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
引用:
現在就講這個其實我覺得就有點講多了... 防疫為先 有些地方搞小動作不以防疫為先的看不過去才會噴一噴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不好意思, 製造業老毛病犯了, 一開始就從源頭評估. 引用:
... 對啊, 晶片原料是沙. ![]() ![]() ![]() === 打了些, 想了想, 43~ 的確, 有多少做多少算多少. 其餘就不多講了. 此文章於 2020-04-08 02:25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9
|
引用:
其實這陣子感覺是是敲鑼打鼓那套有些over 這個就他們老毛病........ 太高調總感覺很不妙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414
|
引用:
我們都是朝四暮三的猴子...... ![]() ![]() 不過油價跌很多,油電成本可以省不少來補 熔噴不織布的原料聚丙烯(PP)售價也是下跌 熔噴不織布產量若衝到一億會不會賺翻? 此文章於 2020-04-08 02:29 PM 被 rainwens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經過這次, 全球化可能會稍微反過來, 每個國家都會思考最低自製需求~
美國應該努力把些化學的搞回去自己做才是. (不論醫療或科技都很實用) 油電車的產線可能要緩緩了~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9
|
引用:
油價跌,不過那不織布料搶手是漲...... 真想漲價,就我前面說捐國外改用賣的來補 這時候還拿自己百姓開刀說不過去....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
引用:
全球化才有今天兩萬塊的筆電可以用 沒有全球化就沒有今天的電子業 當初矽產業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從矽谷被趕出來到台灣 “PC”的價格才漸漸的不那麼高貴 最低階入門配備4∼5萬一台,那是民國70年代的4~5萬 20年前A5尺寸筆電6萬起跳 大筆電才有4萬以下的價格 美國人要把已移出的製造業拿回去 要先學會爆肝低薪利潤保三保五 呃 咖難 ![]() 我覺得初期大家會先講講 評估了一下之後 ![]() ![]() 就會默默地... ![]() ![]()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此文章於 2020-04-08 02:37 PM 被 blair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我曉得你很快就Google到資訊, 但你顯然看錯資料重點, 只是覺得這篇符合你要的答案就貼了. 懶得解釋. ... 而且你貼的還是新聞 =.= 此文章於 2020-04-08 02:36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還不提汙染跟危險性哩, 不過.. 目前聽到的德美的確有要把部分挪回去.. 戰略考量吧? 我是預測會有區域聯盟性分工, 但有些"很必要的"生產鏈會回去. 譬如北美跟南美的關係, 必要的車控(電/氣/油)設計以及架構, 還有引擎還是在美國. 但南美有零物料+組裝之類. 不過, 也只是猜測, 畢竟有設備調整風聲, 不想把東西放在離中國太近? 不是我這小螺絲釘可以度量的. 此文章於 2020-04-08 02:39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