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引用:
這樣問是沒用的, 請自己去翻然後統計出自己認為理想的答案. 1. 第一時間你能找到的應該是登記支票的人口, 如果不是直接拿錢的, 還有得算. 2. 佔GDP%裡面G的部分, 然而10年級以上就陸續有地方企業提供的部分, 要加入. 3. 這個比較容易, 也沒什麼變化, 你一翻census就有. 4. 非常困難! 這個都足以做一個專題, 你還要加入近來移民跟經濟起伏. 5. 簡單答案是上升, 你試試看說明為什麼, 我再告訴你. 你看到我寫那一堆東西還這樣直接問, 是屬於直接被刷掉的類型. 直接告訴你, 第4點就可以開一堂課, 6人小組去負責. 能力最差的做最短期以及定義最簡單的孕婦篇. 能力最好的幾個做季節工作, 產業遷移, 經濟起伏. 有特殊背景做移民~ 如果有的話. 我不是逃避你的問題, 如果有興趣, 來視訊, 我可以秀transcript給你看證明身分. 除了申請學校外, 我有額外留一份自己看, 這證明要花錢請學校開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引用:
我也同意服務業發展在台灣, 容易就業是真的, 不過我考慮的是台灣的資源. 不過這個容易就業不具長時間性, 套句很八股的話, 青春無敵... 也同意旅遊, 但不同意優惠, 只同意政府幫助改善國內旅遊環境, 要安全又乾淨. 我認為台灣要取消所謂的'優惠'於任何產業, 改為提供更好的產業環境即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引用:
650是標準店家ka zi don的金額, 好吃一點的約800上下, 機場1,150. 重點是350在便利商店是2杯飲料有找, 或者另一個小'便當.' 這裡的眉角: 650是店家, 非便當. 所以拿650當上限是OK的~ 如果店家外帶, 在日本反而是比內用還要貴一些, 我的經驗. 離題了, 哈哈, 其實如果沒在買便當, 不知道很正常. 台幣兌日幣2.4 650日幣=271台幣, 如果不是最低收入目前有3倍的差距, 那還蠻貴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126
|
引用:
這個不就是本串的主題: 台灣人只做代工>產品品質普普> 老闆為了賺大錢>外移去大陸>台勞被陸勞擠壓>所以領22k>現在年輕人很可憐(大家都很可憐) 最可憐的是 這種情況會一直惡化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06
|
引用:
兄台, 我已經知道我自己對社會福利的看法, 那就是不鼓勵. 我沒有質疑你的學經歷, 我只是想找個專家提供答案, 因為自己不是. 週末有點時間看了一下, 抓了點數據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Statistics Canada出的資料, 數據是加拿大的Social Welfare Safety net支出的總額 http://www40.statcan.gc.ca/l01/cst0...ments%20persons 加拿大的 2006 GDP是 1.2兆美金, 加拿大政府同年付出的社會福利是1450億加幣. 約超過GDP 10%一點. 是否合理看你是否讚同社會福利機製 以下是National Welfare Council提供的長期趨勢 http://www.ncwcnbes.net/documents/r...tsheet09ENG.pdf 從 1995~2005, 很顯然2005人數少了1995人數接近一半, 只有2種可能性 1. 表示政府在逐漸緊縮福利政策, 本來沒有動力工作的人發現不工作沒有辦法活命 2. 工作變多, 薪水變高, 人民自然有動力就業 小弟知道近10年走私BC Bud到美國的就特別多, 一堆司機每天開著卡車載過美加邊界, 如果不知道BC Bud是什麼東西, 請自己查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82
|
引用:
大麻????????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6
|
引用:
兄台對大學教育相當執著哦~ 說一下我那年考大學時,錄取率是27%,不小心被我黑到一間 ![]() 但這樣環境下的學生畢業就會很強嗎??? 當然不是~ ![]() 那時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看法是, 1.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溝通較為簡單(至少看的懂寫什麼,聽的懂上面交代啥事) 2.專業必然不足,但具可朔性,可教育拔擢(大學畢業也是白讀都在混,但重基礎教還會學,以後可以當幹部) Q:和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差不多喔??? 每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共同點 1.愛玩,臭屁,喜歡抱怨 2.老是講不公平,喜歡講一些大環境,大世界的空話 (台灣應該發展00XX,企業要重視00XX,現在上頭執政的都是豬,我們國家要如何如何的.........聽了20幾年了 ![]() ![]() 3.從來不會想柴米油鹽的小事 還是有差別點 1.差在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畢業,跟本和國中畢業一樣多 2.因為全部都是大學畢業,所以無法辨別好壞,東西多就是垃圾,好的太少,爛的太多 3.經過淘汰競爭出來的,至少整體大多數還有一定品質 以上就是時代的變化,會造成大學國中化的人,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父母,因為這是他們為兒女爭取來的 現代的年輕人出生於民國70.80年代,而當時上街頭爭取的其中一群人,就是要求大學提高錄取,最好人人上大學 當然他們的小孩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也如願人人上大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到你的問題 我一直有一個偏見:大學老師"大多數"都是業界逃走的失敗者。 老師這個行業只是教書的,書本以外不會是正常的 不要說是業界逃走的失敗者,可能進入都有問題 ![]() (今天他如果行就不會是教書的,老話一句:有狀元學生,沒狀元老師--台語) 個人對其稱呼一慣以來是為人師婊,誤人子弟(可以看看我在本論壇的發言記錄) 好的老師少,爛的很多 但大學是自主學習,各科類的基礎都在必修裡,有心的學生就會去瞭解(這點不是單指現在的年輕人,以前的大學生也是如此) 台灣教育確實需要重新再檢討, 外國的頂尖技術不只在企業中發表,大多數都在大學。 台灣教育要不要再檢討的問題,個人懶得講,講20~30年了(管一長長啦--台語) 技術成熟的產業,各國都是業界領先學術10~20年的,沒有例外 Q:意思就是技術還沒成熟的,是學術領先產業10~20囉??? 正確~ 像是現在歐美,台灣都想發展的綠能環保,生物科技業就是 光氫的產生如何更經濟化就有很多方向可走 而這一波的能源科技,將產生能源革命,將有20~30年的產業發展和人類生活改變 (想想19世紀的蒸氣動力產生的工業革命,20世紀的電子資訊產生的網路革命) 而廠商也常常贊助資源和大學合作,可台灣呢? 台灣大學根本比不上企業,完全沒資格談合作。 這現象不奇怪? 台灣也有一堆產官學合作阿,但大多是騙國科會經費的多 ![]() 很多台灣企業捐贈給學校和慈善公益的錢,根本是應該繳的稅金(很多人會跳出來罵廢話的 ![]() 也沒有那種眼前為之一亮的新產業,科技業快走向傳統產業。 科技業根本就是和傳統產業一樣是製造業 ![]() 現場被稱為傳統產業的基礎工業,在以前被稱為最新科技 而你所謂的科技業,講白了就是3C家電製造業 (做電腦電視電冰箱,一樣是做工的啦--用台語唸很順哦 ![]() 台灣極度需要寬鬆的青年創業貸款,先不論還不還得出來, 台灣有阿,從蔣經國時期就有阿,一樣欠錢要還,和助學貸款一樣低息,申請資格寬鬆 現在小朋友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想要免錢的 ![]() http://www.nyc.gov.tw/chinese/all_i...=17&ID=227&Type (別拿口號喊喊的LED和綠色產業來講,看看企業哪個動了?) 抱歉喔~ 當初發展鋼鐵石化,和電子金融時,類似這樣的聲音沒停過 站在現在看過去, 當初一條中山高,鐵路電氣化,......被報紙批的如何??? 中鋼,竹科計劃時,罵聲嫌棄是沒停過的 而綠能環保,生物科技 正是因為產業發展沒成熟,才有無限可能及年輕人飛黃騰達的機會 發展成熟的產業像電子,金融保險,傳統產業,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年輕人現在進來,可能排到死都沒位子喔 而現在能在電子,金融保險,傳統產業,卡到位子的老人,都是當初產業發展未明就進來的年輕人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6
|
引用:
說真的~ 安身立命,比世界大同重要 學習技能和產業資識,最好自己作樹狀表或相當圖形 幫自己整理出大綱,在去圖書館或網路慢慢自己把知識和能量累積起來 產業上下游都要瞭解 最重要的是個人的表達能力,一定要訓練(往往這才是關鍵) 有了技術和能力去那裡都有機會 自己獲得的資訊不要供獻給公司 等機會跳槽時,在表現出來 自己過的好,會比環境好不好重要 憂國憂民的先知論,從很古早就有了 ![]() 有人因為憂國憂民想不開跳河,讓我們放端午節勒 ![]()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06
|
引用:
要如何吸引人來這個問題就由政府以及旅遊業者來傷腦筋. 我只知道賺旅遊錢跟其它行業比起來算是Easy Money. 台灣的大環境不好我也承認, 不過不表示這些事情就不能做. 台灣這個品牌一定要小火持續慢慢烤才會有結果. 我舉例, 馬來西亞觀光局的口號是 Malaysia, Truly Asia, 這個****我已經聽了至少15年. 台灣旅遊局是Taiwan, Touch your heart, 大概只有最近5-6年的事情. 我們已經落後別人至少10年, 以我們跟馬來西亞的經濟實力相比, 沒有理由輸人家.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82
|
引用:
這樣政府多好管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