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18
|
不是江DD大大您好
小弟想請問有關茶葉保存的問題,2007年的夏天,天氣很熱,小弟的茶葉都放在櫃子裡面,沒有被太陽晒到,但由於夏天實在太熱,所以也比較沒有拿出來泡,過了幾個月天氣涼了一些,拿出來泡的時候,茶的味道都變了。我有個親戚,茶葉還沒開封的時候,都是放在冰箱冷藏(非冷凍),他說這樣茶才不會走味,我後來去問認識的茶行,老闆說放在冰箱裡,等拿出來的時候,茶葉會加速變味,所以不曉得比較適當的保存方式為何? 又,小弟之前有PM給您,希望能得知您的所在,以便請教您茶的知識,不曉得是否方便?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
直接PM過去比較快....有時這串一沈到第二頁,樓主也沒去翻來看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回wkc3:
阿里山冬茶的茶菁(採下來的茶葉,就是製茶的原料)價格大約介於160~280間,做茶大約是四到五斤茶菁才能製一斤茶(這中間有含水量的問題,所以原料用量略有增減),我們用最少的原料成本來算,四斤茶菁就要160*4=640,還要加上廠房的租金(公訂價是以成品算,一斤抽一百五),還有炒茶師父的工錢,就算炒茶師父免費作給你喝好了,那廠房(臨時租的製茶廠地)的租金總不能不給吧!也就是要640+150=790,然後你一斤八百元買到,你真的相信那是阿里山冬茶嗎? ![]() 回alanmac: 那封PM我有回耶,可是不知道你一直沒收到,前面我有把我師父放茶的空間拍出來過,各位可以看到裡面就有冷凍櫃(裝冰淇淋的那種),因為時間加上溫度都會導致茶葉的變質,有些茶剛做好時爐火會壓住一些味道沒錯,再來火氣退了會有後熟(後發酵)的作用,但有時是茶葉裡面的水氣跑出來(再乾的東西都會帶點溼度,就像土司麵包一樣有含水率一樣)反而會導致茶葉的劣變,還有茶裡的兒茶素咖啡因等也會隨著時間慢慢對茶味產生變化,如果要中止這種後熟作用,維持在你剛拿到時的那種味道,建議是扔冷凍櫃存放,不過請注意封口,茶的特性都是吸味道,如果吸到冷凍櫃中其它食品的味道就不大好了。 冷凍後拿出來在室溫下會導致走味更迅速沒錯,如果有人冰過就知道,茶葉上面會浮出一層霜,也就是水份跑出來了,溼氣加上室溫在原本應該保持乾燥的茶乾上會不劣變那才有鬼咧,所以一扔冷凍櫃就是把要泡的量拿出來後其餘封口完還是扔冷凍櫃保存,這樣才能長期保住茶葉的品質。 ======================================== 本串之文章除本版之懶貓是我無償授權引用外,其餘非經我同意請勿轉載,據懶貓的回覆現在有在做茶葉買賣的,甚至茶山的茶農,都把內容未經授權即拿去引用,如果往後各位有看到,不用懷疑這些茶知識的發源一定在本串,也請順便告知小弟那些人引用了,我將保留追訴的責任,非常感謝。 另外前面的s兄,不是說本串都是胡說八道嗎?請問更正確的茶知識在那?連茶農都來引用我的文了,你還想說什麼!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我一直忘了提到,之前坐公車的時候,有看到美食探索的報導(應該是非凡台吧!),其中介紹一家店是茶汁入味的麻辣火鍋,整鍋沒有紅油,有辣但辣得很清爽,其實這個我在前面就有提過了,熟茶很容易產生茶鹼過重的問題,飲用過多會刮胃甚至產生胃穿孔及潰瘍等毛病,但這種作用並非完全不好,相對的你拿來用在油脂過多的食品裡反而有去油解膩的功效,也就是茶飲料****中所說的油切,方法很簡單,就是在魯東西時除了加魯包以外,另外放熟茶或茶枝下去一起煮魯汁,這茶鹼就會把多餘的油脂給洗掉,口感就會變得輕爽許多,達到少油少負擔的效果。
或是擔心茶葉(枝)不好濾掉的,也可以另外煮一鍋茶水,再混入魯汁中即可,麻辣鍋那種充滿辣油的也可以如此辦理,之前在去綠茶大的店裡時有試煮過一鍋茶魯味,這有些有緣的網友就有吃過茶葉香腸,那種輕爽的甜脆口感即是在魯汁中加入茶水把油脂洗掉的關係,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以試試,如果沒原料的我這裡還有剩一些,直接傳訊索取即可,但如果贈光就沒囉!茶的應用範圍其實很廣,有興趣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0
|
最近沒看到江大回文
找這篇文章特別難找 難不成江大又上山準備春茶了? 小弟很期待耶!!有試喝包嗎 前一陣子天氣很好,沒什麼下雨說 做出來的品質應該不錯喔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美美的天空
文章: 338
|
回南部工作了,有一陣子沒好好喝茶了,
讓這個討論串浮上來一下唄~~
__________________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13
|
看來我罰站很久了
![]() 賞我杯茶喝吧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1,425
|
很不錯的相關台茶資訊
利用假日先看一半... 多謝分享 自己從小喝茶到現在,都是老爸跟朋友買的 還不算是太差的茶,不過我沒有仔細研究 ![]() 改天在來看一下我喝的茶是哪一種等級
__________________
燦坤會員卡號:36425622 (電話區碼 04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不好意思這串很久沒來顧了,原因很多,除了自己雜務繁忙外最大的原因是前幾季都沒啥好茶(茶這行真是靠天吃飯-.-"""),所以也不知該怎麼介紹,尤其是去年的冬茶產季,高檔茶產出時日照不足,出來的茶味就算是大禹嶺的你也喝不出來那茶和大禹嶺有啥關係,山上的茶農(比如說大禹嶺一帶)都還有一堆去年冬茶的茶品,但今年春的卻幾乎都已經快出光就是這原因,有空自己上梨山走一趟便知,或看網路上的拍賣,也會有人說去年冬的梨山茶仍有存貨等等便可略知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在講茶之前有幾點這幾年來所碰到的怪事想提供給眾茶友分享,其實現代人挑茶的方式千奇百怪,舉例供眾茶友參考,也希望要挑茶的毛病,就用正確的方式挑,而不是憑著說自己有幾年的茶齡(通常都是喝茶的年齡,而不是學茶的年齡),然後就覺得自己講得一定對,有些行為賣家會覺得是客人不好得罪,但真講起理來說真的這種挑茶方式會讓人覺得十分可笑,試舉例如下:
有次我就碰到一個人問說:這茶能不能浸? 我:可以 浸久會苦會澀嗎? 我:不會!(因為我們當時在試的是武陵茶,前面就有提過這茶浸久也不苦不澀) 那浸看看! 我:好! (浸了十分鐘後.........) 我:夠久了吧! 夠了!來試! 對方一喝真覺得這茶能浸耶!浸到也不會怎樣,苦澀程度也還好幾乎感覺不到,然後說:再沖看看! 我就再沖泡了一次,結果這次倒出來喝對方說:淡掉了!淡掉了!好像抓到我的小辮子一樣! 我當場是隨他講,也懶得答,可是我們換個方式來說這邏輯,比如說咖啡好了,假設一匙的豆子可以沖泡一杯正常濃度的咖啡,或壓縮成一杯濃縮咖啡,當你覺得這豆子還有味道,你拿去再沖一次,這再煮出來的咖啡能不淡嗎?如果這重複使用的咖啡豆還能沖出和之前那杯一樣的咖啡濃度那才神奇,而茶呢?茶裡面可溶於水的物質就那麼多,你要求說浸看看這過濃的茶汁是否會過於苦澀,然後再要求後續泡出來的茶湯要是正常濃度?這合理嗎?所以我就看不懂這是什麼樣的挑法? ![]() 再來另外一個例子,其實現在有在顧人採收的茶農都知道,採工很難請,很多都必需從外地調,而且人家不見得想來(食宿工資等),年輕人又沒多少人想從事採工這工作,所以採工真的十分難請,而如果他們採下來的茶菁(製茶的原料)你挑得太過嚴格,比如說以現在的摘種技術一心超過三葉的比比皆是,但茶書和廣告一直都是以不知多久以前的一心二葉為上品來打****或寫著作,那採工採下來一心四~五葉的茶菁你收不收?不收?扔了嗎?只能做肥料,要就再等下一季,扣對方工錢嗎?他說你這老闆怎麼這麼難相處,傳出去以後大家都不來採,難不成下一季茶葉放著讓他老掉?所以現在台茶的作工,除了比賽茶那種要加倍工資請工人照比賽標準採的以外,其它的葉子大概都是亂七八糟的,這點我想每個茶農應該都知是不可避免的事。 可是我有一次就碰到一個人來挑茶,口味都很滿意了,問題是他拿泡過的茶葉來看,說你這茶裡面有碎葉,你一定是混了機剪茶下去,我的天,試問,以現在採工為大的台茶工作環境,那個人手上的台茶葉子是很漂亮完整的?再不然我換個說法,你自己去住家附近的公園找顆樹,只拔一心兩葉的樹葉給我看,我看你一天能拔多少!採工真的很辛苦,其實現在不是比賽茶又作工很精美的,幾乎都是坐船(進口茶)過來的,如果用這種方式挑茶,我想不是花大錢買比賽茶,就是會挑到進口的而不自知了,再來茶書上或****上固然會說什麼好茶的標準等等,但請考量到現實環境的變牽,那些合時宜那些不合請自行針酌,還有如果你都照比賽茶的標準來審一泡茶,問題是,你最後又要花多少錢來得到這泡茶?你挑得那麼嚴格的情況下要花多少人工來達到你的標準,而你如果買到的茶不是很貴的話,那這茶在台灣的工資水準之下產得出來嗎?我存疑! ![]() 嫌茶不是不對,但希望大家將心比心,儘量用口味和價位去做分別,農業有時是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行業,現實的演變就是如此這也沒辦法,有時你要這樣挑,只重外形不重口感,老闆其實也是很高興的,因為賣你進口茶的利潤他賺更大,所以現在進口茶到處充斥就是這個道理,大家只要求外形做工,卻沒喝過正山的好茶,就會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充斥在市場上,這兩點請眾茶友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