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212412
*停權中*
 
21241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3
您的住址: 府城
文章: 9
引用:
作者Marui
請問somewaylin跟SKAP是有仇嗎???


大概就是紅軍跟白軍的車手吧!
     
      
舊 2016-08-01, 08:49 A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212412離線中  
necocode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4
引用:
作者SKAP
看好幾年F1了

從大舒還在法拉利拿冠就有在看

可是都常常很多問題,但導播又不一定會聊到

請問這種"F1常識"要去哪邊獲得??


看好幾年.....

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
 
舊 2016-08-01, 01:47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cocode離線中  
SKAP
*停權中*
 
SKAP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00
引用:
作者necocode
看好幾年.....

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

自己一個人看,頂多聽聽導播講解

還是新手中的新手

最近講評換成專業車手林帛亨

比較會講賽車方面的知識

跟之前羅賓大哥的風格不太一樣

朋友無人在看F1也無法討論,只好上網詢問

此文章於 2016-08-01 02:08 PM 被 SKAP 編輯.
舊 2016-08-01, 02:04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AP離線中  
212412
*停權中*
 
21241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3
您的住址: 府城
文章: 9
引用:
作者necocode
看好幾年.....

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


有差嗎?!

看賽車比賽不能只是單純想看某一個選手的操控技術? 今年成績如何?

一定要弄懂機械原理? 今年度引擎有什麼變化? 番號幾號?

職業運動觀眾人數中~看門道多?還是看熱鬧多?

應該是看熱鬧多才對~
舊 2016-08-01, 03:49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212412離線中  
doskey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6
我倒是覺得這問題問得很有學問~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而且沒有表面上那麼單純

引用:
作者SKAP
(塞納就死於底盤在轉彎時觸及地面導致抓地力喪失)
.
.
.
原來以前的確直接磨底盤會造成事故(Senna時代,我太小沒看過)


我也沒看過Senna比賽(好奇當時台灣到底是怎麼看轉播的?),現在也幾乎沒在看了
不過還是有些陳年的心得可以分享

上面提到的"死因"雖然不是定論,但我覺得離不開70年代開始流行的ground effect有關
那是我覺得當年賽車會給人如此瘋狂、好看的很大原因之一
(另一個是超高增壓值,像是...1.5L破1500hp的F1,還有玩命的Group B,超讚的!害我以前差點把Delta買回家 )

'94年的確是F1歷史上的轉捩點,但在此之前用的是鈦板,就已經火花滿場飛了
Mansell就承認過他會在練習時故意開過路沿石找新路線
目的是在正賽時遇到有人緊跟時,可以磨出火花把對方的面罩燒出一些傷疤,強迫他減速或跑別的線
事實證明這真的有效!

早在CFD普及前,所有車隊就知道要讓車底吸力最大,就必須底盤足夠貼地
然而這個作為同時也在冒另一個險:一旦完全貼地就瞬間喪失吸力
譬如你一定知道巴西賽道的顛簸程度很容易觸地,最可能下壓力頓失而失控,或許聖馬利諾也是如此才致命
所以FIA才會在死了兩個人以後,要求把原本的金屬底板換成會磨損的木板,據此判斷違規,也終結了火花年代

另外有個車隊間盛傳的指標也可以看出車底板好像被拿來當作影響賽車性能的工具
那就是:Red Bull為何在2015年後開始走下坡?
在Red Bull還在火星的那幾年,所有車隊一直都懷疑他們下壓力比較強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利用木板取巧
原來FIA只有規定個鎖孔位置和尺寸厚薄,其他怎麼搞就給設計師自由發揮
Red Bull被懷疑故意讓木板前端在高速時撞風時會向上翹起,藉此爭取更小的貼地距離而不會磨損
FIA確實也多次查驗他們的車,但從來沒有抓到直接證據

2014年賓士終於受不了,提出換成鈦版的建議,表面理由之一就是可以取悅觀眾
這個建議之所以立刻被FIA接受,是因為F1的票房正在走下坡,真的需要注入更多好看的元素(火花)
但另一個賓士沒有說出來的理由,就是箝制Red Bull的旁門左道
於是2015年實施後,RB賽車真的優勢大不如前,賓士似乎又幹掉了一個對手

賽車就是這樣,按照規則走的永遠贏不了,特別是"方程式",有本事找到另一個解的人,才可能是贏家
但等到別人也拿到同樣的配方,就一切歸零了
當年Benetton就是其中一例,90年代後半期基本上就是看Adrian Newey和Ross Brawn這兩人在鬥
Ross Brawn的高鼻翼幫助引擎不如人的Schumacher硬是跑在Williams前面
結果沒兩年,FIA同樣以安全理由要大家裝上同樣的鼻翼後,Benetton就立刻淪為二線車隊
搞不好這就是半個Benetton團隊隨著Schumacher跳槽到Ferrari的原因

所以,與其單純用F1是替換品一句話帶過,不如多看看一些八卦內幕,這樣看比賽可能比較有趣
舊 2016-08-01, 03:59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skey離線中  
Jef costell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96
我是從文素、尼基勞達、阿努等車手時代開始看的。

我相信台灣沒人懂F1,不然您大可找幾位台灣f1車手或車隊給我瞧瞧,所位的商業宣傳,就是找幾個f1的門外漢當當主撥,讓觀眾開心罷了。

不會以為聽聽壟懷生吹吹就以為自己懂f1和摔角了吧?

你給所謂的專業人士一台F1,跟你保證,有90%機會在空檔進一檔時失控或飛掉。

ps要看80年代的轉播其實很容易,當時第四台啥都播,反而現在要看f1比較麻煩。保魯斯說現在的車手是娃娃車手亦不無道理,假如你看過洗拿在摩納哥左手開車,右手換檔(當時f1和卡車一樣,你得伸出右手往右下角撥排檔桿) 你就他媽的不會廢話了! 看門道? 少蠢了。
舊 2016-08-01, 04:15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f costello離線中  
Jef costell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96
你以為f1直接用方向盤撥桿換檔嗎? 以前的車手是單手開車另一手換檔。我到現在還搞不清處啥是F1,很難了解現在的娃娃觀眾可以在這個留言上找板主的毛病,人家不就問個賽車磨損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i2XEoca24
舊 2016-08-01, 04:23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f costello離線中  
SKAP
*停權中*
 
SKAP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00
引用:
作者doskey
但我覺得離不開70年代開始流行的ground effect有關

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亦稱為翼地效應(Wing-In-Ground effect, WIG)或翼面效應(Wing-In-Surface-Effect, WISE)

翼地效應對汽車的影響

在賽車上,設計師並不想要上揚力而是需要下壓力。利用氣流所產生的下壓力,讓賽車在轉彎時的能保持較高的車速。而要提升下壓力,就需要使汽車和地面間的氣壓減少。利用伯努利定律,減少壓力的方法有兩大類,其中一類是利用特殊的車底設計強制進入車底的氣流因為分流或流道逐漸擴大等因素,被迫降低氣壓,而產生車輛上下側的壓差;另一種則是直接利用風扇強行加速流經車底的空氣,空氣流速越高壓力就越低。現今,包括一級方程式賽車在內的許多賽事規則都禁止賽車設計利用翼地效應來提升操控性,主要原因在於翼地效應需保持車底與周遭環境間的相對氣密才有可能產生,但賽事過程中狀況多變,萬一車輛因為遭碰撞損壞或遇到路面顛簸地,氣密周界突然失效的瞬間,下壓力會突然銳減而導致車輛失控,風險極高。

---

不是學這行的根本有看沒有懂啊...

下壓力為何要相對氣密??伯努利定律的飛機就沒有這問題不是嗎??

不過我知道車輛騰空失控,這時候就需要超級阿斯拉的Lifting turn



引用:
作者Jef costello
我是從文素、尼基勞達、阿努等車手時代開始看的。

挖賽!!傳奇車手尼基勞達耶...我是看電影決戰終點線才知道的

還想說怎麼賓士車隊老是拍一個老頭
舊 2016-08-01, 04:37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AP離線中  
goodpig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72
夏天火氣大,討論這個也是火氣很大

大家消消火,其實F1這幾年規則改到大家霧沙沙,越跑越慢就算了聲音還越跑越小聲

討論熱度明顯比以前冷多了,難得有一個算熱烈的,雖然是在吵架

另外,也不用拿上古神獸出來鞭現代車手啦

機械、科技本來就是會進步,拿手排出來鞭現代車手就有點太過了

這些車手年輕時也都開過手動排檔的賽車,真要他們開手排的F1應該都不難啦

現在的車手跟以前的車手孰強孰弱?時代不同了很難相比

只是現在的車在FIA的強力介入下,完全無法跑出這些車手的能力極限

有好多車手公開表示現在的F1跑起來很無聊,以前跑完身體會累,現在跑完根本就不累

車子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我以為從三島由紀夫以後,日本再也沒有天才,但這個叫YOSHIKI的男人和他的音樂打破了我原本所抱持的觀念。」
By XJAPAN YOSHIKI 時代
舊 2016-08-01, 04:48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oodpig離線中  
Jef costell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96
你講的很有道理,但是看一個車手除了杆位以外,最重要的指標是看他的對手是誰

假設在XXXX年代好了,這十年間的冠軍不就ABC三人,基本上這三人年齡不會相同。


那麼總有誰先老,誰時運不佳,誰先退休,等......之問題


好了,ABC中,總有繼續留在場上的,那麼我們看留在場上的那幾位是如何和後起之秀對抗即可略知一二。
舊 2016-08-01, 05:03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f costell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