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3 您的住址: 府城
文章: 9
|
引用:
是這樣沒錯 但........如果真的這樣.理論上這一波的人都可以退休了! 然後空出一大堆位置給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00
|
引用:
鬼島明星學校最大的弊病是集一切資源於一身, 而且還是公家資源,這個才是問題點, 歪果仁要行就自己弄,你要弄得到,誰能講閒話? ![]() ![]() ![]() 你們的教改永遠都是以『打倒XXX』當口號, 一整個土八路搞鬥爭的態勢,簡直是復仇者聯盟。 你能怪誰咧,畸形教育底下出來的畸形改革者…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5,843
|
引用:
公私立大學的資源是差很多 公私立國、高中的資源也差很多嗎? ![]() 以同區域來說的話 ---------- 我是覺得公立大學的補助要減少(但不是增加私立的補助) 而公立的學費要提高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廢鐵鎮
文章: 392
|
引用:
提供一個觀點,這裡先假設還在古早之前的聯考上高中/大學的世代, 假設國中階段的小孩是家長親自用逼的逼出好的聯考成績,且要求孩子去上 以考上前段大學為唯一目標教育導向的"三年制高中普通科"的話, 若考上建中/北一女,因為進入學校的學生, 過去國中三年的"生活體驗""應該"不會"差異太大", 而且同學們的課業/智育水平也"不會"差太多, 校園中,同學們程度差不多/或者都很強,自然學生心理會有需要跟上的競爭心態, 於是大部份狀況下家長一般而言比較可以"放心"讓孩子自發去學習, 不需要再像國中時期那樣,家長親自花心思下去逼孩子唸書, 接下來這三年家長可以輕鬆許多。 如果國中三年死逼活逼,結果進入了所謂非明星學校的高中普通科, 因為學校沒人逼課業(假設學校也不刻意分班的話), 也沒有可以互相在課業/智育上競爭的同儕環境, 在課業/智育成績上放鬆/擺爛的機率是很大的, 這時家長又要親力親為再辛苦三年了, 所以想當然爾家長希望孩子上所謂的明星高中, 這樣才輕鬆嘛。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40
|
引用:
唉,當初大家在談平衡區域差異,區域差異平衡時又吵均質化問題 但在明星國中消失後,台灣教育並沒有因為均質化而破滅啊 反而國際頂尖的人才一個一個冒頭,一個一個在國際獲得肯定 為什麼我不會說天才影響凡人的例子呢,因為你沒有那個啟發 即便愛因思坦坐在那種人旁邊也只會酸他「只懂物理」「訓練有素的狗」不是嗎 啟發是在家庭教育開始的 為什麼教師的兒女,教授的兒女,作家的兒女,學習成就都不算太差 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塑造家庭環境時,就已經有濃厚的學習氣氛 商人家庭學不來,還能靠錢創造 沒錢又沒程度的家長,除了逼也沒有別得辦法 因為他們無法,或不願承擔這樣的家庭教育責任 有趣的是,就連過去高等教育的人 也過著跟那些沒錢又沒程度的家長一樣的家庭生活 這些高等教育的家長,把知識換算成金錢與分數,然後對著孩子逼逼逼 孩子不會因為分數的高低獲得啟發,而是對知識濃厚的興趣獲得啟發 但高等教育家長聽不懂,因為他們是用競爭思維的方式來獲得社會成就 但這套早已經過去了,沒用了,現代教育理論已多次證明了,他們還死抓不放 那你孩子爛真的干我屁事,反正講了也不聽 自己高等教育家長好棒棒嘛,那麼厲害帶回去自己教好不好 引用:
這就是過去傳統教育思維啊,小學盯一下國中逼一下,高中上建中就輕鬆,大學有國立就更穩 但現在即便台大畢業,也有工作穩的保證嗎 何況很多人是上大學了整個學習能力退化速度比高中還多 不否認現在台灣還是有以讀書為志願,而不是以好找工作為志願讀大學 但以工作為志願硬讀,即便揧到大學出關了,進了社會找到好工作 這個人的學習成就將會一落千里,然後死領著薪水抱怨社會 但學習是終身一輩子的啊,哪有學歷領完拍拍屁股跟學習這件事說再見的 大家太喜歡在大學碩博一次學完,一次到位,一次搞定 然後,不用再前進了,不用再學習了,因為我學的是最好了,最棒了 但社會會變啊,環境會變啊,技術會變啊,哪有出社會就不再學習這回事 真正的學習反而是從出校門後開始,但台灣怎麼把學生教成出了校門就不再學習了? 抱歉這真的不能怪學校,因為太多家庭教育已經建立了這樣的榜樣
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於 2014-08-07 10:29 PM 被 applebread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