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iamdavidga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鳳山<===>彰化火車站附近
文章: 2,357
小弟那次是偶然在一次機會中聽到的,不過當時有提到說,飛行員無法承受此種大的G值...至於去那裡查說時在我自己也不知道
     
      
舊 2004-12-23, 05:25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mdavidga離線中  
apollo_74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664
iamdavidga兄,那會不會是無人特技機....
 
舊 2004-12-23, 06:05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ollo_749離線中  
iamdavidga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鳳山<===>彰化火車站附近
文章: 2,357
我想當初的意思是說,在做極限測試時,飛機可以承受如此的力,可是人在裡面真正飛上天去操控的話,大概就沒那麼高了...
舊 2004-12-23, 06:08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mdavidga離線中  
adamschang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6
[您說的沒錯,戰鬥機的高G值,時間都是很短暫的,而且應該都是急速轉向造成的,飛行員所受機身的作用力時間很短,跟太空人長時間的承受高G值作用力,並不相同……….
太空人在太空梭升空及返回地球大氣層時,都是電腦操控的……..…..如果戰鬥機飛行員也同樣受長時間的高G作用力,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操控能力…..]

應該說戰機飛行員承受高G值的時間與受壓力方向變化很快;完成ㄧ個攔截佔位科目所花費的時間裡,姿態不停的在改變,受力方向也就跟著改變,從-3~+9的改變,可能只在短短的3到5秒內產生,這跟太空人起飛時所承受的是正向的+G壓力,兩者所處環境不同.以上的數字只是一個參考值,機種,科目,高度與掛載等各參數都會有影響.


另外,提出兩個:
[您所提的”T-34都可以到7.33G了”這是什麼?]

T-34可以到7.33的意思是...TO裡的規範是操作科目的極限,機體所承受的正向G力不可超出+7.33.雖然機體極限遠超過這數字,但是規範是這樣要求的.正確的規範數字,得在上網路去查查才清楚(Google打T-34...出現一堆連結,要有耐心點才能找到,記得好像美國海軍的相關網站有T-34的TO可以參考)

[“G值的改變範圍可到23...從負到正有23的空間..”這句話似乎有點問題….]
太空是無重力狀態,所以"G"也就不存在,但是在進入地球引力範圍後,"G"就出現了,太空梭從軌道進入地球引力範圍乃至於穿越大氣層到落地為止,"G"值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在於進入大氣層開始前產生,進入的角度有規定,進入前的溫度有要求,進入後的動作....這段期間太空梭就像戰機一樣,滾來滾去,既然已經受到引力的影響,"G"值的變化自然也會有負有正,23這個值,就是從負到正的瞬間極限值變化的總和.
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先生的自傳裡,對於太空梭的操作有非常詳細且淺顯易懂的圖片與作業說明,由聯經出版社出版.雖然年代久遠,圖書館裡應該還找的到.裡面就有詳細的說明.
以上是個人對於"G"值的認知,還有請先進多多指導.

談"G"有點偏離主題了,個人比較偏好"D" , 主題是AH-64(D)...^_^..

AH-64及AH-1,是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攻擊直升機,也是我們中華民國陸軍下一個直升機採購案的主角.AH-64的先進技術及輝煌的戰績一直是受到大家所矚目的焦點,但相較於此,AH-1的成熟與穩定成了它的口碑.對中華民國陸軍而言,到底孰優孰劣,環境適應力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4-12-23, 09:05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amschang離線中  
dighol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628
AH-64D和AH-1Z競標,猶如當初1970年代洛克西德F-16和諾斯諾普F-20競標一樣,F-20雖然加了F404發動機性能提升不少,但畢竟還是老舊設計,無法與全新一代戰機相比!
舊 2004-12-23, 09:28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ighole離線中  
CRASH
Power Member
 
CRAS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Taipei,Taiwan
文章: 636
引用:
作者adamschang
"G"值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在於進入大氣層開始前產生,進入的角度有規定,進入前的溫度有要求,進入後的動作....這段期間太空梭就像戰機一樣,滾來滾去,既然已經受到引力的影響,"G"值的變化自然也會有負有正,

這段話有點問題
所謂的G值一般我們定義是差不多在9.8公尺/秒平方的大小,此數值在地表上大致正確,也是一般人所稱重力的來源,
而實際上在航空裡G值的主要來源不是因為重力,而是運動體本身的加速度所造成,
所以人家說9G、7G是指身體在9倍或7倍於9.8公尺/秒平方的狀態下所承受的力,而此力又與質量成正比....並不是因為單單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
To BLOGGER

此文章於 2004-12-23 10:20 PM 被 CRASH 編輯.
舊 2004-12-23, 10:15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SH離線中  
adamschang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6
引用:
作者CRASH
這段話有點問題
所謂的G值一般我們定義是差不多在9.8公尺/秒平方的大小,此數值在地表上大致正確,也是一般人所稱重力的來源,
而實際上在航空裡G值的主要來源不是因為重力,而是運動體本身的加速度所造成,
所以人家說9G、7G是指身體在9倍或7倍於9.8公尺/秒平方的狀態下所承受的力,而此力又與質量成正比,
所以牛頓的F=MA,M是質量,A是加速度(而9.81公尺/秒平方就常稱為重力加速度),兩者相乘就是力的來源,
外太空會不會感受到重力....會,但是因為距離的關係所以重力很微小(F=GMm/r^2)小到可以忽略(而且別忘了其他的星球也和地球一樣吸引著你 ),
而太空梭進入大氣層所受到任何的力不是只有因為和地球距離接近後重力的增加,更多的是自身的加速度造成,G值只是一般常用來計量的單位而已,勿要與重力混回一談

完全正確,感謝指導.G只是計量單位,這樣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觀念,再次感謝指導。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4-12-23, 10:21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amschang離線中  
apollo_74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664
adamschang兄:
您這一段話我可就真的有意見了...

太空是無重力狀態,所以"G"也就不存在,但是在進入地球引力範圍後,"G"就出現了,太空梭從軌道進入地球引力範圍乃至於穿越大氣層到落地為止,"G"值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在於進入大氣層開始前產生,進入的角度有規定,進入前的溫度有要求,進入後的動作....這段期間太空梭就像戰機一樣,滾來滾去,既然已經受到引力的影響,"G"值的變化自然也會有負有正,23這個值,就是從負到正的瞬間極限值變化的總和.


您所謂......... 太空梭進入地球引力範圍G就出現了..... 既然已經受到引力的影響, "G"值的變化自然也會有負有正........其實觀念是錯的.....完全與地球引力無關......

首先需了解何謂G值...
G值是表示加速度的值,地表附近的物體受重力造成的加速度為9.8m/s^2,稱為一個G,若一個物體受力,造成它的加速度為9.8m/s^2的n倍,稱為nG......

要注意的是,加速度並非只限於直線加速,轉彎時的向心力造成的向心加速度才是造成高G值的原因.......

直線加速是不可能造成非常高的G值,而您所提的進入大氣層上空由重力造成的G值,更是微乎其微......重力造成的G值跟其距離地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除非到達地面,否則G值永遠小於1...因此大氣層上空由地球引力造成的G值,可忽略之….

那麼太空梭的高G值(高加速度值)從何而來?
其實跟戰鬥機相同是來自於轉動時的向心加速度…..

其實太空梭飛向太空及返回地球前都先需進入繞地球的軌道……..


舉返回地球為例:

由原來的前進速度方向和速率,轉向為繞地球圓軌道的切線方向和速率,這個速度方向及速率的改變才是高G值的原因………..

正由於調整太空梭的方向及速率來進入軌道的時間往往需要幾十分鐘,因此太空人需在這段時間內一直承受高G值….
高G值代表的就是高受力(受力為人體體重的G值倍數),您前一篇比喻大象重量壓在身上是恰當的……

我所謂您上一篇有問題的這句話“G值的改變範圍可到23...從負到正有23的空間..”,原因就是正負差23G,並非實際受力有23倍體重那麼多……

正負G對於太空人的受力,代表的是不同方向的受力…

舉例說明:若太空梭由正11G突然轉變為負12G,代表的只是太空人由某方向受力11倍體重變為相反方向受力12倍體重..........並非受力23倍體重........

然而,實際上太空梭如上例的正負差23G的情形不多,較常見的大約正5G到-5G的變化,雖不像戰鬥機飛行員動則7,8G的受力,但因其受力時間較戰鬥機飛行員長許多,因此必定要有過人之體能......
舊 2004-12-23, 10:44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ollo_749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dighole
AH-64D和AH-1Z競標,猶如當初1970年代洛克西德F-16和諾斯諾普F-20競標一樣,F-20雖然加了F404發動機性能提升不少,但畢竟還是老舊設計,無法與全新一代戰機相比!


海軍用的F404抗腐蝕性佳,且裝在重量輕的F-20機身上面飛機的靈活度絕對比F-16要來的好,且F-20用的是80年代的電子產物,而F-16用的則是60年代的產物,兩相比較之下,就單說陀螺儀F-20用的是雷射陀螺儀,而F-16早期使用的是傳統陀螺儀就差很多了,更別說F-20與F-5的部分相通性所帶來的後勤補給優勢,個人認為F-20是比F-16更為接近我們需求的戰機~~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04-12-23, 11:20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Basara
Golden Member
 
Basar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北中南走透透
文章: 2,900
引用:
作者P&W
海軍用的F404抗腐蝕性佳,且裝在重量輕的F-20機身上面飛機的靈活度絕對比F-16要來的好,且F-20用的是80年代的電子產物,而F-16用的則是60年代的產物,兩相比較之下,就單說陀螺儀F-20用的是雷射陀螺儀,而F-16早期使用的是傳統陀螺儀就差很多了,更別說F-20與F-5的部分相通性所帶來的後勤補給優勢,個人認為F-20是比F-16更為接近我們需求的戰機~~

同意,當年的F-20事實上跟F-5已經大不相同,
但取得成本跟效能都比早期F-16良好。

小弟是覺得AH-1Z比AH-64D要來的適合台灣地區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幸福公式:H=f^4,食物、樂趣、朋友及家人

舊 2004-12-23, 11:39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sar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