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412
|
引用:
前提是Dicky要回穩~或是有亂流早點換掉 最慘是備而不用 ![]()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61
|
引用:
選 Dickey 進國家隊也滿大膽的 蝴蝶球投手出賽是要翻農民曆的 ( 舉凡下雨、溼度過高那顆球就會變得比較不聽話 ) 因為球皮的本身光滑細緻了些 第一場出賽就可以看出來,許多球因為太光滑多轉了幾圈,呆呆的被逮 這一顆深淺的拿捏還抓不太到位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0
|
引用:
退一萬步言,事後諸葛總比"知過不改"強好幾倍吧,呵呵! 況且,您的"如果"早已成為過去,而事實已擺在眼前,近五年來荷蘭至少拿了2011年世界盃冠軍,還有本屆WBC四強,"如果"您舉的出近五年台灣國家隊的代表作,那或許比較有說服力。 最後,小弟從未說過"韓國棒協體制不如荷蘭","如果"有,也請您引用,謝謝! (事實上,前文我曾寫南韓在國情各方面與台灣最近似,其體制或許最值得我們學習) 千萬別無的放矢,坐井觀天,願共勉之! 此文章於 2013-03-13 05:24 PM 被 理性討論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793
|
![]() FB看到的分享 [分享@阿肯]這是阿肯的好朋友MIKA在他牆上所貼的一篇分享,感謝他願意分享給我們。 --- 簡單的一張圖表,講出中華隊輸給日本的關鍵,也說明中華職棒和日本職棒的距離。 這一張CG,講的是投手面對對手壘上有人時,從投球動作開始到捕手接到球中間花的時 間。其中號稱日本職棒最快的久保康友,只要1.1秒。日本職棒平均標準是1.25秒。 至於中華隊在第九局被鳥谷敬盜壘成功的陳鴻文,最快也要1.4秒。 這代表什麼?日本職棒要求的1.25秒,是面對一般速度跑者,想抓到對方盜壘時,給予投手 投球的時間。因為還要加上捕手傳二壘約1秒上下,所以投手能給捕手多少時間, 成了能否抓到盜壘的關鍵。 久保的1.1秒,讓速度再怎麼快的跑者來嘗試盜壘,被抓到的機會還是很高。 反觀像陳鴻文的1.4秒,鈍足如阿部慎之助,都有盜壘機會。 有人會問,陳鴻文為什麼要花上1.4秒?我想這和他希望兼顧球速和球威,有絕對關聯。 不過能用1.1秒維持一樣的球速和球威,這才是職棒和業餘最大的差別。 另外,為什麼日本隊會知道陳鴻文的缺點,進而讓鳥谷執行盜壘作戰? 不是因為人家情蒐作得好,而是因為日本隊的一壘跑壘指導員緒方耕一, 手上一直拿著碼錶,為每個對方投手測速。當他確定陳鴻文最快也要花1.4秒, 立刻給了鳥谷敬綠燈,讓他自由決定盜壘時機。 投手加快投球速度,這需要高度技術。跑壘指導員光靠比賽中的觀察, 就能給選手明確指示,這是高度戰略。這是中華職棒和日本職棒最大的差距,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職業和半職業的差距。 不只場上選手、教練的技術鴻溝。當台灣媒體還在斤斤計較有沒有包機, 選手有沒有飯吃;體育新聞只給觀眾眼淚和掛上"愛國"羊頭, 實際卻是"民粹"狗肉;不然就是一年復一年的追平分、超前分的同時, 我在日本媒體上,找到了豐富我棒球知識的分析。而且,只靠一張簡單的CG圖表。 從球迷到媒體再到選手,台灣和日本的棒球差距何止10年呢?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苗栗
文章: 573
|
陳鴻文的投球動作是小聯盟體系培養出來的,這個節目沒有連王建民出手時間一起
拿來比較實在太可惜了,說不定會有人認為這是MLB與日職的最大差距,甚至會 認為這是所謂半職業與職業的差距 ![]()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0
|
引用:
您這篇分享相信帶給大家不小的啟發... 一、不過我的疑問是,一壘指導員帶碼錶站指導區,是否為規則所允許? 二、即使日隊發現陳鴻文的投球動作較大,但中華隊教練團如果能反制,例如頻繁的牽制一壘 , Pitch out等戰術,是否足以阻止鳥谷的盜壘成功?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793
|
引用:
的確有點酸錯地方 不過他想表達的就是臨場判斷&細節 賽後各方的輿論檢討 我們的確遠遠不如人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793
|
引用:
這就是細節吧? 8下得點圈殘壘那機會沒成功 也可以說就是因為沒有細節才會失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荷蘭在十多年前在哈連杯這些歐洲的業餘比賽成績也是鴉鴉烏。
後來某支業餘球隊邀請一位大聯盟資深教練當顧問進而對荷蘭棒球組織改造做出很多建議。 那位教練發現許多荷蘭的選手都是半路出家沒幾個有紮實的棒球基礎, 同時也知道荷屬的一些島嶼有不少選手在中美洲打球, 於是建議棒球協會等組織用更好的薪水讓他們到荷蘭打球, 有了更多人才,棒球實力自然突飛猛進。 台灣的棒協一天到晚跟中華職棒互相掣肘,為了爭利益爭面子互相爭搶, 選手的照料、比賽環境改善從來不做。 許多年輕選手寧可用幾萬元美金去美國打球也不想待在台灣這個污泥裡跟許多自私的人打混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0
|
引用:
可說是細節,也可說是大事。 如果不能帶碼錶,那帶了就形同是用壓縮棒打擊或使用松焦油投球,是重大違規,應該提出抗議,甚至爭取盜壘無效並回到一壘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