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1,303
|
引用:
可能人家是用拇指指人,或者用中指指人,你比比看就知道哪四個指頭指著自己了 ![]() ![]()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25
|
引用:
是嗎?我朋友開的專做園區配管工程公司年營業額年年成長,光那個大X光就做了5年還做不完,最近做上X科技金額也是上億啊?
__________________
C.B.L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魯西伐
文章: 1,103
|
他那個是廠房設備工程
我們做得是一般商業,不一樣 而且這些電子廠,大陸生意不是非常大的一塊嗎. 生產設備的都是大型廠家,數量很少,服務外銷 商業服務業都是中小企業,數量極大,服務內需 兩者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去伊斯坎達爾星~ 此文章於 2017-10-29 09:04 PM 被 kize 編輯.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422
|
引用:
手機vpn到很好上。我就是用手機上到。只是電腦的我還在找
__________________
白 雲 天 地 為 衾 枕 , 興 來 倒 臥 醉 花 顏 ; 一 任 風 月 不 留 痕 , 逍 遙 山 水 憶 秋 年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9 您的住址: 厝漢當然是龜在厝裡
文章: 223
|
引用:
現在還待在台灣的不是 贏家就是輸家。 可以出去大陸的 就算不是贏家。也有機會成為贏家。過去努力點,說不定 回來可以過上好日子。加油。 沒什麼好悶的 許多人想出去還沒那機會哩 ================================== 我之前也很想去大陸,可是能力不夠人家不要 只好宅在台灣。
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個你努力,都不一定會成功的世界~~~~~~~~~ 此文章於 2017-10-30 12:49 AM 被 厝漢 編輯.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8
|
![]() 最近對岸挖得兇
條件開的不錯 我還是留下來孝敬父母 寵愛小孩 為了加倍的薪水去喝那種會拉肚子的水。。。 想想還是不值得 五倍薪水才有些吸引力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呵呵, 對喔, 看到別人這麼寫我也就照抄很久了, 瞭解其意思卻沒多想實際動作. 見賢思齊, 見不賢自省的含意, 這樣講會不會比較文雅.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58
|
引用:
當然可以談,境外員工夠多的中國公司就會考慮到跨國稅收的問題 (就算是純中資公司也有可能有持外國籍的高管,更別説一堆VIE架構的四不像公司), 除了雙重課稅,甚至匯差損失這些可以談,應該説是人資應該有標準方(說)案(辭). 當然過去之後能不能兌現還是兩説,畢竟有很多事情還真不是他們説了算. ![]() 此文章於 2017-10-30 02:08 AM 被 Hermit Crab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半夜想到工作睡不著, 或許出去做台勞的日子會提早很多.
台灣內部的流動性已經僵化了, 極少數例子不足以代表什麼. 幾年前這種僵化其實也沒人在意, 只要能整體一起爬升. 但現在整體下降, 而底層其實已經犧牲了, 現在是磨耗中層. 跟國外比肩的生活花費, 硬是少一截的薪資, 高一截的房地產. 政治相關部分不談, 即使只是老化結構以及失能(尊重站長). 簡單來說, 要做更多, 賺更少, 負擔更多(稅)的未來. 無意間聽到(即使心裡也曉得這道理), 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論調. 也就是說賺得變少, 那就壓榨支出, 總之我這裡要維持利潤. 乍聽之下是針對供應商, 工作時間的付出何嘗不是一種供應~ 也聽到某間還不錯的公司, 將要被硬生生拖過最佳營運時期. 人家是在國外做得好, 想說也回來開業, 兩地營運... 我的眼光看來就是資源分配的問題, 或講利益分配更直接. ... 說多了, 其實原本是要講當台勞出去工作, 很單純去賺錢. 不知不覺中, 變得比較像中階管理階層的觀點, 發展的困難. 做人在這海島上真的比做事重要, 可以延後自己被磨耗的時間. 如果是簡單的工作與經營型態, 那永遠不用擔心會缺做事的人. 不求進步, 不需人才; 確定階級固定, 就能偏安一偶.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79
|
引用:
像以前流行去美國淘金,是因為美國人少。有去有機會,在中國要和十幾億在地人競爭,會比在台灣容易嗎 以前是台商捧著錢和技術過去,所以給種種優惠,現在他們自己也不缺了,有其他特別優勢嗎 此文章於 2017-10-30 07:26 AM 被 Parten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