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763
|
引用:
耶 14年的召回跟山上人家根本不一樣的問題吧 而且台灣有召回並不是沒有 這跟05年的警示也不一樣 三個不一樣的問題怎麼摻在一起談 另外老愛說T牌油電沒力的很奇怪 2.5那套的在大型房車表現,同級車就連渦輪車也很難贏 甚至要雙渦輪車種 再上去還有更大的啊 T牌油電又不是只有1.5跟1.8 此文章於 2015-03-08 07:21 AM 被 type100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在台灣每個廠牌都一樣(很勉強的說賓士好一些), 車主自己要有點判斷能力.
可能因為我自己開始涉足汽車業的領域(原本只是想了解下游客戶把工作做更好). 不論是業務還是技師, 常常遇到那種像是剛看完書就出來做事, 未必有畢業證書. 車子還是可以挑進口貨, 但後續的維護保養, 我能明白地說一件事: "如果你能準確地告訴業者哪裡要處理, 他們手動的能力還是有基本分的!" 不是沒有好的技師! 而是你遇到不做功課業務搭配經驗少技師的機率高很多. 舉例吧~ 我送兩次說有擦到請幫忙稍做處理, 第二次我得自己拍照, 印出來, 圈起來. 倒車後照鏡輔助, 我接到電話後親自過去, 指出雙邊鏡子沒有自動往下. 這個比較有意思, 當場討論有倒車訊號但沒動作要查哪邊的輸出端子OOXX... 1. 自己按可上下代表馬達作動沒問題. 2. 倒車其它功能(燈與鏡頭)有啟動代表程式沒寫錯, 訊號也有輸出. ...... (以此類推) 我察覺技師比較有邏輯, 但業務很糟, 所以從此後換人. *** 對了, L/T不是最糟的經驗, BMW才是(反正以後不買就不詳述了). 至於什麼車有恐懼症因為發生過什麼事情而產生什麼看法, 這我能體會. 本人也從來沒買過Laxgun(希望沒有拼錯)但就是有莫名的厭惡感. 看路上跑的, 底盤也沒收乾淨, 很奇妙就光憑這一點, 從來不考慮這廠牌. 但老實說一句, 當電子系統成為主流(不是說油電), 很多判斷問題就會增加! 這跟純機械或機械比例當家的時代不一樣, 其它的比較少聽聞未必不是沒發生. LEXUS的電控也實在是太多了些, 自然出差錯的機率就高, 不能否認. 不過說安全性... 在台灣不搶過, 會判斷遠比車體來得重要, 理由很簡單. 你車速要高到一定程度也不容易, 車子沒到一個價格, 安全性也沒真的差很多. 很多都是0~120km/hr, 60w~140w, 這裡都沒有極大的差別. 大家選自己喜歡的車子就好, 不用特地引戰或砲轟哪種車子. 畢竟, 不同廠牌之間的零件都是不互通的嗎? 更明顯的是物料不互通嗎? 頂多是系統自己寫, 但問題來了, 選用元件還是就那2~3家而已. 以上是我的看法, 目前路上除了LAXGUN真的看起來就不紮實了, 其餘還好. 無所謂50與100的差別, 頂多就是50與65(後者頂級車), 差距都是車價. 不可能你的SCM415H會比隔壁的好, 更不可能你的HRc設定比隔壁的強壯. 要拉級距(包含用料), 我會大概抓150w作為分水嶺, 240w再來一個分水嶺. 400w上去我就沒經驗了, 看有沒有其他人補充. 不好意思, 洋洋灑灑一大篇, 其實東西的基礎不會差別那麼大. 最終造成差異的是人, 供應者與使用者, 所以要抨擊, 挑最終端吧. 此文章於 2015-03-08 08:06 AM 被 Earstorm-2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不同在哪邊? 可否麻煩您解釋一下三次召回為何都是針對inveter軟體限制出力? US TSB都是針對hybrid synergy system的高電流情境下散熱問題吧 還是您發現了那些寶可以告訴我們大家一下? ![]() ------------------------------------------------------------ 講句難聽點的 toyota自己為電力系統設定了使用者可能的操作環境包絡線 而並非Tesla把操作包絡線限制拉大到GT car等級 這麼明顯的事實還有人要替這家裝神弄鬼的車商說話 無言無言.................... 台灣不是沒人才 不是沒有好公司 富田電機這次打響了名號 可惜的是台灣人自己就不捧場,還要讓外國的月亮照亮了這些中小企業 ![]() 最後台灣消費者居然自己就在隨著日本人打壓這些中小企業 ![]() 若沒有Tesla把這個能源革新的戰場號角先吹響 還有人要繼續吹捧牛頭牌的hybrid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Earstorm-2大 這點小弟反而和您要唱點反調 我沒買過TMC集團的車 但是我對於TMC集團維修保養要給予滿分評價 技師照表操課 這家車廠造出來的車沒辦法令使用者滿意其駕馭感 但是保修是100分 ps:沒有利潤中心制導入之前...............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763
|
1.05年跟14年雖然都是變頻器那邊的散熱問題,但造成原因不同
2.山上人家過熱例子是電池散熱的問題 比起批評別人什麼吹捧產品 像tesla的車也有自己的問題 如果什麼產品有個問題就逃避 又是何苦 toyota車款這麼多,強者一大票 不要只從台灣和泰的角度去看如此狹隘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喔,現在又歸究到那棵大電池阿 http://lhvc.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8 千錯萬錯都是電池的錯 Toyota設計的動力系統絕對沒有錯,對嗎? ![]() 小弟我倒是不知道台灣和泰何時有能力自己製造那套HSD裝置? 每次NTSB和NHTSA都是行文要愛知縣送樣品呢 何時見日本人學學Tesla將電力系統下包給擅長製造精密機械的台灣中小企業呢 ![]() 此文章於 2015-03-08 06:35 PM 被 csshih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763
|
我哪邊說toyota hybrid沒錯
過熱跟召回,以及因此故障甚至失去動力都是事實 只是過熱原因不見得相同而已 只是我認為toyota的hybrid是優秀且成熟的系統 沒必要因為部分問題就全盤否定 並不是tesla有他好的地方,就直接否定其他廠商 這不是填鴨,不是只能有一個答案 況日商做生意的方式長期以來就是那樣 但是美商把你當奴隸,見風轉舵,也沒有比較好 又何必特別吹捧 台商自己做生意就各種不要臉跟違法的方式 都是五十步罷了 此文章於 2015-03-08 07:23 PM 被 type100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分兩部分來看............ 1.成熟嗎? 從2005年被NHTSA抓包,在ECU中下修inverter電流可容許範圍 修到現在還在修,你要告訴我說這很成熟? ![]() 學Tesla,好吧,別提Tesla好了,免得各位又有意見,不然學volvo或peugeot的PHEV好了 換個耐高電流輸出的inverter很難嗎? 只要有高扭力輸出就會煞車,動力,所有電系全部掛彩,這叫成熟???? 從2005發生到現在,換個好點的inverter會怎樣?有點良心的賺錢會怎樣? 這和iphone天線門不是一模一樣????? ![]() 那這樣都能說成熟 ![]() ![]() ![]() ![]() 2.做生意 在台灣哪個做代工的不是這個樣? 你舉的是哪門子的例子? ![]() 當人沒上過班,是社會新鮮人嗎? 問題是,你東西賣人,連口湯都不給別人喝 連個代工或生產的基地都不讓人做 你還去給人歌功頌德,這真是........#$%^ 此文章於 2015-03-08 09:21 PM 被 csshih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702
|
其實就是T牌賣太好,其他家賣不太贏他
可惜車的駕馭性不太好 今天看TOP GEAR傑弱米試駕LEXUS RC F還被酸爆 明明lexus lfa和86就做得不錯 挑剔的英國人是會買單的
__________________
電 車 男 ![]() 此文章於 2015-03-08 10:49 PM 被 knm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TMC...? 不好意思, 我剛GOOGLE還是沒能了解是指什麼.
我做事情大多數時候就是憑藉著現場看他人如何判斷處理來評價. BENZ, BMW, LEXUS, 其中我覺得最棒的是BENZ(綜合). BMW自我中心專業能力不提. LEXUS像把書章背熟, 考試過關的. LEXUS我更熟一些, 如果真比較, 台南平均還比高雄得好~ 台南的好在於風氣略有不同, 不會"總是"急著按表操課趕快結束. 我個人認為按表操課是最低水準, 很多細節是要用心去了解. 譬如你抓來令磨耗, 按表可能幾mm就過關, 細心的會發覺不平均. 這就是差異. 不過, 很多時候按表操課是許多公司或人們做事情的最高水準. 因為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遠遠勝出 =.= 至於後來兩位爭吵的東西, 我最近才開始涉獵電池, 還不是很懂. 不過講到外國企業會不會來採購設廠, 我覺得這不值得批評. 凡事要有誘因, 你看日商在中國碰那麼多釘子還是會過去嘗試... 台廠要想的是不要繼續內鬥公司內掌權位置, 短期利益. 總是從最簡單的方法去剝削出最大的利益, 幾乎是劣商的代名詞. 在國外的評價, 台商幾乎就是給人這種觀點, 最後被趕回台灣. 以上不是隨口評斷, 已經是發生過的事情. 要買國產小車, 挑開起來喜歡, 看起來舒服的就好. 開車的觀念遠比車體差異性來得重要, 真正保命的是駕駛者自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