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2
|
引用:
個人覺得--- 災難(地球要毀了因為太陽要沒了)-->科幻(基本上這太空電影當然是科幻)-->驚悚-->恐怖-->再回到科幻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38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天母
文章: 557
|
請問SFTGFOP1, 這是Flamingo+lightdome所render出來的嘛?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實在太好看了。
自從撕裂地平線後就沒有這麼過癮的科幻片!~ 本來還以為是有色人種死光光,白人萬歲的腦殘片, 結局挺令人感動的,跟t3有異曲同工之妙。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您的住址: 太陽系
文章: 83
|
引用:
我看過這部耶,當時是租綠影帶回來看。 內容好像也是一票人去轟炸太陽,不過理由剛好與「SUNSHINE」相反,是因為太陽的 生命週期進入『novastar』階段,愈來愈大,溫度也愈來愈高,快把地球烤乾了,所以 派一組人去把太陽炸飛....................... ![]() 內容應該是這樣吧,俺是讀小一時看的,因為印象深刻所以勉強記得一點 ![]()
__________________
或多或少造成不好的影響、無意間的攻擊到 不想罵的人,對不起囉。不會再亂開口哩。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趴趴跑
文章: 1,664
|
今天看到蠻詭異的情形
在開演後約40分鐘後 也就是在兩艘太空船會合之際,2號的人在剛踏入1號時 在5分鐘內出現了5次疑似鬼臉的東西 每次出現大約有1/24秒,也就是一閃而過 我的同事至少有3人也看到 會是劇情的安排 還是片子沖印的問題 還是真的有..... 希望各位能解惑 我是在台南國賓看的........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我知道,應該是手法,故意玩潛意識遊戲,滿有意思的,你就想像那麼是一號隊員們的"殘念"...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32
|
我在台南威秀影城看的~~~~~午夜場~~
看完只有一個感想~~錢太多的話可以拿去救濟別人~ 不然就乖乖睡覺~~~有夠爛的片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比奇堡
文章: 496
|
引用:
請問您看過其他爛片嗎?分享一下,別讓我們踩了地雷。謝謝。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6 您的住址: 一個很遠很遠的銀河系
文章: 1,139
|
《太陽浩劫》:以太陽為背景、以科幻為包裝的外太空驚悚片(含劇情討論)
警告:本篇留言含劇情內容討論,請注意
![]() 與其說《太陽浩劫》是部乍看之下題材新穎的科幻災難電影,不如說該片是部走科幻「混搭風」的驚悚電影。 回顧一下過去題材有關「太陽」或「恆星」的科幻電影,其中較著名有:1984年,在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的續集《2010年:威震太陽神》中,木星在遭到無數神秘的黑色石版包圍後,最後成為太陽系中的第二顆恆星;1987年《超人第四集》中,為了解決全球核武問題,超人將世界上所有的核子彈頭拋向太陽,卻因此造成了一個能力和自己相仿的對手「核能超人」;1994年的《星艦迷航記》第七集《日換星移》中,反派角色研發了一種足以讓恆星「熄滅」的物質(恰好和《太陽浩劫》中的彈頭作用相反),欲藉此逞一己之私。以上這幾部電影,均是以太陽或恆星作為部分劇情題材,使編導得以發揮創意,以便構思科幻情節。這些電影中出現的恆星,只是能夠讓劇情能夠順利發展的「催化劑」,鮮少有電影願意花上長時間的篇幅,對於這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星球,大書特書一番。 於是到了2007年,在慧星撞擊、太空歷險甚或外星人入侵等等科幻災難題材都已成為過往追憶的同時,太陽總算再度得到編導的青睞,成為這部新片的題材。 ![]() 太空船上的遮日盾避免陽光的直接侵襲 如前所述,《太陽浩劫》的題材,對於許多初看預告片或劇情簡介的觀眾來說,可能感到新鮮有餘:為了拯救即將熄滅的太陽,一群由八名太空人及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乘坐新式太空船前往太陽,以執行將太陽「重新點燃」的任務。對於眼尖的觀眾而言,當看見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曾經執導過《28天毀滅倒數》的丹尼.鮑伊時,便會知道本片絕對沒有想像中只是拯救太陽來得那麼簡單。所以,當劇中的「伊卡魯斯二號」上瀰漫著一種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恐懼時,也就該是做好準備開始用手摀眼遮耳的時候了。 ![]() 拯救人類的任務變成了一場惡夢? 不過可惜的地方,卻也正在這裡。導演雖然極其努力地營造外太空驚悚片經典的氣勢,在其他劇情卻顯得模糊不清,也因此,對於前述只看預告片或劇情簡介的觀眾而言,這部電影中後段情節,幾乎可以用荒腔走板來形容(拯救太陽的任務竟然轉變成恐怖驚悚片?)這樣的劇情,也許可以是驚喜,卻也更可能超出了觀眾原本的期待。 ![]() 最後誰能生還? 而另外可惜的地方,卻在於除了那一段驚悚情節外,其餘的劇情仍然未脫電影公式化的安排。從電影一開始安排船員同桌吃飯的畫面開始,老經驗的災難片觀眾,便可以開始玩猜猜看的遊戲,猜猜最後誰死誰活了。沒錯,這類拯救地球的電影,所存在的不成文公式就是,執行任務的小組成員,最後要不死傷慘重,不然就是全員犧牲,幾乎沒有一位導演,有勇氣也夠創新地,膽敢挑戰這條公式(《星艦迷航記》或許是一大例外吧)。本片自然也不可免俗。當然編導原本的意圖,是想要讓這趟旅程,不管是在隕石上鑽油井也好,在地心挖洞也罷,增加一些危險性,藉以顯現任務的悲壯性,好換取觀眾的眼淚及口碑。然而在看多了這樣刻意安排的情節時,有時候倒也還真希望看看最後全員平安生還的畫面出現。 ![]() 具責任感的金田艦長(真田廣之) 所以,當片中的真田廣之穿上太空裝走出船外修復遮日盾的時候,觀眾應該可以推論出來他應該無法活著回來了;當克里斯.艾凡未穿任何防寒衣(劇中的另一項明顯破綻),就跳入水槽中修主機板時,觀眾也應該猜得到,他的下場不是被凍死,就是腳被夾住而死(虧他之前還演過《驚奇四超人》裡的「霹靂火」呢!)劇情發展到最後,能不能完成任務,恐怕已經不再是觀眾所關心的重點了,反而那偷渡上船的「伊卡魯斯一號」船長平.貝克,他的際遇反而更引人好奇,導演也許可以考慮拍部前傳交代一下。 ![]() 楊紫瓊飾演植物學家 說到伊卡魯斯,其實也是本片中潛在的一個問題(不知道這算不算破綻)。其源於希臘神話的典故,使得這以其命名的太空船和電腦,加深了逐步邁向毀滅的悲劇性。只是這樣的典故用多了,一樣還是令人厭倦。《誰與爭鋒》裡也用過這個典故,本片則是連用了兩次。在此奉勸各大航太機構,儘管科學家都喜歡讀希臘神話,但以後如果要派人拯救地球的時候,千萬別替他們的太空船取「伊卡魯斯」這個名字,注定會船毀人亡,而且電影中還已經失敗過一次了,第二次就應該改取他老爸的名字「戴德勒斯」才對,不然也至少學學《慧星撞地球》取個「彌賽亞」也好(雖然最後也是毀了)。 ![]() 兩艘同被命名為「伊卡魯斯」的太空船,看來為其取名的人還沒學乖 本片雖然在劇情上未能走出拼貼及公式化的窠臼,但在視覺營造及氣氛掌控下,卻是令人驚豔。船上幽暗的環境,和外面火紅的太陽,形成強烈的對比;而狹小的空間,則是令人感到猶如罹患幽閉恐懼症般的恐懼。也許本片的導演,在拍攝太空科幻片方面未能得心應手,但在處理驚悚橋段,卻能屢顯張力,這大概才是導演帶給觀眾除了壯觀特效最大的視覺刺激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