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引用:
謝謝 其實我在 影片區泡了近十年 寫了不少見解 但一旦跳出來要自己掰 大原則是: 自己看過的情節橋段 全部放棄 要把自己植入史實研讀 自己去創作 新的人物 新的故事。 這也是我近年開始不看好萊塢商業大片的原因 一切 規格跟工廠化...所以才開這題。 如果難度不高 我也不會開這主題求助達人們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那個淹水的橫濱
文章: 165
|
建議BEE還是去MDC討論這問題比較好
軍武目前還是那邊的討論水準最好 得到的意見可能會更多 以下連結可以參考看看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468&whichpage=1
__________________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流浪中.....
文章: 3,571
|
引用:
那不如這樣 以戰爭時代作為背景 史實為真 人物為虛 最後把人物的故事跟時代背景相關連的部份寫好 就串起來了 如果這樣的狀況我寫的話會比較專注在人物的描寫以及大環境逼迫下的無奈 (噯呀 ∼ 這樣寫一寫越來越像愛情故事勒 ![]() 有故事出來比較好把其餘的部份補上吧 我想,如果格局拉的很大,在聚焦力上就容易薄弱 如果人物刻劃的有血有肉就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戰爭追根究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立場意見不同造成的 所以光演作戰場面 沒有 人性的刻劃 在深度上就容易比較薄弱 純粹個人的一點想法 還請 BEE 兄 別嫌我囉唆阿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otenkopfverbande
文章: 330
|
引用:
不瞞BEE大說,當年身為國民黨官員的家祖父也被圍困在長春市中,城破之際燒毀文件砸碎印信後化妝成農民,一路輾轉南下至營口剛好搭上國軍撤退的運輸船而逃脫 (這些都是我爸跟我說的) 爾後家祖父在台灣著有"東北接收見聞錄"(僅有手稿未曾出版),有機會回家我倒可以找找看有無敘述此戰役的部份
__________________
Wir bekennen uns zu dem Geschlecht, das aus dem Dunkeln in das Helle streb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otenkopfverbande
文章: 330
|
引用:
如果是要拍賣錢的電影,著眼於大陸市場,我還是推荐張靈甫將軍的故事,原因如下 (1)此人相當帥 (2)此人之前被共產黨妖魔化得頗嚴重,知名度夠 (3)此人為抗日英雄,可迎合現代大陸的"主弦律" (4)此人軍旅生涯貫穿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符合BEE大要求的時代背景 (5)此人參與過幾場非常慘烈的戰役,拍成電影場面精彩,娛樂性夠 (6)此人私生活的爭議性也夠(殺妻、坐牢、再婚) (7)近年來大陸論壇對張將軍的評價褒多貶少,拍攝電影為其翻案有話題性 (8)張將軍的遺孀王玉齡女士現在還在,容易得到資料 ----這些都只是一個對歷史沒啥研究對電影更是門外漢的小人物的想法啦
__________________
Wir bekennen uns zu dem Geschlecht, das aus dem Dunkeln in das Helle streb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0
|
![]() 石牌要塞保衛戰,二戰規模最大之白刃戰,兩岸電影均未描述,可惜了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役,落個后人無人緬懷的地步。
胡璉戰前家書: 給父親的信:“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並無他途……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也足慰……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 給妻子的信::“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1948年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真正原因 (轉載節錄)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統 http://www.jkforum.net/thread-656097-1-7.html *********** 我先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我原來是嗡嗡嗡時候的老三屆,我是老初二,以後趕上嗡嗡嗡,成了黑五類, *********** 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我考本科,結果我家政審還沒有落實政策,沒有被錄取。接著1978年第一屆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碩士導師是王仲犖先生。畢業以後我留在山東大學歷史系,當時王先生主張我再開拓一下眼界,繼續深造,於是我1985年考上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跟譚其驤先生學中國古代歷史地理。 人一輩子如果能夠碰上一位名師就是很大的幸運,而我碰到了兩位名師 ************** 1982年碩士畢業以後就到軍事科學院,而我是一個新兵。他向我介紹,軍事科學院是葉帥創建的,軍事科學院裡的寶貝就是葉帥當年積累保存的戰爭檔案。........................ 一邊讀著檔案,一邊向軍事科學院的老同志請教,這些老研究員有兩種成分,一種是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的老參謀,還有一種是建國後大將元帥的秘書,他們喜歡給我講一些故事,那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我們黨的歷史有兩種,一種是教育群眾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學的黨史課等等;還有一種是真正的歷史,那是藏在我們的檔案裡,或是當事人口口相傳的。 ***************************************************************************************************** 我們現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可以說在戰爭題材上也比較開放,但是不管怎麼開放,給大家總是有這麼一個印像:我們共產黨、解放軍的形像曾經塑造了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石光榮,一個是《亮劍》中的李雲龍,這其實是文人寫的軍人,不是真正的解放軍。 如果解放軍的將領都像石光榮和李雲龍這樣滿口的粗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過國民黨嗎?國民黨將領許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是留過洋的,而且人家一開會的時候都是軍裝筆挺、將星閃耀,咱們解放軍的幹部開會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著煙袋,什麼樣的都有,這麼土裡土氣的共軍怎麼能把國民黨打的落花流水,這裡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 另外,我對國民黨沒有那麼深的成見,我還是能比較客觀地看國民黨的戰爭檔案。看後我有一個感覺,蔣介石不像是我們書裡描寫的樣子,專橫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狹隘。 我看了蔣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產黨決戰幾年中他一系列的講話、決策,我發現他的想法大多數都是對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預感到東北守不住,於是讓衛立煌把東北的精銳部隊全部撤到關內,應該說蔣介石當年的這個決策是對的——如果衛立煌把60萬部隊及早撤到關內來,那麼解放戰爭要打多少年還說不定。 ********************* ...................................在毛澤東的軍事文集和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上。我當時看了以後覺得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結論,蔣介石比共產黨還困難,誰相信呢? 結果事實證明蔣介石就是比毛澤東困難,毛澤東當時就是要占地盤、擴大根據地、擴大軍隊,但是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的領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共產黨能夠得天下、國民黨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 國民黨之所以失敗、共產黨之所以勝利,第一條就是共產黨解放軍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敢於大踏步的前進和大踏步的後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國民黨處處受到牽制,有優勢,但是無法集中兵力。 為什麼這麼說? 國民黨每收復一個地方就有守土之責,比如占領沈陽、長春要留下一個軍,占領張家口、鞍山得留下一個師,占領一個縣城起碼得留下一個連,國民黨越前進、占的地方越多,八百萬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隊都分散開了,越前進則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於前線作戰的兵力越少。 共產黨則不同,毛澤東的原則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所以丟多少地方他不在乎。 像解放戰爭剛開始的頭兩個月,共產黨丟了106個城市,像樣的城市都丟光了,像延安、臨沂、張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後退,但是共產黨丟了那麼多地方兵力損失了多少呢?沒損失多少。他走了以後,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該怎麼樣怎麼樣,反正國民黨來了以後,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殺,共產黨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調來調去,在不利的時候就大踏步地後退 ******************************** 共產黨打天下的第二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說白了就是改造俘虜兵,這是陳毅先發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說是殲滅3.2萬人,實際上打死的不到一萬,俘虜74師8000多人,當時把74師的俘虜集合起來分俘虜,結果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來搶74師的俘虜,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是模範師,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每個士兵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軍裡的連長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師8000多俘虜被分到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裡,陳毅說這些俘虜兵真頂用。 1947年底陳毅從山東解放區到陝北見毛澤東,沿途路過晉綏軍區,當時晉綏區的同志說華東野戰軍打仗打的好,請陳毅做報告,陳毅總結了一條經驗,我們華東野戰軍為什麼迅速壯大?就是會用俘虜兵。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我們要是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在戰爭裡表現相當不錯。 有一次打敵人一個據點,連長衝著機槍手說“打打打”,機槍手是一個俘虜兵,說“你讓我往哪兒打”? 連長說不知道。 俘虜兵說怎麼怎麼打,連長說好,就這麼打。 陳毅講,“你看,俘虜兵就是比我們的連長水平還高”。 ....................... 國民黨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共產黨的官不像官,班長、連長都來關懷戰士,從感情上來說俘虜兵也容易被改造過來。 在立功方面,俘虜兵和解放軍的老戰士一視同仁,這樣就大大激發了俘虜兵的積極性,打好了一樣立功。 **************************************** 四野的老同志說,四野裡面的技術人員基本上是日本人,偽滿時期東北醫院中主要的醫生、護士都是日本人。當時四野後勤部長指示幹部去接收日本人的醫院,把日本人的醫生、護士強行征入解放軍。 .................................................................... 把在大連的日本軍工技師集中起來,有的是製造火藥的專家,有的是做炮彈殼的專家,還有冶煉的專家,把30多個日本專家集合起來構成了大連軍工廠的技術骨幹。 另外,我們國家第一個航校,東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飛行員,包括後來的空軍司令王海上將,都是日本教官教出來的,而且第一批女飛行員也是日本教官教出來的。所以不能不說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厲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戰士。 ************************* 第三條,共產黨能夠充分動員群眾支援戰爭,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人民戰爭。 一提起這個,大家馬上就想到車輪滾滾,當時確實是這樣一個宏大的場面。我們正史上都說淮海戰役“60萬吃掉80萬”,60萬解放軍吃掉80萬國民黨重兵集團,歷史上可以這麼說,但是賬不能這麼算。 淮海戰役是共產黨以少勝多嗎?根本不是,而是我們以壓倒性的人數優勢戰勝了國民黨80萬大軍。..........................................................................................淮海戰役先後動員的民工220萬人次,加上60萬共產黨的正規軍,你說比國民黨的80萬人數多了多少? ******************************** 共產黨動員群眾進行人民戰爭不光是參軍,還有更狠的一招。我們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子最不好過,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共產黨採取最原始的辦法——自然經濟,不用貨幣。農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糧食換雞蛋,拿雞蛋換煤油,抵制偽幣進入解放區。 ********************************************* 毛澤東為什麼敢於在陝北呆著不走? 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共產黨有一個地下人員熊向暉,是安插在胡宗南身邊的共產黨情報人員。 ............................................................. 最重要的一條是,陝北老鄉不會出叛徒,新區的老百姓鬧不好就可能出叛徒,這是非常重要的。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他是經過充分的醞釀考慮才決定在陝北不走。 先說了共產黨的情報工作,下面說說策反。越在關鍵時刻,共產黨在國民黨安插的釘子越是發生作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嗯..喔..耶..舒服
文章: 150
|
引用:
該員應該在黃巾大本營準備12/4的作戰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12
|
我也是覺得可以挑某一場大戰役
描述某個小兵或是小長官 然後編一個淒美的故事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59
|
怒目少年─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
這是我的第二本回憶錄,——應該說是第二部分。它記述由一九三三年我前往抗戰後方起,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為止,我對中國社會所作的見證 關山奪路(國共內戰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關山奪路》記述民國三十四至三十八年的國共內戰。 當時天下已亂,但此書脈絡清晰,藉個人離亂的遭遇顯現火燄山似的戰爭年代,彷彿讀有趣的章回小說,小故事一個連接一個,而其實是鼎公用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換來的! ---------------------------------- 狂推這兩本書!! 尤其是關山奪路,雖是真實的自傳,但是故事情節,比小說還精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