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引用:
作者acetyIII
我不是環保控,但是有時真的覺得很納悶,全球這麼多工廠,每年生產這麼多食物、器具、開採這麼多能源最後到底圖利了誰?
的確,大量生產成本會減少,商品售價會降低,感覺生活品質提升了一點,
但是這又像是種假象?!
一般庶民,為了要過度生產,每日上班時間增加,其用電飲食增加不說,其實領到的薪水無法增加太多,扣除買過度生產降低成本的食物、設備跟能源
全球的商店,每年丟掉的商品,難以計數,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多數賺到的錢(或稱利益?),其實都集中到5%甚至1-3%的人手中,這過程犧牲掉的卻是全部地球人共有能源跟資源?!
我知道我想的比較單純,但這實在太不合邏輯了
如果商品產量少,貴一點,安全一點,老實說大家吃的用的都差不多,這種沒有過多浪費,沒有過時工作,才是真正的過生活吧


你捅到核心了~ 我記得以前有一個20多分鐘的影片叫做過度生產.
此外那個影片後有延伸, 政府的作用.. 最有作用的種類還有細分, 仔細看會很驚訝.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相反的觀念, 但如果拋棄意識形態為主, 純粹看統計..
共產.
..
不能多說了.
     
      
舊 2018-10-11, 01:48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pcwheat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24
引用:
作者BALA
很無奈 現在政府不蓋核四後
火力發電變成台灣的主力


核能從來不是主力,主力都是火力
就算核四蓋下去,其占比也不會讓核能變成主力
http://technews.tw/2017/03/07/taiwan-energy-2016/
 
舊 2018-10-11, 02:14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cwheat離線中  
joe2001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引用:
作者Nicole1120
藻礁分為 「地質藻礁」與「生態藻礁」
我爬文過,大潭的的「生態藻礁」只有4公里.大潭藻礁最大的問題是沙.
物種的多樣也不及 [觀新藻礁].
請問 joe2001 大,「地質藻礁」會因為不是活化是否很容易就會隨時間消失?
這次的攻防不少是拿這一點來討論.


那篇文章我們也閱讀多遍。

兩個關鍵。

1. 淤沙本來對任何礁體不利。而目前的淤沙,是之前興建的堤防所產生的突堤效應發揮的生態影響。如果天然氣接受站建下去,其『突堤效應』約5-20公里,觀新那邊在5到10年後,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大潭消失後,新塘也極高可能滅絕。

2. 我在前面舉的澳洲大堡礁的例子,他們不可能因為有2300公里礁群,就同意建商去蓋個1公里的港口。生態是一個體系,無法這樣切割的。目前僅有台灣的政府(包前之前的馬政府與現在的蔡政府)與部份學者認為可以切割。

謝謝您的問題。

此文章於 2018-10-11 02:35 PM 被 joe2001 編輯.
舊 2018-10-11, 02:19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e2001離線中  
Nicole1120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6
您的住址: 風城
文章: 323
引用:
作者joe2001
那篇文章我們也閱讀多遍。

兩個關鍵。

1. 淤沙本來對任何礁體不利。而目前的淤沙,是之前興建的堤防所產生的突堤效應發揮的生態影響。如果天然氣接受站建下去,其『突堤效應』約5-20公里,觀新那邊在5到10年後,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大潭消失後,新塘也極高可能滅絕。

2. 我在前面舉的澳洲大堡礁的例子,他們不可能因為有2300公里礁群,就同意建商去蓋個1公里的港口。生態是一個體系,無法這樣切割的。目前僅有台灣的政府(包前之前的馬政府與現在的蔡政府)與部份學者認為可以切割。
謝謝您的問題。

謝謝您的回答. 我相信任何建設一定會造成生態的影響.
但我是反核的.這次的興建的數據和分析,感覺政府也是有備而來.
至少公頃數由23x 縮小至23 . 並外推至藻礁外.
會選大潭很大的原因那裡的基礎設備很完善了
與深澳燃煤電廠比起來,我外行人看起來反而覺得比較好.
希望也祝福最終結果是另選更適合的場地.
舊 2018-10-11, 02:45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icole1120離線中  
arnan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VS台北
文章: 421
引用:
作者acetyIII
我不是環保控,但是有時真的覺得很納悶,全球這麼多工廠,每年生產這麼多食物、器具、開採這麼多能源最後到底圖利了誰?


現代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品質都比古早時代的國王好
這些都架構在過度生產的基礎上
不然那輪的到咱們這種草民用
主要是一但開始搞量產...那產出就很難停下來
一個量產產線的開與關牽扯太多東西了
舊 2018-10-11, 02:49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nan離線中  
PCDVD_2018_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11
很明顯的會變成政治議題

放這邊很快就會被砍頭了
舊 2018-10-11, 02:56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CDVD_2018_2離線中  
joe2001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引用:
作者PCDVD_2018_2
很明顯的會變成政治議題

放這邊很快就會被砍頭了


唉,希望不要變成政治討論。

這件事情很簡單,一個港口的開發利益,包裹著能源利用以及環保問題。

我們不是不要天然氣的接受站!藻礁跟能源本來就不衝突

目前可以蓋天然氣接收站的港口有很多個,或是增加一些經費升級後可以使用的港口更多。

台灣的商港、工業港、漁港,把台灣地圖攤開來看,港口數量超過300個,一堆港口的營運不如預期,幾乎荒廢的閒置漁港也不少。

『為什麼一定要新蓋?』

一個港口的土地開發案,加上後續的建案,動則數千億台幣的利益。
根本原因不在環保,或是能源不夠,而是土地開發利益。每一任政府都想闖關的龐大利益。

此文章於 2018-10-11 03:08 PM 被 joe2001 編輯.
舊 2018-10-11, 03:06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e2001離線中  
Swift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8
文章: 39
引用:
作者joe2001
唉,希望不要變成政治討論。

這件事情很簡單,一個港口的開發利益,包裹著能源利用以及環保問題。

我們不是不要天然氣的接受站!藻礁跟能源本來就不衝突

目前可以蓋天然氣接收站的港口有很多個,或是增加一些經費升級後可以使用的港口更多。

台灣的商港、工業港、漁港,把台灣地圖攤開來看,港口數量超過300個,一堆港口的營運不如預期,幾乎荒廢的閒置漁港也不少。

『為什麼一定要新蓋?』

一個港口的土地開發案,加上後續的建案,動則數千億台幣的利益。
根本原因不在環保,或是能源不夠,而是土地開發利益。每一任政府都想闖關的龐大利益。

工業用地閒置也一堆,結果都被拿來炒,想要好好做的工廠都只好跑去買農地違規利用

現在一堆台商又想回來設廠,看到工業用地那種價格,有誰會去?

簡直是無限輪迴




不過你要慶幸一點,其實現在比較瞭解這個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請不要因為某些人跟你講一些五四三,你就還要浪費力氣去跟他們吵

反正就是不斷不斷地提,總有一天某些人會搞清楚狀況
舊 2018-10-11, 03:19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wift離線中  
joe2001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引用:
作者Swift
工業用地閒置也一堆,結果都被拿來炒,想要好好做的工廠都只好跑去買農地違規利用

現在一堆台商又想回來設廠,看到工業用地那種價格,有誰會去?

簡直是無限輪迴




不過你要慶幸一點,其實現在比較瞭解這個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請不要因為某些人跟你講一些五四三,你就還要浪費力氣去跟他們吵

反正就是不斷不斷地提,總有一天某些人會搞清楚狀況


謝謝您,您說的是真的。
舊 2018-10-11, 04:20 P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e2001離線中  
hareluya65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248
我不知道台灣還有多少口港可以讓液化天然氣船進來
更不知道到底台灣還有哪個地方蓋接收站不會被反對

台中港擴建天然氣接受站 環團要求檢討必要性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8120075.aspx

台灣現在天然氣接收站就兩個,一個在高雄,一個在台中
天然氣儲量合計1400萬噸,只夠台灣用7天
什麼都不做,拉高天然氣發電比例就只能用4天

一個錯誤的決定,帶來的是巨大的災難
一個錯誤的決定加上一個錯誤的公民教育,帶來的就是巨大的毀滅,當然毀滅的不是人
非核這個錯誤的決定,使得台灣只能選擇>100%火力發電
不管比例多少,就只有火力可以選
0%核能+20%綠能+100%火力+10%備轉火力 才是真實。

一個錯誤的決定(非核),台灣的能源政策就只剩下>100%火力的選擇。

而錯誤的公民教育在長期灌輸人民,燃煤=高PM2.5汙染=高肺癌
但是在台灣,燃煤發電貢獻的PM2.5只有總量很大,真正的影響卻跟貢獻量不成正比
這在眾多以美國環保署推薦使用的CMAQ模式下,一再的被各方學者驗證
燃煤電廠的PM2.5,即使是在極端天候下的貢獻也不過10%
其他90%還是人為的活動所造成

在公民被教育成燃煤=高PM2.5汙染=高肺癌的情況下,那 >100%的火力要怎麼配置?
減煤,然後增加天然氣
現在,我們看到錯誤的決定加上錯誤的公民教育,即將帶來的巨大毀滅。
舊 2018-10-11, 04:52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areluya6510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