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110
|
引用:
問題 如果為了22K,沒有什麼遠景,那你會找別出路,還是努力的撐過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9
|
引用:
一萬的租金 和 3000 的租金 再扣掉交通費 差了至少 5000 元 如果你有把握另找出路 一個月領個八萬十萬 不必去省那區區幾千元 那你還需要來這裡抱怨嗎 ?? 當暫時找不到好出路 都已經只能領兩萬二的時候 卻還不想辦法多省個 5000 元下來 在還沒把握另找到出路前 一方面抱怨只能領兩萬二 一方面卻又把珍貴的 5000 元揮霍掉 ........我真不知道還能再說什麼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8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47
|
引用:
說的好啊 有的人目光如豆 就只看到眼前看不到整體 因為那些窮人或找不到工作的人 他們不是不想看就是假裝看不到 在他們眼裡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今天新聞報導一個10歲小女生 因為家貧 跑去當乞丐行乞 這個孩子什麼可恨之處? 這個孩子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又有何翻身之能力? 22K一個人當然能活 但是當大環境搞到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的時候 請問 那些領終身俸拿18%的人 錢從哪裡來 沒有年輕人繳稅 老人能活?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40
|
引用:
確實,現在的教育體制也有很大的問題 搞個人人有書讀,結果就是大學學歷貶值, 大學學歷變成基本條件, 對許多家庭來說, 小孩的教育經費又增加, 也越來越多學生辦理助學貸款,還沒出社會就負債 另外 學校的課程安排也是大問題 教的東西根本就落後業界, 企業卻又要求新鮮人能立刻進入狀況 不過說到這裡,大概又有人要跳出來說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話是沒錯, 但是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學生自己另外去學, 那還交學費去上課幹嘛? 還不是為了那張文憑, 為了以後找工作不輸給別人, 不然大家都去圖書館自修就好啦 雖然我們都知道文憑不代表實力, 但是偏偏台灣的企業徵才標準就是先看學歷、證照 沒有這些東西,就等於你連入場券都沒有 而這些東西怎麼來? 除了你自己努力學習之外, 還不是錢錢錢 現在台灣的教育制度跟整個求職環境的風氣... 窮人家的小孩想要靠讀書來翻身 真的越來越不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mcgWrS9OdI[/YOUTUBE] 此文章於 2009-07-11 07:14 AM 被 gtstmars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110
|
引用:
呵呵 觀念不同 想辦法多省個 5000 元,還不如想辦法多進修,苦惱怎樣省錢,我想沒有什麼必要 基層能省下的是有存限的 月收40k,支出17k那有23k留著 月收22k,支出17k那有5k留著 每天花二個小時通車,還不如花一個半小時進修 這樣子,還不如多花點錢租房子,節省時間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
好像還沒以人討論到重點..
(1).. 台灣未來產業的趨勢? (2).. 台灣年輕人還有甚麼優勢? 政策方面,已經不想提了.多年前我就已經反對了. 既然目前趨勢是如此,總要有對應.. 老共有十億人要養,必須所有產業都能成功才行. 台灣2000萬人,相對來說只有2%人口而已.. 跟大陸接軌之後,如果能找出2%可生存的空間. 也足夠把所有人塞進去了.. 有沒有人對這方面想過的? 我在多年前就開始想了,稍後再提 有沒有人要先開砲的? 1.台灣年輕人的優勢? 2,台灣經濟趨勢?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255
|
1).. 台灣未來產業的趨勢?
天下產業技倆,唯cost down不破. 台灣一式cost down 使的淋漓盡致.看似平凡的一式卻波濤洶湧. 台積電的cost down 融合七傷拳精要. 面板廠的cost down 內力比拼,不死不休. dram廠的cost down 一發氾濫不可收拾.差點全民買單. (2).. 台灣年輕人還有甚麼優勢? 孝廉郎有腳有手不要走歹路圖那2萬2小利. 看看呆在上面的歹路.辛苦鞫躬盡粹換得中年失業,夠悽涼吧.. 考公職才是正路.郎活著要堂堂正正像個人.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06
|
引用:
我一齊談年輕人的優勢劣勢, 兩個是一體正反面. 經濟問題我暫時不談, 太錯綜複雜. 優勢 - 全世界對台灣這個品牌還算信任, 包含人在內 - 台灣有可以自由思考的環境以及機會, 不會被政府打壓, 在亞洲屬少數 - 台灣保有的中華文化程度在東方文化裡算最好的 (台灣本土文化我只能說到了國外就不行了) - 外來文化對台灣文化有正面貢獻 (如日本, 韓國, 西方) - 台灣的工程開發能力在全世界數一數二 - 台灣的服務業品質比中國強 劣勢 - 台灣年輕人的主動自學能力比西方年輕人差 - 台灣年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比西方年輕人差 - 台灣年輕人的風險承受度極低, 做所有事情都不能有風險 - 台灣年輕人對人權觀念是錯誤的, 人權是尊重他人, 不是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 - 台灣年輕人對責任的觀念很薄弱 - 台灣年輕人想的很多議題多無營養 - 台灣老人過渡保護年輕人,年輕人成熟速度很慢, 無法畢業後很快獨當一面 - 台灣最近10年自我反省能力變差, 檢討起來永遠都是別人的錯 - 台灣最近10年的力爭上游的觀念有整體下降, 年輕人應該是滿腔熱血 - 台灣年輕人出國唸書, 到國外取經的比例越來越少, 導致國際觀越來越弱 - 台灣的基礎科學研發能力薄弱 - 台灣人一般做事隨便就好, 不會想要做到一流, 青菜文化導致做出二三流的結果 - 台灣的服務業雖然比中國強, 可是無法登上國際舞台 - 台灣人的國際觀念低落, 將自己固步自封, 變成小國思想 我認為主要問題是年輕人被過度保護導致年輕人不願意自己思考, 冒險, 思考真正難的一些議題 我舉新加坡的例子. 約15年前第一次過境新加坡. 麥當勞居然在賣一個卡通人物玩偶叫 Mr Kiasu (怕輸先生, 可能是南洋客語音譯的). 我那時覺得新加坡小孩子真可憐, 連吃個麥當勞都要被洗腦. 可是我現在曉得這個顯示新加坡政府對從小培養年輕人的正確觀念是多麼用心. 從小灌輸要做到不能輸, 需要拼命的的觀念, 這種觀念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或許這個也是為什麼李氏父子可以以鐵手腕的方式執政那麼多年, 可是新加坡人民的支出度還是很高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6
|
引用:
兄台所言極是~ 小弟不材先出來,讓大家打槍 1.台灣未來產業的趨勢? 市場需求才能決定產業趨勢 台灣產業的趨勢一向是由政府主導,而那個政策叫產業促進發展條例 而兩年前享有促產條例的電子業到期,稅金從13%變成25%,競爭力大伏下滑 電子業一直吵著要前進大陸的原因之一,而阿六對電子產品出口業除了稅金土地減免外,還有出口退稅 而金融業捅出這次的洞,個國政府已經加強監管,要出現績效高薪已經很難 這也是小弟個人說電子和金融兩種產業是夕陽工業,不會消失,但會縮小成基本面 ![]() 而這兩個產業卻是現今的黃金產業,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光十幾年也是該衰敗了 Q:阿台灣未來勒??? 就看政府把產業促進發展條例放到那個產業上 ![]() 目前已知的就是綠能環保,生物科技業 Q:這不就是電視常常被拿出來喊口號的東西??? 沒錯阿~ 電視會常常講就是有原因的阿 而原因就是綠能環保,生物科技業,是當代政府的發展目標,及十年規劃 錢和權及政府資源也都向這樣方向大量集中(就象民國60~70石化鋼鐵,70~90電子金融一樣) 2.台灣年輕人的優勢? 現代年輕菁英都已經向這兩個產業移動了 這樣好的時間點看的懂得,怎麼可能放棄(一二十年才有的產業更替,都是在世界經濟衰退時發生) 而且這樣的順風船,不想搭的擺明就是笨蛋 位子佔久了,時間到就是你的 (石化,鋼鐵,電子產業當初的從業人員應該都能體會,卡對位子,時間到了叫機運好, 而一些說當時的幾年級生有多好的機運才有今天的位子,相對的現在的年輕人也有阿 ![]() 而不是現代年輕菁英的少年家,或個人讀的是啥文商數學統計的, 那這些未來的龍頭產業,一樣需要龐大的基礎產業和周邊相關產業 (象兄台簽名檔中的CAD和CAM,模具,造機,電機,金屬加工,運輸.......等等) 跟對老大的公司,沒大貴也有小富,它們吃肉我們喝湯 現在年輕人不可憐, 只是和前人一樣,有良好機會,但須靠自己努力 ---------------------------------------------------------------------------- 至於想要討論第一份工作就呆到退休 起薪是22K???這真是沒跟據的說法不是事實,都是電視講的 (我們公司外勞是26K~24K,辦公室打雜台勞的是18K, 輪班和外勞作一樣工作的作業員是30K起跳,原因就是工作內容對公司的價值) 啥派遣制的(有難以取代技術的從來就不可能是派遣工作,不管是勞力或智力工作) 老是說這樣無法買房買車,取美妻賢子,活的像個人該有的生活,社會對誰誰不公平 ![]() ![]() ![]() 看了那麼多頁,就是沒看到煩惱要如何奉養父母 說真的該煩惱這樣少年家的,不是局外人 而是把他們養大,但確有這樣觀念當事人父母 因為他們將最直接面對這樣的小孩 而這樣的小孩也是他們一手拉拔教育的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126
|
引用:
台灣產業一直是做代工 這就是優勢 與中國接軌(被統一) 只剩老闆有優勢 與勞工何干 照此趨勢 台灣的青年只有變成台勞 和大陸勞工搶飯吃 領22k的「優勢」 Ps:今天報紙說鴻海6月營收破千億,有多少好處是給了台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