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15
|
引用:
的確 男人們學那麼久的日文 還邊看影片邊學 結果絕大部分的人只會不到五句 八隔亞奴 嗨嗨 亞美跌 喔嗨又 難為有些網友還貼日文資訊 都跟天書一樣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嗯..喔..耶..舒服
文章: 150
|
引用:
因為手在忙....無法專心學習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315
|
引用:
其實是培養台勞 菲律賓英文好還不是當菲勞 台南人適合先走一步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
http://blog.yam.com/kevinattitude/article/69272089
水果攤國際觀 文:陳思宏 我柏林家的隔壁是一家土耳其人開的水果攤,瓜香果豔,我是常客。柏林觀光客多,水果攤老闆說德文與土耳其文,但不說英文,面對各種國籍的旅客秤斤算錢時,手擺腳動取代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德文、法文、日文都出現過,水果攤每天都非常國際。外語有時是溝通飛蚊,叮人滿頭包;但溝通有礙常常也是樂趣,拘謹的文明身體都忽然必須開始演戲,光是微笑哪足夠,快快召喚梅莉•史翠普來附身,舞動肢體,只求跨過洶湧的外語河。 一次我來買菜,前面的客人與土耳其老闆正身陷語言迷宮裡,客人說著文法亂、有濃重口音的英文,老闆則一直以德文回覆,客人的焦急燒著,都快把手中的綠芒果給催熟了。老闆看到我,急忙請我幫忙,有我這個臨時口譯當橋,兩人終於達成買賣理解。 這位說英文的客人向我道謝,接著問我:「為什麼他們都不會說英文呢?好奇怪。」我答:「因為你在德國。這裡,人們說德文。」 其實,我面前這位買水果客人,本身英文也紊亂,口音濃重,文法錯亂,但他卻覺得在德國柏林賣水果的老闆應該要會說英文,這邏輯很奇怪,自己都不太行的事,怎麼會要求人家一定要做到呢?我想,這位先生大概就是覺得「英文是國際共通語言」,而忘了去尊重每個國家對於自己母語的保有與使用。 幾年前,我在柏林採訪台灣某知名大學校長,他或許是旅途勞累,態度有些傲慢。問他這幾天在柏林的經驗,他皺眉抱怨:「怎麼德國英文標示這麼少?這樣誰看得懂啊?」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重視英文教育,到最後卻培養出了只以英文為世界中心的人才,他們把英文當做是唯一合理的外語想像,來到柏林看不懂標示,卻沒想過,這些標示其實主要是給本地人看的。 我不禁想,學外語,不是為了培養大家一天到晚強調的「國際觀」嗎?不是為了跟國際接軌嗎?不是為了讓自己世界更開闊嗎?怎麼這位校長,人身在德國,心中卻只剩下了英文? 大學時打工賺生活費,我當英文家教,也在補習班教兒童美語,因此眼見過許多心急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英文學不好,會被全球化浪潮給遠遠拋在後,長大後一定會被徹底淘汰,因此督促小孩努力背英文單字。有位媽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的小孩上的幼稚園是標榜雙語的幼稚園,上小學後請美國人來家裡當語言家教,小孩放學後還來補習班學英文。我發現這位小孩的確是會說英文,乍聽似乎是不錯流利的英文,但文法組織破碎。在課堂上,這位小孩的讀寫完全不行。幾堂課之後,我發現他的中文也很差,母語句構紊亂,英文也沒學好,語言築起了成長障礙。我跟媽媽聊天,我覺得讓小孩停學英文一陣子,先好好把自己的母語的城堡蓋得穩固,再來學英文根本不遲。我說:「我十三歲上國中才開始學英文啊,其實學外語這件事跟起跑早晚並沒有一定關連。」但媽媽不聽,只想要換掉美國家教。我想介紹一位朋友去應徵,但朋友是美國華人,媽媽看了,竟然跟我說:「我只想要請美國人。」原來在這位媽媽心中,美國人就等於白人,其他皮膚顏色的都不算。心胸狹隘的媽媽,想把小孩推向全球,其實,卻只教育了偏見。 學英文當然很重要,英文的普遍性不用多說,英文學好,可以讀的書倍增,聽到的聲音也不會只限於母語,世界可能會因此更遼闊。尤其時台灣此時此刻,媒體失靈,新聞台狂播瑣碎雜事,埃及的動盪在電視上出現的頻率根本比不上某位小明星的情事,如果擁有英文能力,就能透過網路接收英文媒體的資訊,自己主動去了解這世界正在如何轉動。 但是,外語,並不等同於英文。這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語言,影響力不見得比英文小。若有機會學習英文之外的外語,一定會發現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境地與角度。例如,美國出兵伊拉克,以美國為主的媒體就會使用「解放」,但其他國家的媒體使用的字眼卻是「侵略」或「攻擊」,動詞不同,歷史的角度就徹底翻轉。 台灣是個島國,政治位置孤立,對於「國際觀」我們有一定的焦慮。我們努力申請舉辦國際賽事,全民學英文。島嶼四處都有英文標示,但拼音紊亂,錯誤百出。我們一直努力拼觀光,英文標示堆疊,但就算全島都有精良正確的英文標示,就會吸引大量的國際觀光客前來嗎? 我記得我拜訪過的義大利的海邊小鎮、法國南部的小山城、還有捷克湖邊小村,當地沒有任何英文標示,菜單沒有英文版本,居民說著自己當地的語言,但,卻還是有源源不絕的訪客前來。因為這些地方有驚人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深厚,他們根本不用急著「國際化」,照自己生活步調過日子,煮家傳的菜,唱奶奶教的歌。 其實,「國際觀」就是理性的好奇心,不是八卦獵奇,而是以尊重理解的視角,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那些殘酷戰事、出版了哪些文學書、拍了什麼反應社會的電影、選出了什麼政治人物。因為世界很大,語言繁星,傾聽世界之後,或許,我們終於也願意去為世界做點無私的奉獻。 但其實不見得一定英文好才會有所謂的「國際觀」,我身邊就有幾位柏林或台灣朋友,真是沒天份學外文,學英文等於被抓去撞牆。但他們勤讀翻譯書籍,知曉的世界,絕對比認為「英文標示等於國際化」的校長還要寬廣。 所以,勤奮學習但卻依然無法駕馭英文,其實不是悲劇。重點是好奇心沒被磨損攪碎,不懂沒關係,還可以翻字典或讀翻譯。不是英文考一百分,腦子就會長出「國際觀」區塊。「國際觀」是了解,讓我們學習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世界,於是我們不自大,因為耳朵裡不是只有自己的獨白。 隔壁的水果攤依然每日上演語言戲碼,他繼續說著德文或者土耳其文,回答各國旅客。問他要不要學英文?他說:「英文不是問題,西瓜甜不甜才是問題!」 說的好。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我英文不是很好但我想問
上面回了這麼多,有沒有英文好的,能夠否定英文具有一定的用途呢? 然後如果上面那篇作者不會英文,他寫得出那篇文章嗎?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15
|
引用:
上面文章的意思不是說不用學英語 而是不用為了英語走火入魔 把英語當第二官方語言聽聽就好 因為也是嘴砲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 莘莘學子花那麼多時間學英語 很多還學不好呢 如果讓對英語沒興趣的人 把學英語的時間改成加強其他專業 說不定更有成就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
引用:
https://zh-tw.facebook.com/rebellio...717641868249932 給中文很差的讀者:〈水果攤國際觀〉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說英文不重要,也沒說德國人不重視英文。你們是讀到哪個時空去了?這是所謂的見鬼嗎? 陳思宏是輔大英文系畢業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那篇引文我覺得反而凸顯他國語言程度與國際觀的正相關
筆者自已不知道罷了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魯西伐
文章: 1,103
|
引用:
第一個會的日文是ああああ...... 至少我是這樣 ![]()
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去伊斯坎達爾星~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8
|
我住在台南 就我的經驗給大家聽一下
好事多進出的金髮碧眼外國人 很多說中文比說英文還溜 甚至是說台語他都清楚 居酒屋碰到的日本人 說英語還不通呢 還是直接說台語比較快 至於我碰到東南亞來的更別提 母語英語雙聲帶 要聽懂還真的要有點經驗 此外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會說英文 大部分都是入境隨俗 久了連歌曲都會哼個幾首 事實上我們到其他地方去 也是如此 但話說回來 英語不重要嗎 不 相反的 我認為英語很重要 要了解英語系西方世界的思考模式跟邏輯 英語本身是很重要的工具 台南雖然排在六都但沒甚麼國際金融跟地理等優勢條件 但想要力爭上游 打造對外國人友善的環境是很重要的 此文章於 2014-01-01 03:08 AM 被 testaho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