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ompt2016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6
文章: 2
引用:
作者highway237
金屬材料呢?
也是台灣做的?


這種小的 需要的沒那麼高
可以自己做
回到問題 跟轉速 葉片大小 工作溫度 旁通比等等都有關係
大的 可以看看PW F-100
都發生過慘狀
     
      
舊 2016-09-20, 11:38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ompt2016離線中  
ckmiss
Senior Member
 
ckmi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1,129
先把你的破簽名檔換掉再說,有夠礙眼佔空間的兼不知所云
 
舊 2016-09-20, 11:40 A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kmiss離線中  
艾克萊爾
Golden Member
 
艾克萊爾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 」
文章: 2,517
那看是多少推力的

推重比有沒要求過多少?
指純自研或是授權生產?
自研自製又是找誰提供原型?
又有沒脫離原型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特長點?

深究越多你會發現數量(可生產並完全掌握生產技術和材料來源等)的少到差不多5根手指有剩
談啊談的條件驗講越嚴苛的話連法國M88等都會不小心中槍(初始原型為F404...)



回正題

日本得到授權生產的發動機不少,但自研的部分戰機用的還在小推力輕戰機級別的努力提升當中,目標是中/重型戰機可用的水準

但要了解人家是台灣的十幾倍經濟規模,三菱重工之類的大型複合軍工集團包山包海,不需要以它們當自身標準,一個國家是否能萌生雄厚的重工業,與其自身規模和盟邦數量.程度息息相關,台灣先天後天都受限,適度持續地維持與發展即可,運氣好有機會再度提升,沒有也別過度自棄
台灣目前以TFE-1042-70為技術基礎,還是有再繼續做基礎技術深究與發展,只是規模都還沒達到原型以上的推力,目前發展品以輕型機.UAV和渦扇發動機做心臟的長程飛彈等需求推力較低的等級為主,小型化的實際量產品算是有相當數量,但要再往上走,那就不見得是一個中小型國家可以負擔的程度

引用:
作者Aloof
飛機引擎好像是冶金技術佔了不少吧
這就牽涉到基礎工業的硬底子功夫

上次跟對面的同事聊到國家的基本功
他就說一些米國軍用的東西就是仿不出來, 老美高檔引擎的葉片上還有特別紋路 (這些應該也是不知道哪聽來的, 大家閒聊而已, 正確與否不可考)


是氣膜孔

現代航空葉片已經發展到中空型態,表面有鑽出(或是放電加工等)微小氣孔,可以再運轉帶動氣流覆蓋在周圍形成隔絕層,另一方面又將部分內部溫度由氣膜孔導出,部分設計還帶有鍍層提升相關性能

以實現工作溫度超越材質耐熱(不蠕變)上限的程度,基本上現代熱段溫度的提升有70%是來自於這類複合絕熱/散熱技術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65439人( ゚&#8704人(∀゚ )人(゚∀&#65439人( ゚&#8704
(↑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舊 2016-09-20, 08:45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艾克萊爾離線中  
Mozohung
Junior Member
 
Mozohu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716
參考網頁資料:

世界渦扇發動機推力比較

1. 推力19噸級
19.1噸 (美國 F-35/JSF) - Pratt & Whitney F135 ( 2009服役).
F-35 不能超音速巡航
2. 18噸級
18 噸 (中國殲20) - 中製 WS-15 (2005成功試飛).
殲20能超音速巡航
3. 15噸級
15.6 噸 (美國 F-22) - Pratt & Whitney F119 (IOC 2004).
F-22能超音速巡航
15.5 噸 - 中製 WS-10G
4. 14噸級
14.5 噸 ( T-50/Pak-Fa) - AL-41F (2010服役)
5. 13 噸級
13.2 tons (中國 J-10, J-11, and J-15) -中製 WS-10A (2009服役)
13.2 tons (俄羅斯 Su-30) - AL-31FM1 (2007服役)
6. 12噸級
12.5 噸 (殲10A) - 俄羅斯AL-31FN ( 2002服役)
7. 8噸級
8.9 噸(歐洲颱風) - Eurojet EJ200 (1991服役)
__________________
宜靜默 宜從容 宜謹嚴 宜儉約 居安慮危 處治思亂
舊 2016-09-20, 08:48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zohung離線中  
Tatebayashi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446
我以為是繪圖引擎
想說小日本不是有三低H遊戲使用嗎
__________________
ゆコクゲサ期待ウサ..
ゆコパ勘違ゆウサ...
ゆコろヘろ希望メ持コソゾビバギ...
クろヘ..ゆコネザパ...
優ウゆ女ソ子ゾ嫌ゆク
舊 2016-09-20, 08:50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tebayashi離線中  
Andy84 v.2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823
看到"下町火箭"的故事,不知道台西沿海發展航太重工業的可能性有多高?有虎科、地廣人稀還有六輕,缺點就是資金、鹽化跟地層下陷吧~
舊 2016-09-20, 10:14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84 v.2離線中  
Aloof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236
引用:
作者艾克萊爾
是氣膜孔

現代航空葉片已經發展到中空型態,表面有鑽出(或是放電加工等)微小氣孔,可以再運轉帶動氣流覆蓋在周圍形成隔絕層,另一方面又將部分內部溫度由氣膜孔導出,部分設計還帶有鍍層提升相關性能

以實現工作溫度超越材質耐熱(不蠕變)上限的程度,基本上現代熱段溫度的提升有70%是來自於這類複合絕熱/散熱技術的發展


長知識了~~~
舊 2016-09-20, 11:00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oof離線中  
askasyou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心肌橋
文章: 640
引用:
作者艾克萊爾
是氣膜孔

現代航空葉片已經發展到中空型態,表面有鑽出(或是放電加工等)微小氣孔,可以再運轉帶動氣流覆蓋在周圍形成隔絕層,另一方面又將部分內部溫度由氣膜孔導出,部分設計還帶有鍍層提升相關性能

以實現工作溫度超越材質耐熱(不蠕變)上限的程度,基本上現代熱段溫度的提升有70%是來自於這類複合絕熱/散熱技術的發展


不只航空葉片得益於此設計, 發電廠的發電用渦輪機也是同樣的東西
只差在沒有燃燒段, 所以可以多塞幾級的高壓與低壓段, 能量使用效率也就比航空噴射引擎好一些
舊 2016-09-21, 02:10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skasyou離線中  
記憶我的RDesign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0
我記得不久前才看過一篇報導,
目前大陸做不出超音速隱形戰機的引擎。

做的出來是一回事,
能做到多好又是另一回事。
舊 2016-09-21, 02:42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記憶我的RDesign現在在線上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當年就是有蠢蛋說要發展引擎,但是你臺灣工業誰來做大型鈦合金鍛件?誰來做單晶的渦輪葉片?誰又來做鎳基超合金?中鋼都不願意開發,中央連中鋼都搞不定,這叫誰來做?現在的政府不要說中鋼,叫小小的工業局跟漁會都推不動了,做事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的...........

發展引擎又很難當商品賣,就算弄出來又怎樣,到時候依照臺灣現在政府對計畫的延續性,工程師還不是又喝西北風,不如發展航電設備,從小飛機到大飛機都能用,電子設備又是臺灣的強項,弄個把所有儀器整合進去的電腦含觸控螢幕,或是弄個相位陣列氣象雷達,從中間學習可以隨時轉軍用∼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09-21, 07:47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0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