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541
|
我看現場太緊張了說個玩笑話緩和一下氣氛不介意吧?
把那天的紅茶全吞下去我就不介意!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18
|
引用:
台灣人很健忘 說不定,兩年後他有機會幹教育部長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065
|
引用:
而且大多數是"麻木不仁"的"go官"..... 何況中毒的不是"go官"的子女..... ![]() |
|
![]() |
![]() |
訪客
文章: n/a
|
如果是他孩子中毒不知道他會不會真的打下去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關內
文章: 1,072
|
引用:
尤其是這種咖特愛教年輕人怎麼做人 ![]() ![]()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4,800
|
引用:
節錄自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2%A1%E6%96%87 清朝 清順治三年(1646年)宣布恢復科舉取士,沿用明朝的八股文,做出一些小改變。後來的康熙皇帝意識到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於1663年廢止八股文。1665年,禮部侍郎黃機上疏:「先用經書,使闡發聖言微旨,以觀心術。不用經書為文,人將置聖賢之學於不講,請復。」1668年,康熙恢復八股文考試。 1738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書乾隆皇帝:「科舉之制,憑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法,況積弊日深,僥倖日眾。應將考試條款改弦更張,別思所以遴拔真才實學之道。」乾隆組織討論之後,發現沒人能提出替代科舉之方,這次提議暫且結束。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宣佈停止科舉考試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翌年起廢除。 負面評價 對學術的影響 八股文題目,內容,格式都限制太嚴。考生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因此扼殺了作者的創意。結果造成八股文內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遊戲。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專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嚴,而且題目限於經書,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程朱義理之學在科舉制度的引導下逐漸僵化。顧炎武言:「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6] 對政治的影響 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竭盡一生精力鑽研八股文的寫法,對政治,社會實際情況缺乏了解。而有些讀書人亦對人情世事缺乏了解,一旦為官,缺乏足夠的知識來應付民間大小事情,只好委任幕僚師爺及下級官吏決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漸敗壞,政治難上軌道。 就學者學術價值來講 研究古文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把一個除了研究八股文之外不太有什麼專長與經歷的學者拉拔到教育界之領導地位 這個問題就...
__________________
人性的醜陋就是,會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卻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當無權、無勢、善良的人受到傷害的時候,還會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假惺惺地勸說無權、無勢、善良的人,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大度。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43
|
引用:
這傢伙的顏色和市長相同,只是更深...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3 您的住址: 火星
文章: 14
|
可能局長也吃了蛋糕配紅茶, 腦筋抖到打結了
不怕, 把他打昏就沒事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30
|
引用:
那不就跟杜腦殘一樣 連教育界都是這種人 台灣...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8
文章: 6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