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87
|
看來不老實的韓國貨還是不要買. 足球賽出盡鋒頭.還是義大利的黑手黨有插暗股...
老韓不實在 ,竟然連 同型號的液晶. 也可以裝不同的面板. 擺明要欺騙消費者嗎. 我們的政府也够無能了. 這種標示不實的產品也讓他上市.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3
|
Re: 三星的液晶難道都不用三星的面板嗎 ?
引用:
哇! 買液晶還必須來PCDVD上課才行.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29
|
引用:
HI MARUKO大大: 另外三台不知道的面板去換回三洋面板了沒? 非常好奇的想知道 三星的回答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192
|
引用:
不過哪家LCD monitor廠會把他們使用的LCD panel廠牌、型號直接公布呢? 至少型錄、說明書上面是沒有的,所以何來欺騙?更何況有規定同一型號的LCD monitor一定要用同一款LCD panel嗎? 但是如果規格不對,那就有不實的情形,只是一般消費者如何鑑定規格符不符?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29
|
引用:
是不見得每一家都會公佈,但是以151S的官方網站規格與現在網友討論的情形看來. 151S至少有裝了三種不同規格的面板. 而且差異非常大.同一辦公室錢後期買會有不同效果.這樣不是很累嗎? 1. 網站公佈400:1, 280 cd/m2 可視角度80-80-80-80-. 這不知是那一家的面板? 2. MARUKO大大. 買的5台裡面有2台是三洋面板. (三洋可視角度140-/120-) 3. 其他的討論連理有450:1 350 cd/m2 ... 如果真是這樣 . 151S的規格就必須寫3種. 要不然你怎麼知道是買到那一種規格 ? 和你都不在意. 花錢的人無法結定一切.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3,112
|
To 阿格西:
您提到的面板網頁,主要是給OEM/ODM廠商規格的地方。就像以前DynaFlat CRT出來,本廠的17"有95KHz級的CRT給自己的產品用。但是,當時的Samsung SDI的網頁上,DynaFlat的CRT,丟出來的spec. ,以70KHz級的為主。Samsung這招跟早期當時Sony給日本國內廠商之外的tube,17"絕大部分只給到85KHz級,但是Sony原廠或Eizo會拿到92KHz級的Trinitron。 這應該是日韓業界的習慣吧??這些有key-component的廠商,不管是日本還是 韓國的大廠,給我的感覺就是:好的自己先用,等走量的部分要求也跟上來了,當時高階的零件可能都成為大量生產的東西,再移給市場對產量需求大的部分。 To 其他各位: 我不知道一般人怎麼想,但是,我的習慣一向是: "讓體育的歸體育,讓技術的歸技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