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33
|
命是自己的,自己應該要愛惜,還得政府規定才做,那還真的有點腦殘
不過先進國家也是要這樣靠法律規定,相較之下台灣也不算特別爛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331
|
引用:
學生時代的公車不像現在比較重視安全 你大概沒有坐在椅子上,結果緊急剎車,摔到緊急門前階梯的經驗 因為我就有,坐著反而沒有東西固定你,而且一般人都是坐下來就失去警覺 我做客運都會繫安全帶,公車有我也會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33
|
公車站著一定比坐著危險,所以越是先進的國家用捷運比用公車多
家裡長輩就曾因為有車子衝出公車急煞因此嚴重摔倒休養許久還好沒後遺症。她不久前才在公車上看到年輕媽媽停車時要抱起坐在博愛座上的小孩,結果公車突然啟動她就重摔....這種司機應該要被投訴的 ![]() 此文章於 2016-02-16 10:13 AM 被 老兵. 編輯.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092
|
引用:
我倒是因為台北捷運不預期強煞車摔過一次、有一次沒摔倒但劇烈晃動中,頭去打到側面玻璃。 台灣高鐵甚至沒有提供安全帶。 上述兩類的狀況發生頻率比較低。 所以沒有強制,或選擇性提供安全帶。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政策上可以要求建議 哪些車子公車的位置提供安全帶。 但不要強制化。 就算自用車後面繫安全帶,遇到要奪車而出的緊急狀況發生。 反而險的更加反應不及。 實際上狀況就是沒執行了 並不是難抓 我想連立法者和執法者平日也完全不遵從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33
|
會注重自己性命的人自己就應該做到,管他法律有沒有規定,有沒有執法人員抓。
今天黑心大樓倒塌或食品安全出問題是消費者很難自己把關,戴安全帽繫安全帶這種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實是完全找不到藉口的。 事實就是台灣人就是一整個落後國家人民心態,覺得自己性命不怎麼值錢不需要犧牲便利性來特別注意照顧,難怪過去也從不在意選出這種同樣心態的爛政府 引用:
此文章於 2016-02-16 10:23 AM 被 老兵.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33
|
引用:
你這只是為反對而反對吧,安全帶發生作用的機會大還是必須奪門而出求生的機會大? 有朋友覺得騎機車也不需要規定戴安全帽,命是自己的,幹嘛國家管?不過我想是因為出了事情社會成本也很高,萬一受重傷用健保花的也是大家的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先進國家也都需要這樣規定。 此文章於 2016-02-16 11:35 AM 被 老兵. 編輯.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追尋北國之春、尋覓國境之南
文章: 489
|
引用:
嗯~~ 支持黃色那一句 話說從30年前,尚未強制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時期 我無照騎機車就開始戴全罩式安全帽 就連從後火車站去圓環、寧夏路買宵夜也是一樣 當時甚至買宵夜被路邊攔檢的員警在懷疑我要犯案 就在同學(五專禁止騎機車)、眾人(上班之後)的嘲笑和異樣眼光之下 繼續帶著便宜的國產海鳥PN-2000~PN2200 到後來的MR2 FC-2 直到最近2年,頭髮禿了地中海、兼頸椎小毛病才改戴較輕的3/4安全帽 我想,我會有這種觀念 可能源自於小3時看見同校女學生在圓環附近被公車爆西瓜的景象 ![]()
__________________
國小的門面又改了 漂亮的兩層紅磚建築早已灰飛湮滅 大門對面的滷肉飯攤販 如今已轉型成鬍鬚張連鎖店總店 國中的舊址面目全非 改成醜陋的柏油停車場,只剩老樹在嗚咽 2005.06 醜陋的柏油停車場正拆除,老樹已無法嗚咽 2006.09 廣 告已經出現,台北新地標--京站 2011.07.04 我在君品17樓吃小外甥女的雙滿月酒 國中新校址在舊市府後方 舊市府改成當代藝術館 我還是懷念20元的市府員工午餐 怎麼全變 我的青春 我的記憶 台北還是我的 【 家 】 嗎????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092
|
引用:
說到這裡,我倒是希望高鐵能提供安全帶。 至於市區公車和計程車後座倒是免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809
|
引用:
計程車才真的是需要,司機普遍都亂開。 公車因為體積大、車重,只要不翻車、撞固定物或是撞到大車,跟一般小車相撞乘客通常不會有甚麼傷害。
__________________
揮別2002年,2013年嶄新開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