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瀏覽投票結果: 為什麼硬碟不如此設計呢
這樣設計導致成本提高-使用者不願意多花錢購買 40 50.63%
這樣設計對提升效能上幫助不大 7 8.86%
這樣設計導致搜尋時間變慢(Access Time) 6 7.59%
這樣設計導致硬碟故障率提高 6 7.59%
硬碟無法這樣設計(現階段) 3 3.80%
大多數使用者不在意效能-便宜就好 14 17.72%
其他原因-請您發表謝謝 3 3.80%
投票者: 79.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回應
 
主題工具
yan-ren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
Cool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Star
硬碟在電腦的設計中
本來就不是速度取向
而是容量取向的
所以把硬碟 軟碟 及 磁帶等稱為"Secondary Storage"
不過現今程式效能卡在硬碟也是事實

而windows的設計也要負一點責任吧
因為我好像在一本雜誌上看到
windows使用硬碟作為虛擬記憶體
導致有些時候程式碼或資料要從硬碟抓取而不是從記憶體
因此用一個軟體把某些記憶體當作一個硬碟分割
然後把虛擬記憶體設到這個槽
速度變快不少
(但忘記是什麼地方變快了)


其實使用虛擬記憶體算是O.S.必備的...
這不是說windows的設計不好....
使用虛擬記憶體的主要功用是在於使用者的程式很大....
當你的實體的RAM比你RUN的程式所需的還要小時...
藉由虛擬記憶體的方法就可以將process分成幾個區段...
不必全都載入到記憶體...(當然RAM夠大時,他也可以全都載入)...
或許你會覺得現在所配備RAM要達到1G都不是什麼問題...
何必還使用Vitual memory....
這是有可能的....像小弟要RUN出一些數據...
所需要的就高達2G(windows xp 上的Task management上顯示的)...
就像linux也有swap空間的存在(當然你也可以不用)...
這不是他設計的不好喔...
     
      
舊 2002-04-01, 12:36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an-ren離線中  
MAMAMIYA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虛擬的網路世界
文章: 267
硬碟廠商的售價都是以[硬碟容量]為依據吧
大多數的一般人是感覺不太出來硬碟太慢的
反正他們比硬碟還要慢...多了
多半是要跑運算的人才會覺得電腦實在太慢了
電腦是最能表現出[金錢換取時間]的東西了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定會盡到一個Major Member的責任的!!....七刀~
舊 2002-04-01, 06:29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MAMIYA離線中  
Furier
Golden Member
 
Furi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家裡
文章: 3,50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AMAMIYA
硬碟廠商的售價都是以[硬碟容量]為依據吧
大多數的一般人是感覺不太出來硬碟太慢的
反正他們比硬碟還要慢...多了
多半是要跑運算的人才會覺得電腦實在太慢了
電腦是最能表現出[金錢換取時間]的東西了


最後一句完全同意!
舊 2002-04-11, 07:19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urier離線中  
nows
Major Member
 
now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城囉
文章: 196
為什麼不叫硬碟商或是軟體商
把系統程式強制灌到外圈?
這樣不就開機快容量又大??
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是豬頭囉
舊 2002-04-15, 12:04 A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ows離線中  
orangehunter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N/A
文章: 151
以前看一位網友寫過,
硬碟並不是第一碟存滿換第二片,
而是每個磁頭同時寫入,從最外圈開始,到最內圈結束,

所以你買一顆80G硬碟,第一個分割割5G來裝系統,
這5G就乖乖分布在每片碟片的最外圈啦,
而且磁頭搜尋時也只需在最外面的小範圍找。
5G以後的分割,嫌太慢就不要用就好啦
舊 2002-04-23, 01:23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rangehunter離線中  
Leslei
Major Member
 
Lesle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18
只能說,這樣做可能兩邊都不討好
一方面,傳輸的速率也不會比作RAID-0磁碟的I/O表現好
一方面,也不見得比SCSI系的15000轉硬碟來的穩,但顯見的是
硬碟的單位成本卻增加了.

此文章於 2002-04-25 07:34 AM 被 Leslei 編輯.
舊 2002-04-25, 07:18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slei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其實,每當看到這類的標題,我心中只有一個答案:你付得起錢,保證廠商立刻生出來給你.
現在的PC市場上用的技術及架構,多是二十年前的論文就提出的東西,現在的論文,也要十年二十年後才能實用化.
一切的關鍵都在於:成本,而非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舊 2002-04-25, 08:47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leeno5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風月大陸
文章: 38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orangehunter
>以前看一位網友寫過,
>硬碟並不是第一碟存滿換第二片,
>而是每個磁頭同時寫入,從最外圈開始,到最內圈結束,

>所以你買一顆80G硬碟,第一個分割割5G來裝系統,
>這5G就乖乖分布在每片碟片的最外圈啦,
>而且磁頭搜尋時也只需在最外面的小範圍找。
>5G以後的分割,嫌太慢就不要用就好啦


照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你要ㄉ功能ㄌ
買80gㄉ硬碟只切10g來用其他ㄉ都不要用
廠商也不用另外幫你生產硬碟ㄌ
舊 2002-04-25, 10:48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no5離線中  
mota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4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anyuLee
小猴子
Major Member
註冊日期: Apr 2001
所在地: 北美的冰箱
發文量: 241
請問一下那你開機的時候會不會變慢阿??


以我現在使用液態Maxtor 即可很清楚發現 當資料位於最前方時
WindowsXP 開機 那個 "一條" 跑3次即可進入畫面 但當資料位於後方時 要跑7次..



sk13
Regular Member
註冊日期: Jul 2001
所在地:
發文量: 99
!再者,就您的測試方法來看你要如何確定欲執行的內容就存放在預定的位置上呢?
這是我另外一個疑問...


當時作測試時 電腦都是只有灌作業系統和那一個遊戲 (Win98)而先Copy遊戲時 是放在 另一台電腦(WinXP)下COPY的 並且 COPY完之後用重組程式"僅分析"發現資料是在最前方 而後才去灌Win98(當然檔案型式是Fat32) 而另外一個是把系統灌好之後 再拿去(WinXP)下COPY 並Copy前先分析該磁碟 Copy完之後再分析一次 就發現 該遊戲資料位於中間部分

常看到有人說 為什麼 同樣的配備 玩同樣的遊戲 載入比較慢??..或是 玩的時候轉換場景比較慢??? 有沒有人想到是因為當資料安裝或COPY到硬碟時 所放置的位置不同 而造成的差異

再者 我的本意是 現在硬碟 新款 大約都20.30G以上 而大部分一般使用者 根本用不完 ---另類人士不算^^" 那麼廠商為何不把"空間換成性能呢" 這才是我的原意


因為用那麼多空間換來的效能實在不怎麼多

測外圈速度或測內圈速度的前題是硬碟已經全速在跑了

但一般人用電腦時 大概只有開機時硬碟有可能跑到全速

之後的一些使用都是從靜止開始加速 但幾乎不會加到全速

不停的跑跑停停 根本很難感受到內外圈速度的差異

比如兩個人在跑操場 一個人在內圈 一個人在外圈

又假設他們在起跑後 經個一段加速時間 都能到達一個等角速度a

理想上 當兩個人一圈圈的跑過完了 外圈的人一定遠超過內圈的人所跑的路徑長

然而要是今天 我們只要那兩個人只跑個兩三公尺就好 那外圈的人會比內圈的人快

到哪裡去嗎?? 這才是電腦一般使用的情形吧.....

真正能讓一般使用上 速度有所突破應該是在於硬碟存取時間的改進

不過這牽涉到太多的問題 我也不太懂啦~~

或者是更根本的方法 有人找出了一種劃時代的資料存取架構

讓時間複雜度一下子下降了好幾個數量級 這....也許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吧....
舊 2002-04-26, 12:57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ta離線中  
pppp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
文章: 1,4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ota
因為用那麼多空間換來的效能實在不怎麼多 ....................讓時間複雜度一下子下降了好幾個數量級 這....也許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吧....

一般人就算讀寫硬碟頻繁,因檔案小或每次讀寫資料量小,用5400RPM或7200RPM,耗時差異有限,故時下廉價電腦自是使用5400RPM硬碟
但業內人士呢,
就算8小時內只有幾次開存檔動作,但因檔案實在過於肥大,耗時過久,老闆寧可砸錢15000RPM硬碟,Ultra320介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銀★Club
小小市民,討論這個好像不恰當!
目前最有效的解決方式....用超過128MB快取記憶體的磁碟陣列卡....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lair
其實,每當看到這類的標題,我心中只有一個答案:你付得起錢,保證廠商立刻生出來給你.現在的PC市場上用的技術及架構,多是二十年前的論文就提出的東西,現在的論文,也要十年二十年後才能實用化.
一切的關鍵都在於:成本,而非技術.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銀★Club
讀寫頭再增快移動速度(平均搜尋時間1ms以下),
碟片中心軸加大(自然就會讀寫外圈)
軸承形態再改變(用空氣軸承看能不能破50000轉),
以上幾年後再看看吧!!!
或者改變儲存形態,不用碟片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eanny
基本上,硬碟是一種包含了機械運動構造的機器,由於物理上的限制(力學&材料)要突破限制有其困難....不如換個方式想,為什麼咱們要用"碟"?為什麼要讓"碟"做機械式旋轉?如果排除"碟片"的形式,容量相當於HD的媒體不就有可能是曙光?例如"Flash-ram Disk",現在小小一片CF已有1Gb的,如果做成2.5吋大小,可有數十G....技術上已可行只是Flash還貴些....不過只要改變連接主機的方式它的速度有可能超出HD甚多,而且在讀寫時不怕被踹一腳.換個方式亂想....

台灣那裡有在賣超過128MB快取記憶體的SCSI磁碟陣列卡????????????????


改變儲存形態,不用碟片,除了SCSI磁碟陣列卡插個128MB快取記憶體之外,應不是jeanny網友所說的小小一片CF已有1Gb的,因CF卡等等讀寫資料速率比5400RPM硬碟還不如,應是"矽碟機"才對,真正由主機板南橋晶片控制。

而非時下正在大打****的小小一片CF已有1Gb(這還得透過USB介面,才能讀寫資料到PC;試問,USB2.0介面頻寬每秒才多少)

"矽碟機"十年前就上工業電腦了,並逐年降價中,那時小小一片CF已有1Gb不知道出生了沒有?但因"矽碟機"畢竟天價,曾有網友問小弟,若其試圖買ROM(就是存放主機板BIOS)而且買到大容量的(那一年,台灣應該有在賣,雖然比RAM慢,但比起硬碟,可謂神速),再以IC萬用燒錄器,把UNIX燒錄進去可不可行,.................後來,小弟就聽到台灣有公司在賣伺服器(將Linux和一些WWW、E-mail伺服端軟體放進IC裡).......再後來,小弟就在1bits數碼天堂討論區裡,聽到網友在說,台北巿光華商場已有在賣了(不必買前述那家公司整組伺服器,因整組伺服器買下來要幾萬元新臺幣,只買其IC部份,且可自行愛燒什麼東西進去就燒什麼東西進去,價錢不到新臺幣一萬元)試想,今日一顆7200RPM IDE硬碟,40GB,您的Linux和一些WWW、E-mail伺服端軟體用了多少容量呢?

或許,今日台灣技術上,仍有技不如人之處,但這年頭,比得是誰先想出好點子...........銀★Club今日玩氣冷,一堆人在Athlon XP(Thoroughbred核心)玩水冷,想省錢又安靜,被一堆xx笑來笑去會漏水,會弄溼主機板,難保過兩年,今日非主流變成明日主流...........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Star
硬碟在電腦的設計中
本來就不是速度取向
而是容量取向的
所以把硬碟 軟碟 及 磁帶等稱為"Secondary Storage"
不過現今程式效能卡在硬碟也是事實

而windows的設計也要負一點責任吧
因為我好像在一本雜誌上看到
windows使用硬碟作為虛擬記憶體
導致有些時候程式碼或資料要從硬碟抓取而不是從記憶體
因此用一個軟體把某些記憶體當作一個硬碟分割
然後把虛擬記憶體設到這個槽
速度變快不少
(但忘記是什麼地方變快了)

什麼軟體把某些記憶體當作一個硬碟分割
然後把虛擬記憶體設到這個槽???????????????????????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orangehunter
以前看一位網友寫過,
硬碟並不是第一碟存滿換第二片,
而是每個磁頭同時寫入,從最外圈開始,到最內圈結束,

所以你買一顆80G硬碟,第一個分割割5G來裝系統,
這5G就乖乖分布在每片碟片的最外圈啦,
而且磁頭搜尋時也只需在最外面的小範圍找。
5G以後的分割,嫌太慢就不要用就好啦

全新硬碟是從最外圈開始(第0軌),但接下來,並非依序到最內圈結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野口隆史
那請問你有重組磁碟ㄇ??
因為你的這種實驗只要執行重組程式之後沒有什ㄇ差別的..

若以重組程式 Norton Speed Disk 6.00.20g 來說,可指定重組之後的檔案,要放磁碟的開頭或尾端。以下是其說明檔中的摘要
..................使用「最先檔案」按鈕,讓 Speed Disk 將指定的檔案置於磁碟的最外端 (外部磁軌),以便更快速的存取。....................

只是,小弟不知道Norton Speed Disk 6.00.20g的說明檔是否在唬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anyuLee
當時作測試時 電腦都是只有灌作業系統和那一個遊戲 (Win98)而先Copy遊戲時 是.................................另類人士不算^^" 那麼廠商為何不把"空間換成性能呢" 這才是我的原意

您是用什麼軟體或方法來確認呀?
(如何確認檔案全在最外部磁軌?
如何確認檔案全在最內部磁軌???????)

此文章於 2002-05-01 06:50 PM 被 pppp 編輯.
舊 2002-05-01, 06:44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ppp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2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