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光碟托盤
文章: 1,495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光碟托盤
文章: 1,495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128
|
引用:
真的很精彩 暴暴樂 ![]() ![]() ![]() 此文章於 2008-01-03 11:25 AM 被 no happy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台東
文章: 319
|
請問對POWER比較有研究的大大們.
海韻的S12II 的最大電流標示真的好怪? 話說前幾天在PxHOME敗了一顆七盟400W. 準備換掉我那顆有點不太夠力的英誌360W. 剛好被我朋友看到.被他拿去看. 竟然笑我笨.說為什麼不買海韻S12II 330W.跑去買一顆七盟400W. 他說:S12II 330W 有2組12V 17A你的才15A. 當然以我現在知道的330W的POWER.不可能12V會有2組17A的輸出. 還跑去官方下PDF檔看看.沒想到還真的17A 2組. 不過好怪的事情重從330~500都是17A. 但是總輸出瓦數卻正確. 330W 12V總輸出為288瓦最大12A 當然最後還是說不過他 他贏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綠光森林
文章: 2,748
|
在ATX 12V 2.2版中,+12V輸出的最大電流降低一些,瞬間輸出電流上達到了16.5A。
主要還是考慮到Intel未來的雙核處理器甚至多核,在啟動瞬間需要較高的峰值電流。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台東
文章: 319
|
引用:
原來標示的是瞬間最大可輸出的電流.我到沒想到這點. 只是真正的一般最大輸出是多少?跟以前標示電流的方式好像都變了. 越來越看不懂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1999 您的住址: 上台北工作的南部人
文章: 1,046
|
引用:
我大概把這裡的文章看了一遍,首先我雖然也設計Power,但是不同領域的,原PO文的分 析,我覺得還是有失公允,但也感謝讓大家知道S牌設計的東西是如此的粗糙. 以80+來說,不計成本下,Active PFC是一定要,以大瓦數(300-600W)而言,能選的大概 是CCM PFC吧! DCM的我比較少看過, Bridgeless 更應該沒有,看Vds的圖,應該是 Two-switch forward 的電路比較有可能,其實選擇500V跟600V,價格上並不會有多大 的差異,而事實上以我的習慣,600V是比500V便宜10%左右. 選擇500V有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RDson的關係,想賺點效率的成分居多,而超過Rating 而言,那只是spike,基本上只要熱處理的夠好,事實上,MOSFET的耐壓會隨著溫度升高而 升高.我倒覺得這樣的設計並不會有多大的危險. 在結構分析上,有些論述是有問題的,不再多加說明,至於選擇400V的bulk cap,他們應該 選擇450V比較安全吧,幾uF,我覺得並不是那麼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
【Dearbearの測試預告】 -錸德4X DVD+R品質測試二部曲 【Dearbearの測試報告】 -錸德4X DVD+R品質測試 ![]() -錸德4X DVD-R《偽》片の謎 ![]() -Zebra's MK4 401s@811s HS0P測試 -Zebra's MK1 401s@811s HS0K測試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MOSFET的SOA算是大了,不要惡搞過頭應該都不會出事,而500V較600V的MOSFET都有比較低的Rds-on,對效率提升相當有幫助,加上電路上的snubber設計夠好,spike影響也不會太過嚴重。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3,946
|
引用:
私心希望狼大解說一下這些外星文跟它們的功用,看無 ![]() 希望可以從浪大身上多學一些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SOA(Safe Operating Area)安全操作區
MOSFET的SOA,較BJT(雙接面電晶體)要大,主要是因為MOSFET在順向偏壓時,不會受其二次崩潰效應所限制,所以在脈波及直流的安全操作區較BJT為大,且搭配適當的設計,於額定電壓下就可以承受額定的電流。 Snubber:箝制電路,以電阻及電容構成,其可以改變開關的負載線,並可以在功率元件截止時,消耗額外的能量,讓功率元件負擔較低,增加可靠度。 一般多以電阻及電容串聯後接於BJT的C、E間或是MOSFET的D、S間,而BJT還需加上漏感轉換二極體,將能量回送至高壓直流匯流排,而MOSFET本身的D極PN接面,就會產生等效寄生二極體,所以MOSFET僅需要RC箝制電路。 Rds-on:MOSFET導通時,D、S間的電阻值,因為決定了功率損失大小,所以MOSFET的Rds-on越小越好,不過隨著提升耐壓,Rds-on因為晶片厚度增加而升高,所以高耐壓與低阻抗之間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不過目前各家半導體廠都致力研發新型高耐壓低阻抗MOSFET,例如英飛凌推出的CoolMOS系列SPW17N80C3,耐壓800V僅有0.29歐姆的Rds-o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