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CagivaC593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7
黑熊食物來源多,在野外存活率不低。
貓熊只吃竹子等少數東西,棲息地很少,
加上上世紀初獵捕(當時沒有保育觀念)導致數量減少。
目前統計除臥龍基地將近人工養200隻之外,野外的少之又少,
不保護牠,等同讓牠們自生自滅。
     
      
舊 2014-01-22, 02:42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givaC593離線中  
d61s
Major Member
 
d61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13
您的住址: 全台林道
文章: 169
引用:
作者cesarlin
熊貓或貓熊英文是Panda,不是mao xiong 也不是xiong mao ,沒有左右開始念的問題,再來外國人怎麼念貓熊或熊貓跟中國人的習慣應該不會照成影響,這非常可能是胡說八道的。


看了一下維基百科應該都是後人以訛傳訛的沒錯

引用:
作者CagivaC593
黑熊食物來源多,在野外存活率不低。
貓熊只吃竹子等少數東西,棲息地很少,
加上上世紀初獵捕(當時沒有保育觀念)導致數量減少。
目前統計除臥龍基地將近人工養200隻之外,野外的少之又少,
不保護牠,等同讓牠們自生自滅。


如果是人為獵殺或汙染導致瀕臨絕種,那麼復育工作是有點意義的
但如果是大自然要牠亡(包含懶得交配),那硬是用人為力量去干預,會不會變成侏儸紀公園電影那樣反而變成災難
 

此文章於 2014-01-22 02:53 PM 被 d61s 編輯.
舊 2014-01-22, 02:50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61s離線中  
鬼島一
*停權中*
 
鬼島一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392
剛才才看到的

美國這隻好醜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436407.shtml
舊 2014-01-22, 02:51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鬼島一離線中  
syntech113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324
引用:
作者cesarlin
熊貓或貓熊英文是Panda,不是mao xiong 也不是xiong mao ,沒有左右開始念的問題,再來外國人怎麼念貓熊或熊貓跟中國人的習慣應該不會照成影響,這非常可能是胡說八道的。



維基百科有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86%8A%E7%8C%AB
-------

名稱的訛傳[編輯]
關於貓熊的名稱,有幾個個訛傳是這樣的:

a.
「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貓熊,讀成了熊貓,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貓熊。」[6][9]

b.
「1940年代[10]/ 1945年[11] /解放前[12] /50年代初[13][14] 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12]

c.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
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貓熊」讀成「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台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貓」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貓熊」不那麼順口了。」[15]

d.
「西方世界認識它後,最初將它翻譯成「大貓熊」或「貓熊」,但在60年前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貓」,未料到竟成為今日通用的名稱了。」[12]


其實這些訛傳都源自70年代,夏元瑜以第一人稱所寫的隨筆,「一錯五十年--為貓熊正名」一文。該文於1978年10月5日刊登於臺灣《聯合報》副刊上,後收錄於他的幽默精選集《生花筆》中。[16] 該觀點之後又被多方面錯誤引用[17],包括馬英九總統。[6][8] 可是在20世紀40年代前出版的權威詞典(《中華大字典》、《辭海》、《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重編國語辭典》)均稱熊貓而無貓熊,而且全為竪排版,故並不存在右左讀錯的問題。[5][18][19] 最重要的是,當時國人沒必要不按習慣讀法而按英文書寫的方式寫下物種名。
舊 2014-01-22, 02:56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1130離線中  
cesarlin
Advance Member
 
cesarl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29
引用:
作者syntech1130
維基百科有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86%8A%E7%8C%AB
-------

名稱的訛傳[編輯]
關於貓熊的名稱,有幾個個訛傳是這樣的:

a.
「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貓熊,讀成了熊貓,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貓熊。」[6][9]

b.
「1940年代[10]/ 1945年[11] /解放前[12] /50年代初[13][14] 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12]

c.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
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


其實這個名稱的問題是在於北方人以為中文一直都是以北平話來發展的問題,其實中文漢語以北平話發展是比較近代的事情,古早漢語的官話比較接近河洛話,也就是名詞在先,形容詞在後的方式,熊貓其實以古文來講比較合漢語的講法,貓熊是北平話的講法。
舊 2014-01-22, 03:01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esarlin離線中  
dragoncat
Master Member
 
dragonca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1,550
那隻住雞籠的....快出來見客
跟大家介紹你的身份
舊 2014-01-22, 03:03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ragoncat離線中  
syntech113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324
引用:
作者cesarlin
其實這個名稱的問題是在於北方人以為中文一直都是以北平話來發展的問題,其實中文漢語以北平話發展是比較近代的事情,古早漢語的官話比較接近河洛話,也就是名詞在先,形容詞在後的方式,熊貓其實以古文來講比較合漢語的講法,貓熊是北平話的講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9686d0101c3uw.html
這篇的作者基本上也是同樣看法.

------
「熊貓」的詞序展現的是一種傳統漢語「大名冠小名」的結構,也就是主名詞在前,修飾語在後。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臉蛋(蛋形的臉,而不是像臉的蛋)、蝦米(米粒大小的蝦,而不是像蝦的米)、韭黃(黃色的韭菜,而不是像韭菜的黃色)、林海(海洋般的森林,而不是森林般的海洋)。「熊貓」也一樣,所要傳達的是「像貓一樣的熊」,而不是「像熊一樣的貓」。
舊 2014-01-22, 03:06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1130離線中  
鬼島一
*停權中*
 
鬼島一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392
現在正在看...因為沒第四台

好可愛的動物

http://hichannel.hinet.net/panda/


圓圓很有母愛, 大愛
舊 2014-01-22, 03:22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鬼島一離線中  
小書僮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6
之前的無尾熊,國王企鵝也都一樣吧!
本身的確是可愛, 加上懂得行銷後
可以幫動物園帶來不少收入
動物園養那麼多動物真的要不少錢吧
舊 2014-01-22, 03:32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書僮離線中  
cesarlin
Advance Member
 
cesarl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29
引用:
作者小書僮
之前的無尾熊,國王企鵝也都一樣吧!
本身的確是可愛, 加上懂得行銷後
可以幫動物園帶來不少收入
動物園養那麼多動物真的要不少錢吧


木柵動物園真的是很難得的公立好設施,便宜好玩,而且整體都算是很有水準,去過很多國的公立動物園,其實木柵動物園跟國外一般的動物園比起來真的是很贊的。
舊 2014-01-22, 03:39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esarli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