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引用:
作者darkangel
+1 你說出一些問題,很多人看到哲學兩字就認為是無用的東西,真正的哲學其實是實用學,所謂哲學就是探討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這東西怎麼會是無用的?
而西方不少哲學家其實也是科學家,像亞里斯多得,他被認為是哲學家,但其實他不少作品跟論述都是科學的啟蒙。(像邏輯這觀念就是他最早提出來的)
中國哲學思想,發展最好的時代是春秋戰國那一段,自孔孟以後就幾乎沒有傑出的思想家做傳承了,取而代之的是君天下的觀念。
君天下思想一直到現代還有不少餘毒存在,所以中國人的奴性是根深蒂固的,這點在沒經過文革的台灣甚至比對岸更明顯,像只要討論到勞工問題,必然會有菁英或是資派廢文出現,那些人的點永遠就只會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

註:以上"中國",為文化上的中國,請勿做過多關聯性政治思考。



君天下思想這種說法其實不對
華人可以容許一個地痞當皇帝(漢高祖)、接受一個乞丐當皇帝(明太祖)
曹魏接東漢、司馬家接曹魏、趙宋接周柴,又何來所謂的君天下
就連在台灣一個貧農當上總統、台灣人民也是接受

所以講華人認同天下為一家私產、這種講法那是有問題的
像日本天皇、英國皇室那樣千年難換,在秦之後在華人歷史是沒有的


華人文化有一個西方沒有特點,即「天下為公」的觀念
不管你出身如何
只要所做所為大眾認同你是「公正」的,你就能得到大眾的擁戴
反之、若是被大眾認為「自私自利」「不公正」
就算你出身再好、教育人民自己如何至高無上,也很容易被拉下馬


所謂的遺毒之說,我認為不是所謂「君天下」
而是「天下為公」的觀念被曲解濫用

當權者常常要求人民要為國犧牲奉獻、但自己卻不做表率
就像台灣兵役制度一堆官二代免除兵役,就算這些人當兵也會受到特別照顧
一般人民卻跑都跑不了
變成人民要奉「天下為公」之犧牲,這些權力層級享受人民犧牲之利

放到私人企業更是扭曲、在社會生存本是求利(要奉公就去當公務員)
結果社會企業主也用類似這套下去洗腦勞工
勞工應為公司犧牲奉獻:無薪假、超時、過勞一樣一樣來
最不好的是勞工犧牲之利並沒有回餽到勞工身上,而是利歸公司
公司即企業主……何來奉公可言

這種模式之下
早晚一直犧牲利益、權益的群族再怎麼蠢也會覺得不對勁

比方說前陣子、有網友po老董寫信要求員工要像三星員工一樣努力(利歸老董)
有點智商的自然會想問老董三星的薪水如何?(利有歸勞工嗎)
     
      

此文章於 2013-04-27 06:21 P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3-04-27, 06:20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水無常形 . 人無常理 + 人生無常 + 人生不如意8~9/10 + 活在當下 + 真理只在現實中開展 ...

人類種種分門別類的觀念並無對錯 . 對錯在於是否應對事物時用了合宜適切的觀念 ??
啥事用啥觀念 + 啥事不該用啥觀念 . 才是該被關懷的重點

而這般應用觀念的觀念 . 家庭學校社會教不了 . 需要個人的自覺才能習成
因它是比種種通俗的人生觀念 + 個人心理沉醉沉溺穿鑿附會所結構的觀念更為高階
它是種種觀念應用或不應用 + 選擇與不選擇的最高指導員

我說的不是道德 . 而是機敏 . 它有濃厚之創造力 + 獨立思考的意味

機敏最大的敵人 <= 是將某種觀念無限上綱或走入極端(死胡同)
最常見的 .... 既然將知識流滯於俗(通過群性而盲目)
+ 堅持事物的一面(走入非黑即白)
+ 知識力的不足(思考素材欠缺)
+ 個人尊嚴與個人觀念掛勾同榮共進(沒救)
+ 溺斃在自我知識的漩渦之中卻沾沾自喜渾然不知錯誤(罐頭心理)

意既 ~ 非機敏使用觀念與觀念養成的問題 . 不在於知識問題 . 而在於個性問題
知識易得 .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


使用觀念對應萬事萬物 . 與藝術家揮筆創作 及 科學家研究發明之型式一致 . 並無不同
人生觀念不一定要以人生觀念來解 ; 用審美 . 創作 . 工具論一樣能解
還能解得更漂亮 . 直達人心與概念化

哲學很重要

參考
 

此文章於 2013-04-27 10:49 PM 被 xx123 編輯.
舊 2013-04-27, 10:43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  
erai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2
引用:
作者idemon..
只要所做所為大眾認同你是「公正」的,你就能得到大眾的擁戴
反之、若是被大眾認為「自私自利」「不公正」
就算你出身再好、教育人民自己如何至高無上,也很容易被拉下馬

提供另一種想法

只要我穿的暖,不會餓到,家人幸福,每天安居樂業,管你天皇老子是誰當
但是只要
我沒好衣服穿,三餐不濟,家破人亡,而當官在那醉生夢死,管你有三頭六臂,也要拉你一起死
__________________
開發中的落後地區
舊 2013-04-27, 11:02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rai離線中  
ISDN128K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2
文章: 314
引用:
作者bladelin
大推啊, 都有一點崇拜的說. 強烈建議諸網友仔細看, 看不懂沒關係, 記一下(有印象就好), 以後遇事有所感, 若有悟解就是一大所得.
我一直比不上四周敏速睿智的人, 所以就自建了一個觀念: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聰明就好了. 何必跟別人比?

剛查了一下"勝人者力 自勝者強", 竊喜了一下: 我有學"道德經"的潛力?
不過我討厭他的無為而治
古時候掌權者幾乎是毒蛇猛獸, 無為就會少造孽, 是對的
現在, 看看那麼多的荒腔走板, 就知道"無為而治"不能套用在現代

觀念是被灌出來的, 還是自己體認的, 兩者有所不同(我跟q兄所言只是探討, 各言其思, 不論對錯).
如秦始皇, 我以 "動機" 來看他, 他會把六國吃掉, 應是他想承繼商周, 做一個大皇帝, 所以他自稱始皇, 要把這個榮耀下傳千秋萬代.
"書同文車同軌"便利於統治而不是以人民福祉為念.
而鬼...

其實真正的 無為而治 是一種古人的大智慧 真的要有一定經歷才能悟出這層道理
就如你所說的 現代一樣那麼多荒腔走板(等同於毒蛇猛獸) 無為一樣就是少造孽
我不認為 無為而治 這觀念不能套用在現在

就舉股市為例 動不動就要動用政府基金護盤
是護個什麼鬼 把公家的錢護成私人的錢嗎?
我到寧願回歸市場機制 願賭服輸 也不要有人在場子裡作弊玩穩贏的
舊 2013-04-27, 11:15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SDN128K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引用:
作者erai
提供另一種想法

只要我穿的暖,不會餓到,家人幸福,每天安居樂業,管你天皇老子是誰當
但是只要
我沒好衣服穿,三餐不濟,家破人亡,而當官在那醉生夢死,管你有三頭六臂,也要拉你一起死


這種講法並不全對,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民苦、居上位領導者更要起表率作用

明代名將盧象昇軍隊為何能斷糧三日、無一人逃亡
理由很簡單
他自己不止斷糧、連水都不喝,即使平日他也是過的像苦行僧一般

戰國長平之戰趙國精銳全軍盡墨的情況下
趙國國君和平原君也是用相同的態度、與全體軍民在首都重挫秦軍
拒離指揮此戰的白起、還被秦王怪罪殺死

所以日子再苦、只要上位者能做好表率(我比民眾更苦)
這個問題不難處理


但若是下面日子三餐不繼、上面卻依舊錦衣玉食
這種階級巨大的反差才是動亂的根源

古典中國講的天下為公
是用在政府權力者的階級自我要求上,而不是一般百姓身上
再怎麼安居樂業、也不可能沒有紛爭
當領導者對此的所做所為、依然會看在天下人眼中

宋仁宗、司馬光、范仲淹、于謙、王守仁
不管才高才淺、有作為或無作為,他們死亡仍受到時人和後世的悼念
因為他們常把公眾利益在第一位、不計私人利益感情得失
生前生活簡僕、死後家無餘財(宋仁宗是皇帝不算)


王安石改革雖然就成效上有其正面意義
但被人最為非議的地方、則是欲以現代西方常見功利主義取代天下為公的價值
任用人的標準不是公平價值,而是理財手段、支不支持我
所謂「三不法」讓皇帝完全失去「天下為公」的制衡

然而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時代
這問題並不嚴重、因為這二個人非常要求自己不去追求私利(但王安石田產還是不少)

可是傳到宋徽宗和蔡京的時代,不講公平的功利弊病就整個爆發出了
政府上層生活窮奢極奓、對外肆意進行戰爭(主動打西夏又打遼)
對金交涉只看利益、而不重視人民百姓(為了收編一支軍隊把三州百姓送給金)
結果則是天下離心

宋真宗的時代、即使北宋第一代精銳已經在雍熙北伐敗光
仍可擋遼軍於潭淵、北宋首都開封在沒有燕雲十六州保護的情況下
整整接近一百八十餘年沒有敵國軍隊可以駐足首都城下

宋徽宗時代則兵敗如山倒……
若非金軍手段過於殘暴、激起北宋遺民的愛國主義主動從軍抗金
宋朝早完了

到明代作風更自私自利的皇帝和皇族就更不用說了(皇莊、皇店…裙帶資本主義盛行)
開國八十年蒙古就打到北京城下(靠于謙擺平)
即使擁有燕雲十六州、明朝的北疆也從沒有太平過

此文章於 2013-04-28 12:13 AM 被 idemon.. 編輯.
舊 2013-04-28, 12:03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一心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1
文章: 90
引用:
作者bladelin
觀念的形成放大到人民, 基礎教育就是關鍵了, 而決定基礎教育的就是傳統文化
古時候只要抬出"聖人之言"就贏了辯論
現代最常聽到的就是: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飯多. 就想讓你聽他的
所以歐美的觀念是活的, 華族是死的.。


1.關於漢族的文化:
如果你是漢族,那漢族的文化是活的還是死的?跟你的觀念是活的還是死的有關係,而 跟別人認為傳統文化是活的還是死的無關。

2.古時候是否抬出"聖人之言"就贏了辯論,這點倒不一定,但是引經據典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寫英語作文或是看一些被評價很高的外國作者也常常都是很喜歡使用古人之言。

3.中國文化並不是一直被拘束的,只是因為國高中都是選讀兩千多年前的孔孟,所以讓人以為兩千多年以來一直都是死死的孔孟思想,其實並不是如此,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找史書的內容,(這個太複雜我一時也說不清楚 )

舉個例子:初漢流行的主流是黃老思想,到了漢武帝才改成推崇儒家。
而到了宋朝"理學"興起,開始質疑古代的經書。
舊 2013-04-28, 12:12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一心離線中  
roger214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11
文章: 3
引用:
作者一心
1.關於漢族的文化:
如果你是漢族,那漢族的文化是活的還是死的?跟你的觀念是活的還是死的有關係,而 跟別人認為傳統文化是活的還是死的無關。

2.古時候是否抬出"聖人之言"就贏了辯論,這點倒不一定,但是引經據典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寫英語作文或是看一些被評價很高的外國作者也常常都是很喜歡使用古人之言。

3.中國文化並不是一直被拘束的,只是因為國高中都是選讀兩千多年前的孔孟,所以讓人以為兩千多年以來一直都是死死的孔孟思想,其實並不是如此,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找史書的內容,(這個太複雜我一時也說不清楚 )

舉個例子:初漢流行的主流是黃老思想,到了漢武帝才改成推崇儒家。
而到了宋朝"理學"興起,開始質疑古代的經書。


1. good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八股文僵化了讀書人腦袋這點,應該是近代儒學陷入死水的原因之一。話說,明代還出了不少儒學大師,像最有名的王陽明,幾乎可以稱聖了。

2. 聖人說也是八股帶來的僵化之一。

3. 儒學在魏晉之後衰弱,到北宋新儒學才慢慢興起,王安石也是其中一個代表人物。大陸網路小說有一個正在連載的〔一品江山〕就這部分歷史就編寫的不錯,至少不用啃課本就可以了解儒學歷史。

南宋朱熹是新儒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四書也是在他手中成形。南宋時也開始質疑尚書有些偽作篇幅。
舊 2013-04-28, 12:30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oger214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4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