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7 您的住址: 台中縣
文章: 70
|
引用:
耳朵不會爆掉喔.放工廠又不是放家裡! 引用:
S520貴松松之前有大約看一下.沒去注意是不是大功率!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65
|
引用:
S520才5000不是5萬你有沒有記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406
|
阿水老闆的喇叭在台灣都很便宜,在國外才是2倍價,可能有人是去國外買的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2,846
|
引用:
我買過第一代透明震模金屬盆錐的,記得當時才3900的樣子... 當時用NAD 302跟同學的P25mk2推起來整個漏氣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406
|
引用:
曾孤狗了解,第一代S520音質較差,第2代才比較好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1
文章: 314
|
引用:
想到頑家大的配對方法 http://blog.xuite.net/componentbeggar/twblog/123428030 要考慮溫度的話 輸出級、功率晶體要配對要直接鎖在實際裝機的散熱片上測才會準,輸出級晶體有並聯的話還要鎖上同數量的晶體同時測 小信號晶體配對還要把環境溫度弄得跟實際在機箱內工作時一樣...... 之前想說要用頑家大的線路自己配台dynahi,連機箱、部分晶體都買了,後來卻去搞了台梁老費加洛耳擴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2,846
|
引用:
當時窮學生的我自認供不起這日後號稱C/P爆表的平價銘器只好果斷認輸出脫... 即使到現在我大概也還玩不起所謂能挖掘出它真正潛力的好amp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65
|
引用:
其實我覺得發揮出對的起它價格的聲音就夠了.然後少上網跟別人比較就OK了.我現在系統喇叭跟擴大(訊源)比例也是1:1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4,704
|
引用:
田老大前一陣子改玩D類去了。 先前小弟在配對時是直接裝在A30的pcb上、以相同的工作環境來挑選。另外,也跟對岸的雨後初晴買過,結果都不差多:一開始直流非常低,一陣子後慢慢的直流「大」給你看。實際上我在玩「機器」,不敢拿喇叭來開玩笑,有準備專給給diy機子用的喇叭與耳機。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388
|
引用:
不過就是專業的與新手之間的想法有些出入罷了, 不必介意, 是個人野人獻曝了. 不過, 聲音確實是主觀的, 因為從音響出來的必然存在著失真, 不然所有擴大機和喇叭都該只存在一種聲音, 甚至更多高級音響追求的是個人主觀的喜歡, 而不是無失真. 以LM3886為例, 其實個人有在Fabio兄那聽過(PM0.5n內建的也是), 一樣的DAC與喇叭, 不錯, 但不如1969這組在人聲上讓我如此喜歡, 也就是個人較偏好這種失真. 另外就是個人覺得在音響這塊領域, 商人給了太多包裝要你掏錢幫忙買廣告; 而專業的user給的建議門檻卻過高, LM3886與1969一組也不過就幾千可以買到, 即使拿來當驗證用的器材花費都還好, 有興趣的自然會鑽研更進一步, 沒那麼有興趣的拿來當比較基礎, 選擇更好聽的廠機不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以上是一個新手的想法, 也是之前個人留言給你的初衷, 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了解這麼多, 簡單的給個建議, 就你的經驗說明優缺點就夠了(當然你沒有義務這麼做,這就隨你高興囉), 畢竟音樂才是目的, 音響只是手段. 想知道更多的, 自然會去找答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