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8
文章: 39
|
引用:
錯了,哪個國家會有企業做這種事情? 也只有美國才能把上太空這件事情變成是民間來主導 美國的確就是把這種日常的太空任務,變成一個可以營利的事情,然後再轉到民間去做 其他國家仍然是要靠政府的支持才能玩太空遊戲 此文章於 2020-06-01 04:39 PM 被 Swift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633
|
引用:
可以回收NASA之前打出去的就在做 不是民間企業才開始,之前NASA發射出去好幾台都是可以回收太空梭 現在看起來發射火箭不是大不了的事 但這部分發展也是血淚史,還有犧牲掉太空人 之前NASA爆掉火箭,有一個就是發射出去隔熱層出問題知道回不來 然後也不敢跟太空人講,最後墜毀 另外其實不是擺爛,是花太多錢.......... 後來改別的項目沒在弄載人火箭 民間企業做火箭也是在這些經驗基礎上發展 此文章於 2020-06-01 04:43 PM 被 cys070 編輯.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 」
文章: 2,517
|
引用:
光是能多次重複回收這件事就很驚人了 這跟以前能回收但成本沒啥省到的太空梭不同,整備需求與再出勤間隔都好很多 而且他只要過去發射幾分之一的支出費用,等於同樣的錢可以送多好幾倍的東西上去 ![]()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 人( ゚∀ 人(∀゚ )人(゚∀゚ 人( ゚∀ ノ(↑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633
|
民間企業應該也沒辦法像NASA那樣花錢
而且要是出包大概就倒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 」
文章: 2,517
|
引用:
你看前幾頁那個連結的說明影片第4分鐘後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 人( ゚∀ 人(∀゚ )人(゚∀゚ 人( ゚∀ ノ(↑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50
|
引用:
太空梭可回收其實沒有多大用處 維護成本高到嚇死人,發射成本也嚇死人 而且可回收的只有太空梭,助推火箭就沒辦法了 多發射個幾次,就又是一台太空梭的成本了 太空梭在後續的任務評估,其實也沒甚麼必要 再加上接連出包,資金大砍 才有後來跟 SpaceX 這種關係 某些方面來說,NASA 也是養老心態 已經失敗不得 NASA 我記得好像就是幾個老人義務性支援 NASA 本身其實沒甚麼技術出讓給 SpaceX 那些關鍵技術,很多都是 SpaceX 自己搞得 初期的火箭試射也是接連失敗 馬斯克還在螢幕上暴哭 也才過了十多年,居然已經可以載人上太空了...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1 您的住址: 路很小條的新莊
文章: 429
|
引用:
正解 最早之前阿波羅計畫用的Saturn V 成本屌炸天 加上因為是要把人送到月球 推力系統也是有史以來最大 50年後的現在 SpaceX有辦法在較節省成本的狀態下把人送到ISS 已經算是過了一道檻 第二道門檻就是送人到月球甚至火星了 希望不會讓人等太久就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16
|
引用:
成本差很多,非常非常多 他這次發射已是被全世界視作人類太空開發的里程碑,才不是啥「甚麼太大不了的事」,而且即便是太空梭這個在 1981 年首飛,2011 年被美國人淘汰的計畫,到現在全世界也沒有別的國家能做出同等級的可重複使用載具,最接近這項成就的也只有蘇聯的暴風雪號 就是因為他是私人企業,而且還是「量產商品」,所以才顯得特別,打個比方就像是汽車剛發明時每台車都是手工打造,昂貴而且因為有公差所以很不可靠,所以都只能是有錢人的玩具 直到福特 T 型車的出現才把汽車變成一般人的日常工具 引用:
太空梭當初畫的大餅就是重複使用配合高頻率任務,把發射成本壓低,不過操作三十幾年下來才發現跟預期成本差太多,再加上可靠性也不好(5架摔了2架) 他的助推火箭可以分成兩組,其中那兩根白色的可以回收,最大根的才不能回收,會直接在大氣層燒毀 ![]() 然而受限於當時的火箭技術,那兩根會直接降落在海中泡著,注意是泡著而不是像 SpaceX 那樣優雅地降落在船上,所以回收整理的成本就非常高,跟造新的差不多 ![]() ![]() 而太空梭失事兩次,每次事故都造成維護成本大幅增加,為了不出下一次意外就得增加更多的 SOP 跟人力,這樣跟重新造新的有什麼兩樣呢?雪上加霜的是 NASA 的預算一直被砍,這樣搞下來淘汰太空梭,然後去跟俄羅斯買機票就變成很合理的選擇 不過從現在起 NASA 就能用自家美國公司賣的機票了 此文章於 2020-06-02 12:50 AM 被 coolcliff01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森林裡
文章: 805
|
Space X說可降落相比過往的”回收”另一個很重要的差異是
降落回收的推進器是完整無損傷的狀態,降落回收的部件可以做出評估調查 藉此得到數據做未來改善的可能,過往的回收就真的耗材再利用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