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NintendoFamicom
*停權中*
 
NintendoFamico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286
引用:
作者ppkliu
PS: 請教一下cat4 與 cat6到底指什麼呢?

引用 : http://blog.3g4g.co.uk/2011/01/lte-...categories.html
     
      
舊 2014-07-21, 09:38 PM #3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intendoFamicom離線中  
space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51
引用:
作者z101
沒有看旺中,

只是因為短期出差上海當台勞,觀察一個城市,
相較其他比較,台灣大銀行進駐,
還是略遜許多城市....
很多國家,人口比台灣少,但發展也不錯,
大銀行進駐較為積極。



有時候不是國外的大銀行不想來台灣,而是目前台灣的金融法規太死板、保守。
造成的結果就是,台灣的金融業走不出去(無法與外界競爭)但國外的也進不來(搞不定政商關係)。
有好有壞,國際金融風暴時台灣可以少受一點傷,但如果發生本土型金融風暴沒及時阻止,倒骨牌的效率絕對是比快的。
 
舊 2014-07-21, 10:13 PM #3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ce離線中  
weiter5494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國研院政策中心受經濟部智慧局委建的「4G LTE標準必要專利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台灣廠商擁有的專利數量僅為89件,不到全部的2%。三大主要領導廠商美國Qualcomm、南韓Samsung與中國Huawei,各持600件以上專利,合佔所有專利數的三成。

全球4G SEP分佈:
美國 - 1661件,Qualcomm占其中655。
中國 - 1247件,Huawei占其中603。
南韓 - 1062件,Samsung占其中652。
日本 - 678件,估計以docomo居多。
芬蘭 - 612件,估計以Nokia居多。
瑞典 - 399件,估計以Ericsson居多。
台灣 - 89件,HTC與Asus各44件、iii有1件;Mediatek未持有4G專利,號稱台灣專利王的HonHai也未沾邊。
舊 2014-07-22, 01:27 PM #3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ter5494離線中  
weiter5494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MT6595簡介:











Mediatek官方數據顯示,
使用CorePilot技術 - 100%效能,發熱溫度55°C;
使用big cluster - 105%效能,發熱溫度65°C;
使用LITTLE cluster - 65%效能,發熱溫度42°C。
















MT6595 Q&A




舊 2014-07-22, 02:00 PM #3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ter5494離線中  
ppkliu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3
文章: 0
Talking

引用:
作者weiter5494
國研院政策中心受經濟部智慧局委建的「4G LTE標準必要專利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台灣廠商擁有的專利數量僅為89件,不到全部的2%。三大主要領導廠商美國Qualcomm、南韓Samsung與中國Huawei,各持600件以上專利,合佔所有專利數的三成。

全球4G SEP分佈:
美國 - 1661件,Qualcomm占其中655。
中國 - 1247件,Huawei占其中603。
南韓 - 1062件,Samsung占其中652。
日本 - 678件,估計以docomo居多。
芬蘭 - 612件,估計以Nokia居多。
瑞典 - 399件,估計以Ericsson居多。
台灣 - 89件,HTC與Asus各44件、iii有1件;Mediatek未持有4G專利,號稱台灣專利王的HonHai也未沾邊。


其實這是台廠深沉的悲哀之一。因為從未在專利賺過大錢,所以就不投入研發。
只好乖乖付權利金,市場做大後只能任人宰割。有如過路財神,看的到吃不到。
還好世界夠大。還有中國,印度這些新興市場可以遊走。
日本有SONY罩
美國吃不到Apple與打不過QCOM就不用進去。
南韓除非作三爽的IC設計代工,不然也進不去。
歐洲除非請到蘭奇,不然也是要付大筆權利金。
台灣,到新竹與台北地方法院告對方。基本上就報私人恩怨比較多!

而為了閃專利,很有可能導致IC的die size與cost比別人高。因為有專利的方法就
不能使用。
舊 2014-07-22, 03:31 PM #3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pkliu離線中  
weiter5494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早期的手機大廠如Motorola、Ericsson、Nokia,都是先立足於無線通訊局端設備後再跨足手機終端,在通訊核心技術與國際標準制定的投入與積累皆甚多,陸廠Huawei與ZTE的軌跡雷同;而中期的韓商Samsung與LG雖逆向而行,卻也後起直追。台商由於處於下游終端組裝的階層,以整合為樂,無意於通訊核心技術的研發,想當然耳。Blackberry專利側重messaging,Apple專利也不在通訊核心技術,HTC則來自併購美商ADC Communications所得當時82項已准與14項申請中的4G專利,素來無相關內部研發。反倒是Asus自2G時代起在手機界數進數出,攢了些私房(然而終究是乖乖繳錢給Qualcomm)。

所謂的SEP,『所謂符合標準之Essential Patent乃當產品依標準開發時,技術面絕對無法迴避免之專利。』,亦即『與標準相關之專利,當產品依標準開發時,技術面絕對無法避免者。』

若通訊產品不採用SEP,一來,高度可能不相容於大眾遵循的國際通訊標準,二來,用戶(特別是重視IoT的carrier)將對產品相容性高度質疑而避用。

這也就是通訊大廠戮力研發,積極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訂工作來推廣自家技術,以期綁標的最大誘因。



Mediatek透過docomo取得LTE專利保護傘,無須迴避專利。而電路實作上,die size的大小與SEP並無直接關聯,更多是採用的架構差異而致。在基頻內,兩個最大的功能模組是微控制器與DSP,前者ARM核心(M或R)是大宗,後者Qualcomm是自家獨門架構,幾乎就是其基頻精隨。Mediatek與其他基頻業者無異,都是採用外部DSP IP core授權,只差在發哥都直接把IP公司買下來,之前是ADI,最近是CoreSonic。

現在的SoC,幾乎都是用外部公司的標準核兜出來,影響die size的多是架構差異,選PowerVR或Mali,在GPU上就有差異;一樣都是用同級Cortex-A15,CPU大小基本一致。

所謂fabless的最大價值在於IP的整合,並非IP的原創,這也是發哥與Qualcomm最大的本質差異。
舊 2014-07-24, 05:51 AM #3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ter5494離線中  
ppkliu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3
文章: 0
照這樣的說法,靠併購取得基礎專利的保護傘,反而省時省力?

至於die size的問題我猜MTK的modem為了要支援大陸的特殊TD-LTE
規格而比別人大一點。也因為很多專利不是自己研發出來,用別人的IP
所以在4G通訊這塊。想要作die size optimize反而會落後別人一步。
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發展出來的東西,要修改總是麻煩一點。

此外,MTK的強項應該是在media。所以下一代開始主打H.265的規格。
要是擁有大量"網路廣播權"的"中國片商"都大量採用H.265作為網路多媒體
傳輸的規格。MTK就有先跑一步的競爭力。

Integration 是design house最大的競爭力之一。如果telecom的技術贏過
別人就可以在communication 存活的話。Nokia早就是世界前幾大的communication
chip vendor,TI也會在這個領域活的好好的。

我認為策略創新的最大優勢是Market Prediction的能力。QCOM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
當年的CEO可以predict 出3G這個市場,並大力押寶ARM與其他相關技術(DSP, telecom)。
而Intel 沒有predict 到這個market,反而將StrongARM部門給賣掉。ATI更是早早賣掉
mobile GPU的部門。導致競爭對手什麼技術都有。Intel 空有世界第一的晶圓製造能力。
可惜還缺大量的mobile chip來填飽它的產能。
舊 2014-07-26, 03:41 PM #3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pkliu離線中  
dabochi
*停權中*
 
daboch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東湖
文章: 1,688
引用:
作者ppkliu
照這樣的說法,靠併購取得基礎專利的保護傘,反而省時省力?


以鬼島的狀況跟這些老闆喜歡玩短期策略的策略風格 答案是Yes
但是東買西買是好還是不好其實蠻難講的 鬼島的問題是基本上只買不研
Apple跟Google也是東買西買 可是研發還是沒放掉
重要的東西銀子還是砸下去搞不手軟
舊 2014-07-26, 03:54 PM #3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bochi離線中  
ppkliu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3
文章: 0
引用:
作者dabochi
以鬼島的狀況跟這些老闆喜歡玩短期策略的策略風格 答案是Yes
但是東買西買是好還是不好其實蠻難講的 鬼島的問題是基本上只買不研
Apple跟Google也是東買西買 可是研發還是沒放掉
重要的東西銀子還是砸下去搞不手軟


I don't agree you any more.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複雜,跟主打的市場有關係。假設我要去行銷一個
很保護與尊重智財權,那麼研發才很有回收賺錢的機會。

我若是主打山寨,那麼什麼東西都只要便宜就好。
如果主打品牌山寨,那麼東西便宜外,我還要有一定的品質可以跟人炫耀。

更重要的是鬼島老闆沒有收過權利金,不知道收權利金是什麼滋味。
也不知到寡占市場是什麼滋味,靠領政府補助與壓榨員工就可以爽爽過。
何必拿豪宅名車的錢去打一場不知道會不會贏的研發呢?

其實Apple的併購非常的精準,它對市場的"領導"(這邊我不用預測)。
導致它可以玩它自己的規格。用自己的規格併購它需要的技術與零組件。
築起他人難以複製的使用者體驗。與成本的優勢。

把手機當時尚精品賣,是Jobs 最天才的創意與研發。
舊 2014-07-26, 04:08 PM #3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pkliu離線中  
weiter5494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作為IC設計公司MTK的主要對手,Qcom本質上是同時扮演了與MTK相同的fabless與等同於ARM的矽智財授權者兩個角色。讓吾人用較直觀的角度來比較過去一季度中Qualcomm與Mediatek在同一領域的表現。

身為先進無線通訊技術的龍頭大廠,Qcom憑藉其3G/4G的龐大專利庫而享有巨額的授權收入。這方面,Qcom客戶必須與其簽訂授權合約,繳交授權費,取得使用資格,爾後權利金會以採買Qcom晶片(QCT出貨,QCT名義上是代銷包含QTL技術的晶片,其售貨收入不包括權利金)數量,與終端整機出貨量來分別列帳繳納。是故,在Qcom財報中的晶片部門QCT營收與售貨成本是不包括授權相關金額的,相關營收會列入授權部門QTL帳上,其規模約是每季19億鎂的均值。

不排除有人認為授權收益如同無本生意,會以直接從Qcom整體營益上扣除授權收入來衡量其在fabless業務上的獲利。然而,這些授權收入的基礎的相關研發支出與人員薪資是合併在總體營業費用上,如此視角將導致較同儕為高的之出水平,有失客觀。當然,即使一樣有營業費用,專利授權的超高附加價值所創造的營益槓桿依然萬分驚人(QTL上季收入約當於MTK上季營收的NT$540億)。

Quarters:1Q13 → 2Q13 → 3Q13 → 4Q13 → 1Q14 → 2Q14
MTK Rev. QoQ:× → 38.8% → 17.2% → 2.0% → 15.6% → 17.7%
Qcom Rev. QoQ:× → 7.2% → 5.3% → 3.4% → -8.1% → 16.8%
MTK GM:42.1% → 43.2% → 43.9% → 45.7% → 48.3% → 49.6%
Qcom GM:41.8% → 42.8% → 40.8% → 43.0% → 43.3% → 46.2%
MTK Opex %:29.2% → 25.5% → 23.8% → 24.6% → 24.8% → 26.0%
Qcom Opex %:41.2% → 38.7% → 38.8% → 36.2% → 38.3% → 35.0%

上列數字(不計QTL授權及Qcom其他部門業務)顯示,Qcom與MTK在晶片銷售上的毛利均呈上揚趨勢,而在謠傳前者降價搶攻4G市場的上一季,其營收季成長大幅跳躍,逼近MTK的同時,毛利跳增近3個百分點,毛利率與營業費用管控均來到近六季來的最佳,似乎也排除了低價政策對獲利的負面想法。

從資本支出的角度來看指出,Qcom的營業費用大幅高於MTK至少10個百分點,即因不只概括晶片設計部門資源而已。另一方面,MTK的毛利向來優於Qcom約2~3個百分點,代表前者的晶片製造成本低於後者,這方面或許是MTK出貨僅有2G/3G晶片(其首款4G數據晶片於上季末始小量出貨),而Qcom則以4G晶片為主,故而其晶圓面積較大導致高成本。鑒於MTK在本季的4G方案仍為雙晶片組合,整合型4G單晶片MT6595於第四季方能放量,屆時應能以其財報數字驗證是否大面積晶片(大小八核整合4G基頻)使製造成本提高。

QTL Rev. in mUS$:2,057  →  1,867  →  1,874  →  1,900  →  2,071  →  1,803

而令華爾街真正憂心的是金雞母的QTL授權業務走下坡,是近一年半來的最低,原因是部分中國廠商拒繳授權金,同時中國政府正推波助瀾地強勢調查Qcom的壟斷式授權法,未來可能令Qcom遭罰也是潛在的獲利地雷。
舊 2014-08-03, 12:08 PM #3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ter5494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