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730
|
http://www.wasia.com.tw/Asp/Product...LT&c1=PANASONIC
上面有兩台D-Sub的LCD,是我自己以為還可以抬上檯面的類比LCD,但請看一下他們的定價!你就不會如此說了。 DVI要取代D-Sub當然還有一段路要走,而且D-Sub對CRT還是必備的東西。所以D-Sub的接頭也不可能消失。 但標準的要求卻可藉由DVI來達到,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樂觀其成。至於多花的錢,就看大家如何認定了,一部螢幕用了四、五年,把多花的錢平均分攤下去,我會覺得很划算的,尤其是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
文章: 584
|
嗯...剛看了一下..還真是超貴的....
![]() 請問一下,他貴在哪,好在哪裡呢?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730
|
引用:
其實講明白一點,就是接D-Sub的LCD以電路來分析,應該要比接DVI的LCD貴上很多。 不知你有沒看過小弟的以前的文章,接D-Sub的LCD一定會產生的「pixel jitter」的現象,這是因為顯示卡的D/A 轉換後就已經產生失真了,接著送到LCD時,在LCD裡又做了一次A/D轉換讓失真更嚴重,所以出現在面板上的資訊早就不是原來電腦裡的資訊!像最明顯的水波紋就是這樣出現的。 而為了減輕「pixel jittrt」的現象,比較注重的廠商就會在LCD的A/D電路裡下工夫,例如提高取樣率,增加A/D的精度等,藉由超取樣來得到比較接近原來的真正信號(但事實上在顯示卡的D/A電路裡訊號早已經失真了),來減輕「pixel jitter」的問題。 你別看這幾行字,要做到這些能耐的類比電路使用的零件都是非常昂貴的。不像DVI用的TMDS,因為是純數位解碼,因此對零件的要求反而比較不嚴格,所以其實零件的成本比D-Sub便宜太多了! 你如果了解電子電路的設計,就會比較了解我上面的意思。 但是太貴的D-Sub LCD有誰買得下去?因此只好採取變通的辦法了,A/D的精度降低,可以簡化的電路就簡化,就成了目前市面上一堆廉價的D-Sub LCD到處都有的局面了!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推倒幫????
文章: 1,970
|
引用:
敢問這位仁兄你看過哪台LCD接D-SUB會面會比DVI還好?? 只有D-SUB的LCD字體會比DVI還清晰嗎? 能否舉出幾台當作例子呢??? 已經失真的類比訊號會比無失真的數位訊號還好?? 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