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63
|
引用:
就像電影搖篩鐘一樣拿起來晃比較快跟均勻。 砍豆機清理記得拔插頭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1. OK, 邊搖邊驅動砍豆機? 2. 我清理電器都是拔插頭的.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從酗咖啡的城市歸來
文章: 74
|
其實說真的,咖啡豆磨粉後的顆粒形狀跟均勻度對口感有滿大影響,前面有前輩說明過,
我個人目前是用我的N901絞豆,因為是Burr Grinder,絞出來的均勻很多, 不似砍豆機砍完後的粉呈不規則形狀且大小不均,大都是呈圓形且大小基本一致。 買台簡單的手搖Burr Grinder,手搖時當作順便運動手臂消除蝴蝶袖!咖啡風味也會豐富許多, 喝多了真的能分出來∼∼ 不好意思,學科學的人總是比較貓毛.......
__________________
雖說"人不癡狂枉少年", 少年時幹過的蠢事還真不少............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嘿嘿, 沒事, 我懂, 均勻接觸面積的理論對吧^^ 說真的, 我不行. 老實說這就是他人給的物品, 我捨不得浪費, 簡單效率的消耗掉就好. 雖然可惜但身邊也沒有其他人可以"轉讓"這些器材與物資. 我可以研究一個揮桿觸擊差異2~3個小時, 卻無法絞豆超過30秒 XD 我寫這串是給大家閒聊, 生活雜事輕鬆話題, 我也自己舒舒心用. 其實很想要一口氣把所有豆子都粉化, 只是直覺告訴我不要太過份. 因為那樣風味會差太多, 至少要每次現打比較好. 此文章於 2020-04-10 09:45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63
|
引用:
1.對,機器運轉時拿起來搖晃,這樣大顆粒才不會一直沉在底部,通常機器設計是蓋上才會轉別打翻了,接著觀察聲音或研磨時間,剩下的尋找自己的咖啡風味了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了解. 至於風味.. 我只能說這類好東西到這裡真的是被浪費了.. 只是源源不絕而來, 又捨不得放到壞, 就乖乖喝掉. 我已經放了1包在衣櫥, 一包在鞋櫃, 一包在車上除臭了. 不好意思也沒地方繼續放. 我還絞了些粉, 周末撒在廁所除臭..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幾位網友的建議, 測試幾次習慣手感後, 如附件打出來還挺均勻挺粉的.
缺點就是沖起來非常慢, 出水色深, 味道偏濃烈了些; 下班前弄這一杯來舒緩心情. 難怪古代人琴棋書畫調養身心, 泡茶聊天之類的, 這些一定要放慢腳步做的事情. 雖然我已經試算慢郎中, 這些事情讓我動作更慢了.. 漏斗那個還是封印起來不用, 多一份工作, 多一份清洗^^ 我好懶惰.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11
|
我建議用 600N 是以手沖為主,如果是義式就不推了,至於其他沖泡工具如法式濾壓杯、虹吸壺之類的也有不同風味,有機會可以玩玩看,不過我嫌太厚工,平常還是用最簡便的手沖。
從 600N 平刀開始推是因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凡事要一步一步來,不然一開始就衝小富士很難體會到 600N, 610N, 901N 等等差在哪邊。 手沖影響咖啡風味的方式大致為: 1. 濾杯 2. 濾紙 (流速) 3. 咖啡粉顆粒粗細與殘粉 4. 水溫 5. 沖泡手法(悶蒸時間、粉末擾攪時間、傳統流、一刀流等) 先說濾杯,適合新手的為 Kalita 扇形杯,用這杯基本上手法影響不大。 另外就是高手用的 Hario V 型杯跟 Kalita Wave (蛋糕杯),這兩種常在手沖比賽上出現,手法會影響到不少風味。 此外 V 型杯也有一些變種,比如花瓣杯,這種杯流速較慢,沒弄好的話容易苦澀,但泡得好的話反而會有潛藏的甘味被引出。 這幾種杯大致上都有三陽有田燒的,建議買有田燒。 濾紙我只說 V 型杯,因為我主要用 V 型杯,大致上可見的有 KONO、CAFEC(麻纖維) 跟 Hario 官方濾紙與一些沒牌的,其中 KONO 跟 CAFEC 的流速最快,沒牌跟 Hario 次之,Hario 在一兩年前更換過濾紙供應商,新版本的流速很慢容易苦澀,不建議使用,我比較推 CAFEC 跟 KONO 的,但 KONO 缺點是太貴而且沒有 02 杯(大),所以我平常大都用 CAFEC 的。 咖啡粉的問題,基本上就是磨豆機選擇了,有些人推小富士,但也有人不喜歡,因為殘粉少反而讓味道變單調,這倒是真的,不信可以拿濾粉杯濾掉,有時候反而層次都被濾光了,通常碰到太苦澀的豆子我才會用濾粉杯試試,所以我才會說先從 600N 平刀試起,Costco 之前有在賣一台不用 3000,可以的話再試試其他更高階的,反正再怎樣都比砍豆機好,當然有人會說手搖最好,但拎北沒那個美國時間,所以都是用電動的,此外,最好每個月拆開來用小刷子之類的清一次殘粉,不然風味影響很大,注意千萬不要用水洗,刷一刷殘粉清一下卡豆就好了。 水溫的話,每隻豆子適合的水溫不同,可以今天用 92 度試,明天用 90 度,後天用 88 度玩玩看,這就要推一種工具叫做 Bonavita 控溫手沖壺了,市價大概 3000~4000,這也曾是手沖比賽上指定的用品,像我這種每天至少喝300cc 的人,這東西真是節省太多時間了,喜歡的話也可以玩玩看月兔印跟鶴嘴壺等等,不過老實說我覺得手沖壺影響並不大。 最後說手法,有人說手法影響最小其實並不完全對,主要是看濾杯型態,對 V 型杯來說,手法影響不小,從悶蒸時間的掌握到沖泡時間,擾動時間都有影響,我剛開始練的時候,同一隻豆每天沖出來的水準都不同,所以我才去研究所有手沖變數,現在不敢說是高手,但也能讓每次沖出來的咖啡維持在一定水準上。 當然烘培跟養豆也有影響,但那已經不是拿熟豆來沖泡該討論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
滿招損 謙受益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11
|
引用:
以手沖來說,這粉磨太細了。 下次磨粗一點試試。 再說一次,粉不是均勻就好,那反而失去層次。
__________________
滿招損 謙受益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5
|
買KONA咖啡豆要小心,不是產自夏威夷的豆子都能稱為KONA,那是有限定某幾處莊圓出產的才算。
十多年前美國品咖啡協會的評審就被超優品質的哥倫比亞高山豆騙過,是經人揭發才被引為笑話。 夏威夷的火山土壤適合種咖啡,但得到認證的僅有部分莊園。 他們後來採用的方式是回收他們出口原豆的麻布袋,以向進口商證明這是真的KONA豆。
__________________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