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引用:
作者起司頭棕褲褲
立法、執法是兩回事
記得李衛曾經審判過某官
判下來要用刑
結果被一堆人反對
說是嚴刑峻法
李衛就說自己只是執行太祖定下的的法

古代立法後
愈後面的世代
執法會愈鬆
這是常態


等到皇帝要搞某人的時候,就又把所謂「祖制」搬出來了,怪不得有人說「法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原來古人就是如此的了,可見我們一切皆有所本啊…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11-06-01, 07:23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現在在線上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Crazynut
等到皇帝要搞某人的時候,就又把所謂「祖制」搬出來了,怪不得有人說「法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原來古人就是如此的了,可見我們一切皆有所本啊…



你還是先去看看明神宗的「立國本」事件
看看所謂皇帝在這件事上吃了什麼排頭

如果你老愛用現代的觀點去指責前人、根本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百官憑什麼絕對擁護長子繼位
讓明神宗完全找不到理論反對、即使動用皇帝的權威也沒用
 

此文章於 2011-06-01 08:18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1, 08:16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anshley3
雖然不知您所謂豪傑的意思
但就字面上來說
稱不稱豪傑
對於政治人物日後的評價其實不值一毛錢

項羽 vs. 劉邦
曹操 vs. 劉備


對我來說

不怕以弱擊強(美國)
能維護自身國家利益(清算國內美國石油公司)
關懷改善百姓生活(玻利瓦爾任務)的人

在這個時代以經足稱豪傑

世界上很多小國執政者根本就是大國的完全附庸
不斷犧牲本國利益和百姓生計去迎合大國需求、只為自己的政權穩定
比方說:日本


這方面在歷史上我是非常欽佩西夏太祖李繼遷
一個起步只有遊擊隊水準的勢力
敢為自己民族的利益和強大北宋對抗
最終凝結黨項人集體意志、奠定西夏立國的基礎

他可以選擇完全投靠北宋、等著他的是開封的錦衣玉食(參考被宋滅國後的君主待遇)
但他寧可在西北大漠過著吃風沙的遊擊隊生活
所做所為、完全沒有對不起他自己的民族

即使他身故時兒子只有十歲、仍被族人立為黨項之王
足見其民心

是值得讓人欽佩的

此文章於 2011-06-01 08:52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1, 08:49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唉,又遶回這個話題了。

我的歷史觀察角度非常簡單。只以結果來論斷。

如果讓黎民百性安居樂業的(國富民強這點先暫且保留),我認為他就是明君,就是能臣。無論他用了什麼權謀什麼手段,在我眼中都不重要。史家總愛譏評唐太宗之失,我都懶得看一眼。

如果讓天下紛亂百姓痛苦的,就是昏君。

如果讓臣工惶恐終日,無論有能無能有辜無辜都被殺被逐被埋,並且對局勢沒有半點改善,人民的痛苦沒有半點減輕(沒錯我說的就是崇禎),那就是暴君。

國家亡在你手裡,更是毫無疑問的亡國之君,

無論上列三種懷抱何種崇高理想與無私信念,都扭轉不了我對他們昏、暴、亡之評價。

我個人不覺得這種觀念有何「現代」的,孟子早有云「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武王伐紂「聞誅一獨夫,未聞弒君也。」

當然我也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也從未認定只有自己的觀點才是「唯一正確」的。我相信歷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解讀。可惜在自命「正統」的史家眼中,連「不同角度」都是無法容忍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此文章於 2011-06-01 09:01 PM 被 Crazynut 編輯.
舊 2011-06-01, 09:00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現在在線上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iDemon
你還是先去看看明神宗的「立國本」事件
看看所謂皇帝在這件事上吃了什麼排頭

如果你老愛用現代的觀點去指責前人、根本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百官憑什麼絕對擁護長子繼位
讓明神宗完全找不到理論反對、即使動用皇帝的權威也沒用

不過我個人認為是明神宗比較軟弱,即使貴為皇帝,也不敢用真的動用皇帝權威,
最後只敢消極抵抗。

像明世宗在大禮議事件中,一開始雖然也不敢太強硬,但慢慢掌握做皇帝的"訣竅"後,
就開始來硬的,誰敢反對,就下獄扁到死,扁到後來,就沒人敢再提了.......
舊 2011-06-01, 09:18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我一直很疑惑,以人民是否幸福,來評斷統治者,有何「現代」可言,我還一直都覺得,這是很「老舊」的觀念呢。

即使虛應故事,歷代哪個君王不是都把「為了黎民百姓」之類的話掛在嘴上,以這個來評斷他,不是剛好而已嗎。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11-06-01, 09:45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現在在線上  
Ayan63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7
文章: 33
引用:
作者Crazynut
...
我相信歷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解讀。可惜在自命「正統」的史家眼中,連「不同角度」都是無法容忍的吧。


不干我事, 只是小弟覺得這並不是「不同角度」, 而是立足點不一樣. 就像要觀星定位一定是定出北極星的位才有辦法看圖, 但你要對著參宿二說這棵星超亮我要對他定位也不是不行, 只是定出來的位... 對, 不正統而已
舊 2011-06-01, 09:49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yan63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引用:
作者Ayan63
不干我事, 只是小弟覺得這並不是「不同角度」, 而是立足點不一樣. 就像要觀星定位一定是定出北極星的位才有辦法看圖, 但你要對著參宿二說這棵星超亮我要對他定位也不是不行, 只是定出來的位... 對, 不正統而已


祖制可不是我先提出的。評張居正,就說他違反祖制。好吧,我提出疑點,那「洪武祖制」被當時後人視若莫睹又有何解呢?

可見「祖制」云云,也許不見得就是張居正被抄家的焦點之所在,這就是我所謂的不同觀點。

正統沒啥不對,不過當自命「正統」堅持自己唯一正確,其他觀點都大錯特錯,就叫人難以心服了。

而且歷史這玩意兒,有很多很多東西,都不見得如實或完全紀載下來,我們後人讀史,也不見得就一定能看得清楚它的全貌,我相信一定程度的猜測,或不同的奇想,應該是可以稍加考慮的。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此文章於 2011-06-01 10:04 PM 被 Crazynut 編輯.
舊 2011-06-01, 09:57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現在在線上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Crazynut
祖制可不是我先提出的。評張居正,就說他違反祖制。好吧,我提出疑點,那「洪武祖制」被當時後人視若莫睹又有何解呢?

可見「祖制」云云,也許不見得就是張居正被抄家的焦點之所在,這就是我所謂的不同觀點。

正統沒啥不對,不過當自命「正統」堅持自己唯一正確,其他觀點都大錯特錯,就叫人難以心服了。

而且歷史這玩意兒,有很多很多東西,都不見得如實或完全紀載下來,我們後人讀史,也不見得就一定能看得清楚它的全貌,我相信一定程度的猜測,或不同的奇想,應該是可以稍加考慮的。


這個問題

只有在皇帝和文官集團認為不可行時、祖制才會因無人維護而沒有作用
如:海瑞要求回復貪汙剝皮制度、得到的卻是皇帝的無視和百官的嘲笑

但張居正所做的事情並不在這些範圍內

丁憂制度在明代是極受重視的大臣基本道德(特別在楊廷和之後)
言官基本上連朱元璋都可以照罵不誤、張大人卻廢了機構功能
在張居正改革期間、基本上整個文官集團幾乎都變成了張居正的敵人
包含張居正的學生都加入反對老師的運動

你是否有感受到張居正真正面臨的壓力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張居正很偉大、是個大改革家
但就當時的觀點看:張居正很可惡、是個欺君玩權的大獨裁者
願意站出來幫張居正說話的、只有極少數的人

如果你不用當時社會規則的角度去觀察歷史人物
你根本不可能看出這個人物失敗的原因、所以你對張居正死後張家的破敗無法理解


等到幾百年後、歷史的長河早就洗清迷霧
才用先知的口吻說長道短:這個白痴、那個混帳
你永遠找不到這些這人失敗真正的原因

此文章於 2011-06-01 11:30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1-06-01, 11:27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Rainwen
不過我個人認為是明神宗比較軟弱,即使貴為皇帝,也不敢用真的動用皇帝權威,
最後只敢消極抵抗。

像明世宗在大禮議事件中,一開始雖然也不敢太強硬,但慢慢掌握做皇帝的"訣竅"後,
就開始來硬的,誰敢反對,就下獄扁到死,扁到後來,就沒人敢再提了.......



我是認後事情有分等級,大禮議基本上只是皇帝的面子問題

換到最重要的立儲問題、明代大臣就當真打死不退了
萬曆的「立國本」事件,罰俸、充軍、免職、廷杖…一點鳥用都沒有
京官上書罰完換外官上書

當然嘉靖本人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但就明憲宗和明神宗的經驗,皇帝連找太監來支持都有問題呀
更不用提那些文官了
舊 2011-06-01, 11:38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