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自由時報的體育相關新聞,
使用了中共國標碼(GB18030)規範的字形檔。 逢中必反為其主軸立場的臺灣媒體, 使用「中共的規範」卻使用得如此理所當然。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20 您的住址: 天龍國蛋殼區
文章: 1,349
|
試了CNS字型,宋體和楷書都粉醜啊,可能視覺上還不習慣。
ps. ttf-twcns-fonts 更新日期:2022-11-14 (最新) 更新項目:1. 新增暫編戶政姓名用字 13-697D。2. 正楷體 TW-Kai-Plus-98_1.ttf 修正 11-7E7E、12-6B6D 之字符型。 此文章於 2022-11-21 09:06 AM 被 cjan.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公家機關 CNS11643 基本上是以 先求有/以支援的漢字盡量多 為優先的產物。
不要期待能有多漂亮,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符合公家機關自己的漢字筆畫規範就不錯了。 (我的標準還真低) 總之CNS11643最應該要先做到的是: 支援的漢字盡量多+公家機關自己的漢字範本必須要百分之百符合自己的漢字規範。 支援的漢字盡量多,這部分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問題。 將近有九萬五千字,還在點滴增加中。 公家機關自己的漢字範本必須要百分之百符合自己公告的漢字筆畫規範, 這部分問題就很大,扯不完了。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結果我發現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的「聲調三聲符號(上聲)」,
也還是「兩邊一樣長的鉤(半上/半三聲)」,唉∼失望。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純網路資源模式的資料蒐集遭遇到瓶頸,這裡有問有機會,
中華民國教育部筆順網\教學資源\筆順字卡下載 https://stroke-order.learningweb.mo...d.do?lang=zh_TW 網頁介面只有提供一次最多下載十個字, 我要把這個網站所有收錄的六千多個國字字卡,一口氣一次性的全部都下載下來, 有什麼樣「有效率」的網頁操作技巧可以達成? PDF、PNG兩種版本我都需要。 我目前手邊的環境是 macOS 12.6.1 + Firefox v106 + Safari v16.1。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查閱目前最新版本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官方網站國語辭典群的一些感慨:
我還記得199X世代,我就讀國小∼高中普通科的階段, 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透過體制內的國語文科目的老師灌輸給我的思路, 大方向大致上是: 單一一個「國『字』」是「有意義」的最小單位,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字』」組成所謂的「詞」。 199X世代是臺灣社會體制內體罰教育最後一個十年、 也是一綱一本的教育部官方唯一教材的最後一個十年, 簡單來說當年體制內的基礎國語文課程灌輸給我什麼, 就是什麼,在體制內環境要考試要升學,也輪不到我質疑什麼, 完全沒有為什麼,反正照單全收就是了。 時間一晃眼來到202X世代,因為個人資料查閱需求, 我把中華民國教育部官方網站國語辭典群盡可能地翻閱, 甚至還去報名上了大專院校開辦的華語師資班聽課。 我感受到我在199X世代的十二年國民教育階段, 體制內的基礎國語文課程學到(被半強迫的灌輸)的東西, 在202X世代的臺灣社會體制內,被某種程度的「否定」了。 最新版本的官方學術解釋「字」是符號,「詞」才是有意義的最小單位, 然後單一一個「國『字』」被學術圈解釋成「單字詞」。 至少到目前為止的我還只是「中華民國國語+正體中文漢字」的「終端使用者」, 在體制內生活,大方向而言基本上也只能官方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只是覺得很遺憾,「二十年後」的中華民國教育部, 某種程度的「否定了」「二十年前」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灌輸給學生的東西, 中華民國教育部「現在的『範本』」其實「也沒有」完全符合 中華民國教育部「現在的『規範』」, 我的國小階段,因為我的國語文課程的作業和考試, 不符合當年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規範,所遭受到的一系列懲罰, 我被懲罰的情何以堪!? 大方向思路簡單籠統來說, 二十年前的臺灣體制內基礎國語文教育是「字本位」, (我曾經有去翻閱過199X世代, 中華民國教育部印行的基礎教育階段國語文科目的教師手冊, 其篇幅內容基本上就是「字本位」思路的東西) 二十年後的現在變成了「詞本位」, 而且我還發現「詞本位」的學派思路源自「英語」(美歸學者)。 臺灣社會就這麼被「混亂」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52
|
引用:
這個我幾年前有在 PTT 上看到有在講, 好像舉的例子是「葡萄」,說什麼拆開來沒有意義。 word 對應的是「詞」不是「字」。 就像你講的把印歐語系的硬套在中文上。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
「葡萄」這種類型詞彙的例子是有,但佔比就是「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然而「新學派」(美歸學者)的思路,簡單來說是把這「一小部分」當成全部。 我資料不查閱則已,越查越討厭某些新學派思路,簡單來說, 新學派就是「硬要把」「拼音字母的思路」百分之百的跟「純漢語思路」「強制對應」, 而且還要求純漢語思路「去配合/去將就」於拼音字母的思路, 而不是讓拼音字母的思路「來配合」純漢語思路。 很遺憾的是,我只是語文的終端使用者, 說白了輪不到我去改變這種狀況, 這種狀況本質上就是「政治問題」了, 因為這些「新學派」已經進入教育部的體制內了。 現實的臺灣社會,連基礎國語文與漢字(甚至包含臺灣閩南語), 都會是被「中共和美國」瓜分的現在進行式, 遺憾的是那些臺派吉娃娃,還是當作沒看到。 引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