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293
|
引用:
謝依涵 你祖罵殺2個 都判死刑 你殺4個20幾傷 這樣還不死刑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528
|
引用:
說這麼多,但你說的是社會結構問題,而不是心理學本身的問題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418
|
引用:
其實許多諮商、輔導、互助會等設計,就是心理學的應用, 當然我們不可能拯救所有人,但還是有其效益在。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46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8 您的住址: 紅白機
文章: 66
|
引用:
[YOUTUBE]hYiz3Hw40Ho[/YOUTUBE] 心理學有沒有用 研判上 除了當事者透露的訊息夠不夠明確與強烈 判讀者的專業度,敏感度也很重要 前面有網友說過 小朋友看到一些打打殺殺的遊戲或電視畫面 也跟著說想殺人 家長就立刻帶去心理輔導 或許沒輔導,小孩子長大也不會殺人 但至少家長有警覺性,有交給專業的人員處理矯正 先打了預防針 社會事件常常這樣 自殺也好,殺人也好 事情一發生,家人通常都是感到驚訝不可置信 然後就會說:多久之前我還跟他(吃飯,聊天...),看起來很正常 很諷刺的 通常是最親近的人最容易疏忽 關於鄭嫌我這2天一直看了所有報導 其實他最近透露出的異常訊息還滿多的 可以看我貼的影片 如果沒有透露訊息,教官也不會察覺 但教官這個角色要心理輔導,真的太難了 能了解出什麼?? 一個非心理專業人員很難深入當事者的內心 東海大學又是用多大的資源與時間去輔導?? 嫌犯又剛好沒朋友,無法深談... 一值被壓抑著沒疏發 最後 這個案例 就這樣爆發了! 真他媽的完全超出大家想像的比例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於 2014-05-22 02:24 PM 被 meanway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414
|
引用:
謝某那個案子 100%是 謀殺 本案隨機殺人 很有可能是神經病發作 兩案程度不可同論 台灣刑法是看罪種類來論刑 而不是看殺人數量或金額 比方說 揀到一個1000萬現金的皮包侵占不環 雖然金額是1000萬 但罪名是 侵佔 路上飛車搶捷婦女皮包 皮包裡只有1000元 金額是1000元 但罪名是 搶奪 如果有個沙石車司機酒駕 一口氣撞死10人 雖然是殺了10人 但罪名只是 過失殺人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光之幻境
文章: 1,303
|
引用:
『廢死聯盟認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全台灣社會應努力想一下,被害人及其家屬與目睹、共同經歷這事件的所有人,該如何走出傷痛。』 換句話說,是他們還沒想到該怎麼為此X辯護吧。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528
|
引用:
雖然我覺得畜牲的話或記者的報導不可盡信,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那篇新聞的第一段? 以下引用: 鄭捷說「生活壓力大,不想活了,但不敢自殺,所以才計劃殺人,多殺幾個才會判死刑。」遭虐待致死男童王昊的姑姑、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痛批鄭捷:「有勇氣去殺這麼多人,怎麼沒勇氣自己結束自己生命?」並強調死刑仍有存在必要,不能廢除死刑。 我以為這個個案酸廢死的會少一些,看來根深蒂固的想法作祟是停不了 此文章於 2014-05-22 02:30 PM 被 paperboxlion856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63
|
引用:
判了死刑本來就該執行,有問題嗎?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528
|
引用:
沒問題,法律目前是這樣啊,但是廢死推廢死,有問題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