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geminiz
Major Member
 
gemini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西湖國小
文章: 125
引用:
作者fantasielf
內文都說了"在充電且連接到Wi-Fi網路時",還在說手機怕耗電...
要砲可以,先把內文看清楚再砲好嗎?
我倒是覺得想法很有趣,因為我自己是睡覺時後手機充電,這樣充飽之後手機其實是閒置而且是浪費的
但是要不要加入這個服務或是這個功能成效是不是有宣稱的那麼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1. WIFI跟PC上用得Ethernt效能最大差別在大部分傳輸是在 retransmitting; 也就是說表面上你話可以說很多也很快,可是對方卻沒聽懂幾句所以你得不停得重複講
2. 耗電不是不用電池就沒關係, 除非BOINC/HTC背後有甚麼重大突破(個人強烈懷疑),這是極不energy-efficient的做法. 對癌症研究沒多少貢獻,到浪費了不少能源.前面網友以提過
ARM power 用很低, 但據我所知energy還是輸傳統的x86很多
     
      
舊 2014-02-25, 12:53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eminiz離線中  
AlexCo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44
Red face

搞個手持挖礦機應該比較有賣點
 
舊 2014-02-25, 01:02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exCo離線中  
OscarShih
Golden Member
 
OscarShi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2,590
引用:
作者geminiz
1. WIFI跟PC上用得Ethernt效能最大差別在大部分傳輸是在 retransmitting; 也就是說表面上你話可以說很多也很快,可是對方卻沒聽懂幾句所以你得不停得重複講
2. 耗電不是不用電池就沒關係, 除非BOINC/HTC背後有甚麼重大突破(個人強烈懷疑),這是極不energy-efficient的做法. 對癌症研究沒多少貢獻,到浪費了不少能源.前面網友以提過
ARM power 用很低, 但據我所知energy還是輸傳統的x86很多

我在PTT被回 勿以善小而不為

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用擋簽名檔帳號
舊 2014-02-25, 01:04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scarShih離線中  
kenchen_1226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333
下次用手機來挖礦好了
但花得電費可能遠不足以賺比特幣
舊 2014-02-25, 01:21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enchen_1226離線中  
yaowenchang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18
引用:
作者kenchen_1226
下次用手機來挖礦好了
但花得電費可能遠不足以賺比特幣

開發惡意app到處種挖礦病毒不知道有沒有搞頭
舊 2014-02-25, 01:40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aowenchang離線中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引用:
作者geminiz
1. WIFI跟PC上用得Ethernt效能最大差別在大部分傳輸是在 retransmitting; 也就是說表面上你話可以說很多也很快,可是對方卻沒聽懂幾句所以你得不停得重複講
2. 耗電不是不用電池就沒關係, 除非BOINC/HTC背後有甚麼重大突破(個人強烈懷疑),這是極不energy-efficient的做法. 對癌症研究沒多少貢獻,到浪費了不少能源.前面網友以提過
ARM power 用很低, 但據我所知energy還是輸傳統的x86很多
你有用過這類軟體嗎?

這東西基本運作流程是: 到伺服器下載需要運算的資料 -> 計算下載的資料 -> 將計算結果上傳

傳輸資料大約是幾分鐘的事, 計算的部分, 類似的工作, 我用 NB 做一個單位大概要幾個小時, 用手機至少一天左右(運算時間)
會有 wifi 才啟用的條件, 是為了避免行動通訊資費, wifi 也只有在上下傳資料時會用到

這可不是 data center 利用網路做資料同步的平行處理, 不需要高速+低延遲的網路連接


關於你說的第二點, 請問有沒有數據?
有點好奇, ARM 與 intel x86 的 MIPS/Watt 有多大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14-02-25, 02:37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wei7988
New Member
 
wei798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5
[YOUTUBE]watch?v=93Wc4Tl7sXM[/YOUTUBE]

三爽也有
可能是最新的趨勢
舊 2014-02-25, 02:40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7988離線中  
Elros
*停權中*
 
Elro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母獅的胸前... XD
文章: 928
基本上噴電是小問題
比較大的問題在那個機身溫度超過40度就停止運算的保護機制

引用:
Q:Will my device get overheated?

A:The default maximum battery temperature is 40°C. If the device temperature reaches 40°C, HTC Power To Give will stop running.

http://www.htc.com/us/go/power-to-give/


這個對於很多中高階手機來說是個很容易就不小心達到的溫度
更別提你啟動運算的時機點其中一樣就是充電中
舊 2014-02-25, 02:43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lros離線中  
geminiz
Major Member
 
gemini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西湖國小
文章: 125
引用:
作者jamin
你有用過這類軟體嗎?

這東西基本運作流程是: 到伺服器下載需要運算的資料 -> 計算下載的資料 -> 將計算結果上傳

傳輸資料大約是幾分鐘的事, 計算的部分, 類似的工作, 我用 NB 做一個單位大概要幾個小時, 用手機至少一天左右(運算時間)
會有 wifi 才啟用的條件, 是為了避免行動通訊資費, wifi 也只有在上下傳資料時會用到

這可不是 data center 利用網路做資料同步的平行處理, 不需要高速+低延遲的網路連接


關於你說的第二點, 請問有沒有數據?
有點好奇, ARM 與 intel x86 的 MIPS/Watt 有多大差距

 


講實話
我很久以前在大家還在用Screensaver年代用過後就沒用了
不過據我所知它在PC上是會用GPU做大量平行運算
而一般會用到GPU做大量平行運算的application前提就是有大量資料
詳細運算內容是否如我猜測我並沒研究純粹是嘴泡 :P

關於第二點
我是以前看Toms Hardware測試的印象

翻翻找到了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arm,3387-5.html

"
In general,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RM-based CPU core is excellent at doing nothing, but starts to require considerably more power during computationally-intensive workloads.
...
The secret of Atom’s power efficiency is simple. The CPU's handicap at idle is overcome under load, when work is actually being performed, and by a more efficient memory subsystem that is always active. "

就是待機時ARM較好
真的在跑運算時Intel勝

此文章於 2014-02-25 03:31 PM 被 geminiz 編輯.
舊 2014-02-25, 03:29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eminiz離線中  
Marxs
Major Member
 
Marx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64
之前對PCDVD部分言論還滿疑惑的,看完這棟我懂了。
舊 2014-02-25, 03:33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rx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