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電動車就馬達跟電控
哪來的技術 真的算上技術 最多就是自駕與電源管理 跟汽車的內燃機 才真的是技術 普通汽車也可以有自駕與動力管理 電動車優點是 各種複雜的零件大量減少 拜新科技出現讓馬達.電池的電源轉換率提高許多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648
|
自駕那個防呆好像沒做好
最近新聞那個車禍就很腦殘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
技術就是細節中的魔鬼, 傳動, 簧片, 剎車都是, 不光是引擎.
我叔叔在外商研究引擎, 我另一個親戚研究剎車, 我日商走豐田體系. 這種不是表象的東西, 舉例就是不要看金屬成分表一樣就真的一樣. 很多細節. 不是終端, 先別講車子, 講上游, 很多初測試都能用. 譬如2014年我在北美測輪框, 就這東西看起來沒啥技術對吧? 搞了3周才達標, 細節不能講~ 這對方公司資產. 另一個重點就是設計跟初組裝是一回事, 後來長期的維護是另一回事. 除了一般人會想到的耐用度之類問題, 拆, 設計得好拆好處理, 也是學問. 不論是腳路(台語), 還是設計成好判斷(分為更換或配公差)等等. 我相信電動車可以簡化很多傳統車的情況, 但傳統車的一些"要素"依然是很寶貴的. 或者說機械結構的要素, 材質與應用. 很多系數的公式也是建立在傳統汽車經年累月的大數據, 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步快的意思. 如果沒有那些過去的資料, 我相信電動車一開始是很危險的, 如果你懂我的意思. 至於電池&軟體方面, 我就不是那麼內行了, 雖然好奇, 但不要一開始講太多. 免得被說成不懂的還發表一堆, 很多時候我只是好奇, 想要了解其邏輯. 難保以後要碰到...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8
|
另一位傳說中的未來參賽者apple
有事沒事就要說自己環保 這麼愛環保的話 應該會選氫燃料電池車吧? ![]()
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