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顯示卡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惡魔印記666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1,854
不只Z大
就連我有個不算太熟的朋友也是
每每都能從他那裡看到NV的未上市卡ES版
像是以前的88系列到現在的2XX系列
我都可以從他那裡"瞇"到最終ES卡
我甚至在以前88系列未上市的前兩個月
他就拿張88GT工程卡叫我幫他組台遊戲機了說
不過已經近半年多沒看到他拿新玩具出來炫耀了
另外
NV3系列改成REMK系列消息是沒錯的
(POV小姐有跟我說他那裡有320跟310....POV就是Point of view)
是從220跟210改來的.....增加了啥我就沒興趣知道了
NV乾脆改名叫REMK-NV吧(對他們真的失望了....)

我的感想(猜測.....純猜測.....若冒犯N飯請見諒)
NV是不是在ATI的48系列被逼到了
所以縮短時程提早將2系列推出
導致現在3系列生不出來才搞這REMK以及嘴砲的爛步
而ATI現在更是出了58以及59系列
所以NV到現在才發覺事態嚴重趕緊研發新架構(所以到現在才連個影子ES版都沒看到)
最後推遲到2010Q1尾(推測是明年2-3月)才能看到
之前都是紙上談兵的嘴砲而已
畢竟我問了很多有後門的眾多朋友(包含兩個很熟的ASUS以及日月光資深工程師)
一致回答..連個最基本的圖以及樣卡都還看不到
2系列可是在上市的四個月前就有樣卡出現了說.....
現在已經12月中.....依然啥都看不到.....嘴砲跟NV自爽效能圖倒是看了不少
加上前陣子因為陣列卡稍微擋到顯卡進風(約擋住左下方一點點)
導致破圖(看顯示溫度才81度......)移除了陣列卡+加掛一顆12cm風扇吹才解決
雖然目前沒問題了.....但是一張三萬多的陣列卡卻得閒置一邊
.....讓我開始考慮將285換成5870來試玩看看了
抑或是繼續等.....錢先買四個1.5T硬碟來放迷片(四個1T的居然一年就塞爆了)
     
      
__________________
玩硬體就像是瞌藥一樣
很容易上癮.....胃口也漸漸變大
想撩進去的人要三思啊 orz
舊 2009-12-20, 04:17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惡魔印記666離線中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我想整個故事就在G92太早推出的連鎖反應. 硬是拼歷史最強中階卡, 那一張其實晚個半年

出來都還是很威, 不用兩年前就推出, 當時G80已是無敵王者, GTS也罕逢敵手. G92現在還

能當中階卡用, 只能說G80衍生的一脈實在太好用. 換作是你我在n社主事, 也不會笨到重開

全新晶片, 屁股坐的位子不同, 腦袋也會不同.

2系列在98系之後, 時間上看也不算什麼被逼到, 因為98系那也是算改名的G92產品,

2系列其實已經隔代的半新品, 而AMD放棄頂級市場, 改以A雙核打n單核,自己頂級打對手

高級, 效果的確是相當奏效. 不過,GPGPU的佈局在nvidia至少已進行三年餘以上,

這個不同走向的棋必定會比發佈純遊戲硬體的負擔要高. 這是遠見還是錯誤, 歷史自有評價.

但絕不是看到58/59系列才開始想到要起步急就章的路子.


反正現在說什麼, 大家認為沒產品就是歸類到嘴砲, 那也沒啥好談的, 論壇只不過是幾趴的

玩家集散地, 要的就只是遊戲, 真正在商業社會賺錢的東西這邊也沒人有興趣沒人關心,但

廠商看的是整體市場, 追求利潤向股東交代. 再怎麼不屑n社, 也不能改變它是有獲利能力的廠商.

AMD現在有機會能賺就多賺點吧 ~ 身為唯二有機會在GPGPU的市場有所斬獲的廠商卻

沒有積極的佈局掌握, 若還在指望沒有廠商支援的open cl或是開發容易度遠低於CUDA的

DirecCompute, 而CUDA已經能兼容前兩者, 只能說 AMD wish you good luck.
 
舊 2009-12-20, 05:18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  
Saintman
*停權中*
 
Saintma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Earth
文章: 559
引用:
作者Raziel
沒有廠商支援的open cl


Open CL沒有廠商支援嗎?XD
那N放出Open CL的Driver是放心酸的喔....

不過ATI應該是把牌押在DX11上面吧,跟著MS走準沒錯xD

此文章於 2009-12-20 05:38 PM 被 Saintman 編輯.
舊 2009-12-20, 05:35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intman離線中  
toyakoyo9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050
AMD/ATI也不是呆子
賺錢的市場既然你知道,他也知道
或許只是時機未到,甚至認為自己有CPU GPU市場
所以不用急著吃兩個平台
或許加入些功能在GPU裡面很好
不過沒弄好相對增加GPU成本,卻得不到應有的利潤
NV簡單來說現在是在豪賭
所以FERMI架構才會如此複雜
我是覺得目前ATI跟著獨裁者MS走是正確的
畢竟好辦事
舊 2009-12-20, 06:34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yakoyo99離線中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引用:
作者Saintman
Open CL沒有廠商支援嗎?XD
那N放出Open CL的Driver是放心酸的喔....

不過ATI應該是把牌押在DX11上面吧,跟著MS走準沒錯xD

讀法不同, 想法還差真多

我說的是指它是開放社群所支持的, 不是由廠商負責支援, 沒廠商能負責幫解問題....乃 權責 之意.
舊 2009-12-20, 06:38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  
okan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Raziel

高級, 效果的確是相當奏效. 不過,GPGPU的佈局在nvidia至少已進行三年餘以上,



ati從x1時代就有gpgpu的佈局
第一個直接支援倍精度的gpu是r600
gt300所有特色
AMD在rv770就以實做了

只是nv宣傳****打得比較大
和推自己的api會比較快

amd早就打算以opencl和direct compute兩種api為主
所以會造成amd開發較慢的假象
舊 2009-12-20, 07:26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ana離線中  
octapult
Junior Member
 
octapul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木葉忍者村
文章: 735
OpenCL的問題當然是顯示卡廠商自己負責呀,就跟OpenGL一樣
NV使用者的OpenCL問題自有NV會去己決,ATI使用者的OpenCL問題自有ATI會去解決

OpenGL的前身IrisGL也跟CUDA一樣是廠商專利專屬的圖形函式庫,後來越來越多3D硬體廠商加入市場,SGI只好根據IrisGL發展出新的開放式標準的OpenGL,結果最後成為業界標準

難保CUDA/OpenCL的狀況不會發展成跟當初IrisGL/OpenGL一樣的狀況

話說OpenCL的程式架構跟CUDA真的蠻相像的,不知道NV是不是在裡面出了不少力呢?
我想不管是CUDA贏還是OpenCL贏,對NV來說大概沒什麼差別吧
雖說NV一提到Stream Processor就說是CUDA core,但是誰知道其跑起OpenCL的效率跟跑CUDA沒有差別呢?

OpenCL贏,ATI的效能問題還是得自己解決
舊 2009-12-20, 07:40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ctapult離線中  
octapult
Junior Member
 
octapul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木葉忍者村
文章: 735
OpenCL GPGPU Performance (OpenCL vs. CUDA/STREAM)

參考參考

nv顯示卡的CUDA效能跟OpenCL底下跑起來差不多

ATI的OpenCL跑起來則是大勝Stream,蠻搞笑的(不過雙精度的部份似乎跑起來還有不小的問題,遠輸自家的Stream)
舊 2009-12-20, 07:47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ctapult離線中  
toyakoyo9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050
引用:
作者Raziel
我想整個故事就在G92太早推出的連鎖反應. 硬是拼歷史最強中階卡, 那一張其實晚個半年出來都還是很威, 不用兩年前就推出, 當時G80已是無敵王者, GTS也罕逢敵手. G92現在還能當中階卡用, 只能說G80衍生的一脈實在太好用. 換作是你我在n社主事, 也不會笨到重開全新晶片, 屁股坐的位子不同, 腦袋也會不同.
2系列在98系之後, 時間上看也不算什麼被逼到, 因為98系那也是算改名的G92產品,
2系列其實已經隔代的半新品, 而AMD放棄頂級市場, 改以A雙核打n單核,自己頂級打對手
高級, 效果的確是相當奏效. 不過,GPGPU的佈局在nvidia至少已進行三年餘以上,
這個不同走向的棋必定會比發佈純遊戲硬體的負擔要高. 這是遠見還是錯誤, 歷史自有評價.
但絕不是看到58/59系列才開始想到要起步急就章的路子.


G92出來也不能硬說是中階卡,畢竟剛出來印象中是299美元的價位

而88GT則是250美元,補足88GTX以下的次級旗艦剛好而已

G92跟G80根本可以劃上等號,只不過是製程的不同為最大分界點

與其說當初G80架構太強,不如說29XT太爛,320SP只能吃XXOO而已

現階段4670小強卡一張就跟29XT不會差太多效能

而NV這邊則是還沒有3K級產品真的能到88GTX的等級

NV的目前架構可以說是架構領先製程,所以才造成現今的窘境

G80的DIE有多大大家都知道,真的要做出那個DIE的大小

正常來說是配合55nm的製程才剛好,而他則是90nm就出現的產物

所以才會造成頂級卡可以不惜成本做出巨大DIE而來當頂端卡無所謂

而低階卡則無法藉由G80的閹割來造成良好的定位

像當初G80往下一步就變成86GTS的廢物,沒辦法,以當初的製程技術

如果做出64SP 96SP的中階產品,DIE相對於那個產品價位帶來說,可以說是

成本過高,只不過當初29XT的ATI那一代爛到可以所以才沒有顯現出這個問題

到了RV770時代,對方只用了小小DIE,就追到了近似GTX280的效能

兩者DIE大小可以說是天差地遠,雖然贏得卡王位置,不過就在中階或者中高階產品代

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在GT200的架構下,無法做出128SP-192SP的產品

(GTX260-280都是同一個DIE,只不過是封閉管線而已)

因為成本太高,所以才逼不得已用效能不差的G92繼續當中階卡

這就是NV產品的隱藏架構問題

到現在HD5870的DIE SIZE仍舊和G92差不了多少就能明白

簡單來說,再同個製程,同個效能檔次下,ATI架構可以用遠小於NV架構的DIE SIZE

就能完成

FERMI問題很簡單,假設規格512SP成立,DIE SIZE巨型是可以預估的

那中階的成本要多少? 240SP-512SP的,有辦法做出FERMI架構的中高階卡嗎?

這就是問題最大的所在,還是繼續拿GT200B架構的40nm來RENAME?

在NV的ROAD MAP裡面,看不到這中間的銜接產品
舊 2009-12-20, 11:24 P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yakoyo99離線中  
還是天兵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270
引用:
作者toyakoyo99
AMD/ATI也不是呆子
賺錢的市場既然你知道,他也知道
或許只是時機未到,甚至認為自己有CPU GPU市場
所以不用急著吃兩個平台
或許加入些功能在GPU裡面很好
不過沒弄好相對增加GPU成本,卻得不到應有的利潤
NV簡單來說現在是在豪賭
所以FERMI架構才會如此複雜
我是覺得目前ATI跟著獨裁者MS走是正確的
畢竟好辦事


看了好多文章,最同意這句話--跟著微軟跑就對了。
這是最多人用的軟體,硬體就靠作業系統來發揮,畢竟大多數人只會用微軟的作業系統。
舊 2009-12-21, 11:11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還是天兵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2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