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48
|
引用:
水流計我記得焜邑有個不錯看的 怎麼沒有順便帶? 還是他賣光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48
|
我記得以前看到的是這個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2085?u=yahuiyli 這個也不錯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7127?u=yahuiyli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6
|
引用:
上面兩個,Oget都有賣 不過買完上面的東西,我口袋只剩下100元~ 比原本估計的價格還多帶了一千,結果還是被吸乾了~ ![]() 這套水冷比我第一套貴上4倍,希望可以帶給我一些樂趣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20
|
我是不建議用它那個水冷液
貴也不見得比較好 如果之後需要填充那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我自己都用Peak水箱精,便宜又好用 一加崙只要一百多台幣就可以買到了 而且它還沒有腐蝕性 引用:
我pump也是用Eheim 1048,我買二手德國製 應該也是24小時跑了六年,還蠻耐用的 幾年前曾經想過動手做連動開關 可是後來想說反正電腦也都24小時不關機 連動開關也就沒那麼必要了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20
|
另外你的第二套水冷
水路最好是這樣比較好 引用:
pump出來後經過CPU再流到北橋的水其實吸熱沒那麼快 還是能有效的帶走北橋水冷頭的熱,不會影響北橋的散熱效果 經過T型管會讓衝壓降低,雖然你的水冷頭看水道 不像是衝壓型的,但T型管會因為第因引力還有你擺的角度所影響 可能北橋的水流好一點,也可能CPU的好一點 總之盡量不要這樣安排會比較好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80
|
引用:
水流計我當初在組的時候也曾想要裝,但後來想想只是知道水有在流而已,沒什麼其他作用,而且水冷系統是愈少接頭愈好,且我的機殼空間已經很小了,還要去想這個水流計要裝那裡,索性就不裝了,至於想知道水有沒有在流?大家都有測溫面板吧…等測溫面板叫的時候就知道出問題了,這時候就要趕快檢查是那裡有問題…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80
|
分享一下我的水冷給你參考一下:
![]() 水路走法: MCP350->kp1202散熱排->kp3se水冷頭->kp3se vga水冷頭->swiftech mcw01北橋水冷頭->T管->MCP350 ![]() 散熱排放在機殼頂端,散熱排下方裝一個風扇抽風,機殼外再加兩個風扇排風出去,這個作法很適合想水冷全內置的人,而且又節省空間,只浪費到兩個5.25吋的空間。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688
|
剛裝上去的水冷系統,
最好一個月之後拆下來清洗一次, 因為會有雜質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80
|
引用:
顯示卡,除非你想用的是全覆式,我個人是習慣用ATI的卡,而ATI從X19XX系列以來腳位就沒變動過了,若你一直用ATI的卡是可以一直延用下去的,其實我覺得也不太需用到全覆式,一是效能好一點的價格都可以買二顆以上GPU水冷頭,二是只要把那些電容、IC、記憶體顆粒加上散熱片我覺得就很夠用了,X1950到最近用的4850都是這樣使用。 另外水冷液我也覺得沒必要,效能也沒比較好,成份又未知,不如用水箱精,不過水箱精別亂買,有些品牌會腐蝕壓克力or會有結晶雜質等一大堆問題,我個人是motul水箱精,不過現在好像沒人代理進來賣了,要買都找不到,其他便宜又好用的就是樓上說的peak水箱精了,不過我不太喜歡綠色就是了… 此文章於 2009-08-28 09:29 PM 被 madoka7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6
|
感謝上面幾位前輩的建議
原來玩水冷還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原本打算今天晚上要裝了,還是等明天買了peak水箱精再來裝好了 如果以定期換peak水箱精,花費不高,這樣也就不用裝"水流計"了 VGA水冷頭我應該會加裝,大約等第二次換水的時候吧 只是怕薄2D散熱排用在CPU+NB+VGA會不夠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