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引用:
作者semmy
引用:
多數大學電機系畢業的學生竟不懂馬達、電控等專業技術
跑去學軟體、半導體、通訊的電機系學生當然對馬達不熟啊!

找錯人了,然後說電機系的不懂馬達?

+1

由此可知, 這些 "業界" 有多落伍

一般大學電機系, 電力與控制早已是冷門組別

更別談 "精密機械" 其實是機械系才有的, 而機械系也有馬達/電控的專業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12-12-11, 10:43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jiahan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9
文章: 71
台灣人真的是口是心非,明明最紅的科系就是職業訓練保證班,像是醫學院,法律和電子資訊等...

相反的像哲學系,數學系這種追求知識和真理為主的系所,反而是比較後面的自願

台灣人明明就是以就業和職業訓練為前提來選取科系,卻又大言不慚的說,大學教育不是職業訓練,是追求真理和知識的地方,要企業自己訓練,真是矛盾
 
舊 2012-12-11, 10:47 A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iahan離線中  
Earls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2
文章: 93
那麼業界出錢搞教育咯

想吃免錢的啊
舊 2012-12-11, 10:57 A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lson離線中  
Gam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1
引用:
作者jiahan
台灣人真的是口是心非,明明最紅的科系就是職業訓練保證班,像是醫學院,法律和電子資訊等...

相反的像哲學系,數學系這種追求知識和真理為主的系所,反而是比較後面的自願

台灣人明明就是以就業和職業訓練為前提來選取科系,卻又大言不慚的說,大學教育不是職業訓練,是追求真理和知識的地方,要企業自己訓練,真是矛盾


簡單明瞭
舊 2012-12-11, 11:01 A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ame離線中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引用:
作者jiahan
台灣人真的是口是心非,明明最紅的科系就是職業訓練保證班,像是醫學院,法律和電子資訊等...

相反的像哲學系,數學系這種追求知識和真理為主的系所,反而是比較後面的自願

台灣人明明就是以就業和職業訓練為前提來選取科系,卻又大言不慚的說,大學教育不是職業訓練,是追求真理和知識的地方,要企業自己訓練,真是矛盾

醫學/法律我不知道

但是在下的確對電子/電機類有興趣才去讀, 有些領域在學校還沒教時, 自己就去買書來看

你自己這樣做, 不代表別人也是, 別老扯台灣人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12-12-11, 11:01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ucmwsky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66
其實現在很多學系也都會花一段不短的時間到一般公司或者工廠去實習,不過這樣建教合作的結果,其實也只是提供廉價勞力給資方剝削,企業根本不會想教勞工甚麼技能,未來會留任聘用的也極少,所謂的就業最後一哩路接軌,變相成為廉價的PT而已。

真的請資方不要再抱怨沒有人才跟草莓族...

自己不培養又不願意出高薪...誰願意把一生投資到這樣的公司跟工作環境...


以下轉載自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890

引用:

「有很多人想上這一本嗎?」我問。

「還滿多人吧,上這本是一種驕傲。」 「而且,不管有沒有學到東西,一學期才一萬多塊而已,便宜吧?」彭偉愷略帶調侃的語氣笑道。 彭偉愷是一個參與雙軌計畫的技術生,他租賃的房間裡只有兩本書,一本是他為了學習歷史而到教會拿到的聖經,另一本就是這本雙軌計畫的故事集,書中人物多是成績或家庭經濟弱勢,為了讓自己更具競爭力而進入教育體制的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學期一本書竟然都不用買。」熱愛學習的他,先是一臉苦笑,接著開始興奮地跟我說著學校社團活動很少,他最近參加了一次領袖社的活動,也開始想到一般大學旁聽社會系的課,希望認識更多的人,也可以看到一般大學生在做些什麼。我翻著他這學期的課表,才發現稀鬆平常的校外進修活動對他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一個禮拜他只有一天假日,其餘時間都在廠商指定的實習場域勞動,課程集中在星期三、星期四兩天。星期三這天甚至從早上八點上課到晚上十點半。課程分別為:資訊管理、基礎英文、文化慶典與導覽解說、職場倫理與人際溝通、商用日語、餐飲服務技能與實務,其中職場倫理與人際溝通就有三堂課。 「基本上,老師會教得很簡單,因為覺得我們是一群很累的人,學生也會希望老師不要出作業。因此一個很想學東西的學生,團體反倒會討厭他。」彭偉愷的課堂經驗突顯出雙軌計畫的問題:課堂教學時間的集中,利於廠商在安排學生實習場域的勞動上更加彈性化,其教學內容也無法讓學生習得益於技術的知識。

另一方面,實習場域的疲憊,也讓教師無法在課堂中有效進行教學。令人質疑的是,這樣的教育經驗,對於學生未來的出路真的能夠有所幫助嗎? 大學生原來可以這麼美好 彭偉愷的生命有這樣的時刻,腳踏車環島。那年暑假他一個人騎著腳踏車抵達東部,原本準備回家了,這時遇到大學生車隊,這些車友們邀請他一起去原住民部落,一群人圍坐彈著吉他,說自己的故事。他記得其中一個政大學生當過學生代表,其任內曾經推動廢除三二制度。另一個台大物理治療系的學生畢業後發現自己想成為一個醫生,重考至長庚念醫學院,不覺浪費光陰。彭偉愷在旁靜靜地聽著,覺得當大學生也可以這麼美好。


彭偉愷回憶,高職畢業後,他以「台德菁英計畫」進入北部一間科技大學二專部行銷流通管理系,當初會參加這個計畫是為了那張結訓證書,有助於未來找工作,也希望在過程中學到技術。但是兩年來在速食店的實習,他如同一般員工排班,工作內容都在炸薯條與漢堡,公司並沒有擔負起培訓的責任。但是他逐漸發現,即使拿到證書及文憑,這個實習經驗對未來並沒有多大的幫助,任何一位工讀生隨時都可以替代他的工作,不免懷疑起自己的專業技術到底在哪裡?

「參加這個計畫沒有學到什麼技術。對我而言的技術,像調酒,能有自己的創意在裡面。但是對廠商而言,他們不希望有獨特性的人,比較是用自身的利益來考量。如果這個學生學到東西,畢業後也不一定會留下來,在短期的狀況下並不會有培訓的心態,大部分都是讓學生做PT (part-time)的工作。」


雙軌計劃缺乏專業培訓的背後卻有相當嚴苛的考核制度,廠商依據學生實習過程的表現來決定是否通過考核,考核未能通過或無做滿兩年,在制度上等同於被退學。彭偉愷觀察,許多同學擔心未能通過廠商考核,即使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也只能忍受下來,廠商獎懲學生也無相關規範,依其主觀好惡認定。即使如此,學生也很少會轉換雇主,各廠商的勞動環境被視為大同小異。 六十位同班同學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完成訓練拿到畢業證書,沒有通過訓練的學生,則持同等學歷報考二技,求學過程未能養成專業技術,面對前途的茫然感持續,將投入更多時間與金錢求得技術,期能增進職場的競爭力。

2011年,夏天環島結束,彭偉愷從台北漂流到台中,再次以雙軌計畫進入二技休閒產業管理系。「一方面想多學些東西。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沒有別的辦法繼續升學。」那種複雜且矛盾的滋味,斷斷續續彭偉愷嘗過許多,看不見未來,沒有任何人指引,生命本身卻提出要求。他的自我實現轉化為臉書上的社團,彭偉愷說這個「學徒組織」主要目的在於邀集志同道合的夥伴討論有關技術生權利的問題。


那時候的彭偉愷在一間美式餐廳接受「餐飲經營實務訓練」,實習內容仍舊類似二專基層服務員的工作。意料之外的是主管找他約談。公司以他臉書上討論技術生權利的社群,認定他煽動員工破壞團隊組織和諧,揚言要開勸導單,語言衝突過程彭偉愷才知道自己的言論空間並不自由,為了讓這個群組討論能夠持續,他將臉書地下化,僅邀請少數熟識的朋友參與。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彭偉愷對自身權利問題開始質疑,比如當他欲畫假就被約談詢問是為了什麼原因畫假[1]?而且無論他畫平日或假日,公司皆會以缺人拒絕。這個不合理的「內規」讓他向職訓局提出「雙軌生應該要放假嗎」的疑問。


有一天他接到教育部的電話,問他是哪間學校的學生。一個禮拜後教育部發文到公司及學校,欲解決問題的做法卻使得當事人身分曝光。學校負責辦理雙軌計畫的老師與他連繫,建議他去心理諮商,調整求學心態。廠商被公部門關注後,召集全體學生,表示要強制放假。但仍是「沒有辦法自主地決定假期」的一天假,身體仍需緊繃在能夠立刻上班的狀態。 薪資的計算方式目前也存在許多問題。雙軌計畫的學生目前分為領月薪或時薪的方式。如果你是一個月薪制度的學生,那麼每個月要上班150小時,含交通費共18,000元,並採用正負累計的方式計算薪資。舉例而言,這個月廠商淡季只排班130個小時,少了20個小時,可遞延到下一個月,也就是說下個月要做170個小時,積欠時數還需扣薪水。尤以旺季的時候,學生就會有超時工作的情形,造成身心疲憊,彭偉愷曾經有一個月訓練時數甚至達到190個小時。


而如果你是時薪制度的學生,則是以1小時120元(含交通費)計算,若超過150個小時,則以時薪乘1.33做為加班費用。但是通常廠商為了規避加班費用,而將班表排成兩段班,若工作未能在時間內完成,需打卡後再自行完成,但通常工作量都超過實際工作時間能夠完成,是一種變形的責任制。


被剝奪的人生 雙軌計畫的弊端 學校 1、課程時間的安排利於提供廠商彈性時間的勞動力。 2、實習場域的勞動強度使得學生身心疲憊,課堂教學也趨向簡單化,學生無法有效習得益於技術的知識。 廠商 1、廠商未能保有培訓心態,反而剝削學生,計劃初衷無法有效落實。 2、學生成為廉價、超時的勞動力,展現在低薪、排班制度、休假等問題。 3、廠商權力恐遭到濫用,能依其主觀認定處罰學生(如開勸導單等),實習過程廠商的考核也能夠決定學生能否取得文憑。


雙軌計畫實際上是一個「如何讓學生提供廠商廉價勞動力來換取文憑的制度」,並非以學生教育訓練的需求為考量,而是以廠商如何能彈性地調度人力、有利於廠商利潤的累積。但是它的外貌被包裹成社會(學生)熟習的「選才」方式。追溯彭偉愷的雙軌之旅,源於職訓局招商,透過計畫,廠商與學校合作,願意參與該計畫的學生則去學校報名並於報名表填入廠商名稱。接著,由廠商進行面試、考試,通過後再由雙方簽訂契約,並由泰山職訓中心備查及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備案。他的學習在這個計畫中,契約簽定的流程唯一被賦予主動性的地方即是填寫報名表時如升學制度的選填志願。


該計畫宣稱,透過勞動現場與教育現場並存的雙軌學習,能夠「讓技職體系學生升學及就業兼顧,也同時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募才與育才及用才途徑,塑造了一批基礎厚實的技術人才,達到企業與青少年雙贏的局面。」 但是在彭偉愷的雙軌旅行中,這樣的初衷卻離得很遠。彭偉愷以非常沉重的心情告訴我:「有一位教人力資源的老師曾經說過:『老闆說得話的都是對的,所以你要服從老闆。』但是,我認為弱勢認同老闆的話只會更弱勢,因為當學生在沒有任何技術可以作為協商的後盾時,老闆只會不停剝奪你的權利。」

彭偉愷說得不是社會科學式的理論,而以他的求學歷程,見證了這一切。
舊 2012-12-11, 11:05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ucmwsky離線中  
俠盜草林呆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呆丸
文章: 150
台灣是有的,國中同學考上台北工專→不用當兵→通用→補助到英國→英國博士畢

→就在英國生活→回來都是買車買房給家人順便約我們出來說他過得有多爽!
舊 2012-12-11, 11:08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俠盜草林呆離線中  
jiahan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9
文章: 71
引用:
作者jamin
醫學/法律我不知道

但是在下的確對電子/電機類有興趣才去讀, 有些領域在學校還沒教時, 自己就去買書來看

你自己這樣做, 不代表別人也是, 別老扯台灣人

 

有少數人是以興趣選科系的,因為我也是,我也把興趣變成工作,但是我相信那一定是少少少數人...

但台灣優秀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會選醫學院,我不太相信那是興趣~

此文章於 2012-12-11 11:10 AM 被 jiahan 編輯.
舊 2012-12-11, 11:09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iahan離線中  
滄桑悠無愁
Golden Member
 
滄桑悠無愁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Hsin-Chu / Chung-Li
文章: 3,543
引用:
作者seiya2000
上銀:公司是請你來賺錢,不是花錢來讓你學習的。


OK

剛進去的跟做三五年資歷的一樣強, 那那些做三五年的是不是要降薪?
__________________
指揮所:陣地準備好報告!

舊 2012-12-11, 11:21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滄桑悠無愁離線中  
geminiprince
Golden Member
 
geminiprinc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2,919
引用:
作者滄桑悠無愁
OK

剛進去的跟做三五年資歷的一樣強, 那那些做三五年的是不是要降薪?




年資超過五年的都已經買船票進安寧病房了....
舊 2012-12-11, 11:27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eminiprinc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