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2,576
|
引用:
![]() 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有巨蟹座?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7
文章: 513
|
引用:
看老湯對I7的介紹,和C2D的架構差異極大,拿掉了很多C2D時代引以為豪的技術,因為C2D雖然昰相當重大的突破,但老實說也老了,FSB就是最大的不合理,參考了AMD的K10的大方向,不過裡面塞的技術和東西天差地遠,I7和K10設計上完全不一樣,大多數人都誤以為I7就是K10的架構加上C2D的核心,這之間幾乎沒有半點相同處,I7加入了很多P4時代的技術,事實上I社在P4、PD時代雖然被人罵得要死,但是奠定了很多的基礎和很多特別的技術,這些成果被加在I7裡面,CORE的架構雖然很傑出,也走到盡頭了,很多都無法應用在X64的東西(雖然X64的東西真的很少),所以I7在理論上比C2Q強大(不然研究幹嘛?),但在事實上並不一定有明顯的差別,還沒發展完的技術(I7)和已經走到盡頭的技術(C2Q)相比較之下,就別太苛責I7了。K10又是另外一種的設計,所以K10有的BUG,I7不一定會有,但是晶體設計哪可能沒BUG,只是沒遇到或是看似穩定而已(例如某些程序跑超慢才跑出迴圈浪費時間),K10在某些方面比I7強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畢竟內容塞的東西差太多,連擅長的技術都完全不一樣,要說AMD輸INTEL最多的,只有製程,不過輸製程就等於在這個領域全輸掉了,成本就完全不用說了。 所以要以現在的測試軟體測試說AMD是廢渣INTEL效能超強,小弟個人並不認同,雙方的處理器設計上面都相當的有巧思,並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I社只是恰好某些設計上有效率些,但是設計上的高明的話也許看不出來,擅長的地方不同而已,在不同領域的表現也有可能差距超多的,要比喻的話:PS3的CELL和X86處理器完全不同,但是IBM和SONY卻可以把CELL講的超級神奇,誰知道實際上是怎樣?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不論是 i7 還是 Core2,其基本設計都是大翻修自歷史悠久的 P6 微架構,只不過 i7 捨棄了不合時宜的 FSB(不利多核心之間資料溝通及仲裁),改用點對點序列式匯流排 QPI(與 K10 的 ccHT 類似),模仿 K8,K10 開始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改進記憶體的存取效能),將共享式 L2 改成獨立式 L2(另用共享式 L3 取代之) -> 這點還是與 K10 很像,並新增 SSE4.2 指令集等... 當然,Intel 在 Prescott 的失敗教訓中獲益良多,例如精巧化自 Trace Cache 的 LSD 讓 Core2 或 i7 的性能大增卻無須負擔 Trace Cache 的龐大成本及功耗熱量。此外,Intel 最引以為傲的技術之一 Hyper Threading 也重新在 i7 身上復活。 若要列舉 i7 比 K10 優良之處,我會認為是 LSD、Hyper Threading、SSE4等...,還有 L3 的速度,當然「製程」是最重要的一環。 至於已知缺點大家前面已提過就不再重複... 此文章於 2009-02-17 01:16 AM 被 visionary_pcdvd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