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祥風日照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1
文章: 99
引用:
作者darkangel
我不知道我看過的說法是不是一樣的,有人說過:
"如果你無法解釋某個道理給三歲小孩聽,那表示你還不懂。"
在某書也提過,當你學到一個新概念時,請用自己的話複述一次。



我 trace code/debug 時也會自己對話,
有時候不小心會自言自語,
還被不寫 code 的同事當成有病。

至於作文好,理工程度不會差我也認同,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思緒都無法清楚用文字表達,
說他多有邏輯我是不信的。

因為我小時候國文程度還算不錯,
很多同學都以為我以後會念中文系當作家或老師,
結果我後來去寫程式,打破一堆人眼鏡。


不是電影很多解決問題的橋段,往往都是某個外行說了沒業內常識的話
導致主角從源頭解說,進而發現自己某步解法出錯不符合原則了,一改善就得出真解了

這代表我們解決問題,需要先從問題(任務)屬性決定思考模式
再由整化零,謙虛地推演,求取問題本質須提供哪些成果
然後再腦力激盪出各種貢獻努力過程,選取最高效益的工作分配

所謂語文程度有很多層次的啊
小學還在能善用句型、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中學比較有「解決問題」「陳述情感」的寫作了
大學則更要求閱讀廣度深度,接續前人的累積來提出自己的方案

至於創作,受西方影響,讀者更愛打破窠臼,耳目一新的模式

解決問題的思考,還是要看任務目的屬性去選擇不同的思考方案
     
      
舊 2022-02-13, 03:27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祥風日照離線中  
bpoff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791
引用:
作者Crazynut
費曼的半自傳裡談到一件事。他沒辦法一邊讀書一邊默默計數。因為他是在腦海中發出聲音默默計數。

然而他的同事可以,可以一邊唱歌一邊默默計數,原因是因為他想像眼前有寫了數字的長條彩帶飄過。

費曼於是得到一個結論,每個人腦中處理資訊的方式,可能是不太一樣的。


agree
不同人有不同模式
同個人也會有不只一種模式
同個人處理不同的事也可能有不同模式
甚至同一個人處理同一件事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出現不同的模式
 
舊 2022-02-13, 05:37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poff離線中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引用:
作者darkangel
我從來就不信 EQ,就如我以前不信成功學的心靈雞湯一樣,
我十幾年前還曾在 PCDVD 大肆嘲笑成功學被當異類。

而對於思維、認知方面的研究,我這幾年看的書,
多半都來自於 Cognitive Psychologist (認知心理學家),而非人類學家,
這些研究跟當年 EQ 搞出來的流行不同,
畢竟現在已經不是資訊封閉的社會,
一個說法經不起推敲很快就會被推翻。

Temple Grandin 也不是圖像學的推廣者,
她只是在告訴大家要接受思維方式與你不同的人。
簡單說,就是要知道每個人的思考模式可能都不一樣,
就像前述網友所說,天才如費曼,也無法一邊讀書一邊計數,
這並非表示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計數就比聰明,
就只是思考模式不同而已。

Ted talk 裡她大概把思考模式分三種:語言、圖像、模板,
當然我也不完全認同她的分類跟說法,
例如她說模板思考者適合當程式員,
我就當她不會寫程式亂講了,
我反而認為程式員很需要語言思考模式,
書上的東西、別人的研究跟別人的說法的都是參考,
最終都是要跟實際驗證的。


在知識體系中 . 人類學的總綱性色彩強烈項次眾多 . 認知心理在其囊括之中
廣義上也可以說 : 凡是人為知識都是人類學
宗教藝術科學文化都是 . 因都人幹的 . 也都人的方法 . 與人文知識差不多 . 同體異名罷了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1%BB%E5%AD%A6

圖像學習法既右腦學習法拐彎過來的 .....
幾年前曾遭圖像學習法騷擾生活過 ~ 因我有每天早上看新聞氣象以順暢調派施工師傅的習慣
某電視台好死不死就在氣象報告的時段 . 每日狂播猛送數十分鐘的圖像學習法獷告 . 煩不勝煩
該獷告遭NCC警告 . 也有社會教育家特意撰文批判這等荒謬的學習法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9961

這部科普尚可看看 ...
https://www.acfun.cn/v/ac20400628
因人類不可知意識為何物 . 種種的認知心理精神分析 . 不過是對現象的詮釋杜撰 = 這類知識專幹的就是這種事
就算是科學實證方法所得的一證既明無可辯駁 . 在與所面事物核心絕緣之下 . 所有的實證都是有問題的
證據並非現實與真理 . 也非事物核心 <= 熟悉認知心理應俱備的知識素養 . 來自客觀看待認知心理其知識的性質 ~ 摸索
認知心理依此前進永無止境 ..... 人類須要永不得真的知識方法活下去

科學與邏輯 => 宗教與藝術
認知心理 => 人類意識
差不多雙方關係 ..........

以上
以認知心理 檢視 認知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
1200塊的操級粗工

此文章於 2022-02-15 11:18 PM 被 xx123 編輯.
舊 2022-02-15, 10:53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