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L.A.
文章: 15
|
因為我人在美國, 時差所以回的有點晚, 不好意思.
銀大~ 抱歉!! 看之前的那篇連結測試發表的時間, 我猜你使用上一代的均溫板. (看你文章內的圖片超連結猜的) 那時公司還是叫Thermal Prince的樣子. 因為那個實際測試的連結已經死了. 所以只能用猜的~ 那塊我也有一個, 長的蠻醜的, 那個我還以為只是Prototype, 沒有在市面上賣, 想不到有. 跟現在這塊效果上應該是有差異的喔! 因為和鰭片黏合的過程完全改了, 而且以前裡面的介質只是純水, 現在是完全不同的介質. 如果是我猜錯, 請銀大見諒! 而我會跟我姨夫反應接合度的問題. 有其他意見也請指教! 這個是舊的Prototype圖片 鰭片和均溫片之間看起來很醜 :P ----------------------------------------------------------------------- 這個算是新一代的產品吧 接合處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傷痕累累了 PS. 如果銀大之前用的是舊版的, 有興趣換新版來測試看看的話, 我可以問問我姨夫可不可以寄一個新的給你 for Free.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L.A.
文章: 15
|
現在說好像有點太晚了. 不好意思我沒注意到!
7/1前買有促銷活動. 我上面貼圖的新的那個促銷價$1500 另外如果有填回函在退$300 詳細內容請看: http://web.my8d.net/yiming/augux/con1/page0C.htm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6
|
哇~2500
這個價錢 小弟願意去買太極水冷 http://www.1bits.com/article/article.php?articleid=459 http://www.1bits.com/article/article.php?articleid=467 1500 小弟願意在+300去買 很重的 http://www.overclockersclub.com/rev...per6_review.php 或是 http://www.coolaler.com/article/article.php/143 之前在台灣各電腦雜誌上都有看到 **** 現在問題 1.不易買 2.價格有些高 3.缺少使用者的測試 如果這顆散熱器給C大測完之後 可以讓C大從此放棄水冷 那這顆散熱器 絕對會十分暢銷(不論價格) 此文章於 2004-06-30 10:08 AM 被 red13 編輯.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L.A.
文章: 15
|
引用:
說要C大從此放棄水冷好像有點誇張, 因為其實這公司真正的產品是那片均溫片, 均溫片也是可以搭配水冷使用的, 均溫片有如Heat Pipe本身不會散熱, 請參考中科院的測試. http://web.my8d.net/yiming/augux/co...-2/page4-2C.htm 測試時使用的散熱裝置就是水冷. 所以說以後搭配水冷賣也不無可能. 引用:
$2500 我個人是學生, 我也認為有點貴, 但我認為$1500的價格可以接受. 以後的定價我可以跟我姨夫說說看, 最近他可能會到美國一趟. 現在因為這公司才成立沒多久, 的確是還沒有什麼銷售通路. 也缺少客觀的使用者測試數據讓人信服. 這方面可能要慢慢來. 他們在零售方面的目標應該是把公司的口碑打出來, 真正要獲利應該還是靠接伺服器或是其他大量訂單. 就奧古斯丁官方網頁公佈的產品數據來說. (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測的, 我可以問問) 你說的願意加300買的Cooler Master Hyper 6, 在定位上應該算是類似的產品, 我稍微比較一下. 我在Tom's Hardware http://www.tomshardware.com/firstlo...0428/index.html 看到的測試報告, 他的熱阻在高轉速下是 0.27 C/W. 但是現奧古斯丁在特價的這款熱阻只有0.24 C/W (熱阻是越小越好, 而熱阻應該是決定一個散熱器裝置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如果只測均溫片的熱阻的話更只有0.20 C/W. 另外體積跟重量比Heat Pipe輕小也是他的一個賣點吧? 重會比較好嗎?? 在效能差不多甚至更佳的狀況下, 重量只有一半在少一點, 體積大概也只有2/3或更小 應該比較吸引人吧. (如果更便宜的話, 那更好不是嗎?) 至於另外一款我沒有看到任何關於熱阻的數據, 所以不能比較. 我知道沒有客觀的測試數據很難說服人, 雖然我正在用IVC~但我也不知道熱阻到底是不是真的0.24 C/W. 我也很希望有客觀的測試報告出現! 我相信應該不會令人失望才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14
|
送給C大測試吧
他認為有那個價值就自然有人會去買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溫暖的被窩
文章: 821
|
1500啊,如果真的效能如此強大,那應該值得購買
期待有實際測試報告出來 ![]() 就我個人的選擇是"看起來"安裝方便 遇到要拆板的散熱器我就頭痛.... 而且加裝風罩就可以換自己喜歡的風扇了 不過看來看去扣具只有p4的? 而且固定方式看起來不怎麼穩固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Taichung
文章: 75
|
引用:
+1
__________________
CPU:P42.4CGOC3.3G/ALPHA8942+SANYO/不加壓 主機板:ASUS P4P800 RAM:G.SILL 256M/DDR400*2 oc DDR440/(6.3.3.2.5.) 2.75v 顯示卡:ATI RADEON AIW 9800 PRO/預設值 MONITOR:SAMSUNG 172W ICEMAT搭配PCALLY軌跡球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文章: 6,346
|
回覆: [介紹]比導熱管更好的Vapor Chamber~
1.如果貴公司有意要發售散熱器
請不要再用6cm風扇的 8cm以上的風扇才是主流 2.那個真空均溫版 如果要零售的話 建議雙面都弄成平面的 均溫板表面共刻有27條1.5×0.8 mm溝槽以便裝上鰭片。<==== 但是一般玩家幾乎沒有技術裝上鰭片 如果雙 面都磨成平面的話,才方便一般玩家搭配市面上的散熱器使用 使用均溫版搭配Alpha散熱片(先把銅底磨薄) 不知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
要用FurMark燒機請注意,作者建議跑15分鐘就好/電腦電源接頭規格 加入 F@H分散運算,幫助對抗疾病/ /加入WCG分散運算,幫助解決癌症,AIDS,糧食與能源問題 http://cid-d082ecba16a55988.skydriv...=GetSharingLink VGAMaster 請多多支持,歡迎任意轉貼!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L.A.
文章: 15
|
等我姨夫來美國, 我會請他跟C大聯絡看看的. 因為我並不是奧古斯丁的人, 手邊也沒有第二個的IVC.
今天下午在家閒閒沒事, 參考了一些測試報告, 自己試著作了一個"非常不客觀, 不專業, 也沒啥科學精神"的報告. 大家看看就好. 因為我的電腦已經換上IVC了, 所以對照組是請我室友的電腦代勞 (原廠風扇). 我跟他都是用P4 2.4G (800FSB) 512mb DDR400 (我的是CL2.5, 他的是CL3) 主機板都是P4C-800 兩台只是配備相近的系統, 請見諒~ 測試時的室溫大約是28度C (因為沒溫度計, 是用Nike的手錶量的).... 不怎麼可信. 首先是室友的2.4G 不超頻的表現 在閒置的狀況下, CPU溫度大約是在44~45度間跳動. 在跑PI 16M大約8分鐘多時, CPU溫度大約是58度左右. 大家一般好像都全速跑20分鐘以上, 我懶的等這麼久, 看溫度沒怎麼變就停了. ---------------------------------------------------------------------------- 接著是室友的2.4G超到3.2G. 在閒置的狀態下, CPU溫度大約也是44~45度 在跑PI 16M大約16分鐘後, CPU溫度大約是63度. 在來輪到我的電腦配上IVC組合 2.4G懶的測了, 直接跳到3.2G的結果. 在閒置的狀態下, CPU溫度在38度左右 在跑PI 16M大約15分鐘後, CPU溫度在49~50度間徘徊. ---------------------------------------------------------------------------- 另外在做個有趣的比較, 看了許多測試, 好像沒人看這個的. 但我覺得蠻好玩的, 順便給大家看一下. 當我室友的2.4G超3.2G從全速轉為閒置後, 溫度從63度降到49度花了大約半分鐘. 而距離閒置時溫度還有4~5度. 圖中一開始平坦的部分是63度, 橫的一格綠色是2秒. 而我的2.4G超3.2G從全速轉為閒置後, 溫度從50度降到40度大約花了16秒. 距離閒置溫度大約是2~3度. 圖中大約第7格的地方開始閒置. 完畢. 這樣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有沒有一點參考價值?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94
|
看了這麼多的散熱產品,與各位先進的勇於嘗試,努力測試先給各位致上敬意
但是小弟有一個想法喔,由於pc一直快速的進步,不管在主機板,cpu,顯示卡 越做越快,但是也越來愈熱,加上各零組件廠商沒有好好的整合,造成目前的 pc只能窩在機殼裡熱,要用空冷又怕灰塵,而且機殼的氣流循環也不好控制 ,要用水冷,又怕水會漏出來,所以是不是有辦法把熱量先導到機殼外,這樣 不管要作氣冷或水冷,都能夠更有效率不是嗎,大家不妨動動腦 小弟淺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