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664
|
引用:
****歌唱得那麼好............鐵大賣啦~~ ![]() 台啤****歌(我相信-楊培安)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720
|
引用:
還有”朝陽” ![]() 回歸正題: 走過歷史的老骨頭記得是: 當初的初衷是因為援非的”烏鴉的窩”大成功, 所以國內也發起為國內消基會的??基金會籌款的公益活動而唱了”明天會更好” 但在錄製且尚未正式發行的同時,電視及報章上頻頻呼籲消費者:”這是為作公益而唱的歌,希望錄音帶盜版業者手下留情,也希望消費者不要買盜版,更希望有看到盜版的話擁躍檢舉”..之類的話 所以初衷是為消基會籌款;但”反盜版”的名詞也因為”明天會更好”推出的同時叫得響亮 (但當時說的”反盜版”指的是...反”明天會更好”這首歌的盜版而已)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12
|
那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與推測而已,
而且我也只是純討論, 並沒強調這個想法是對或正確的喔, 更沒為這個想法直接下結論. 正因為這部份概念不清楚, 所以想看看這部份是否會得到另個方向的延伸, 僅此而已. 再來看了網友張貼的報導, 還是不禁有小小的疑問, 取締盜版的動作應該是在產品被盜版發行後, (文章中的取締盜版動作是在1986的3月份後) 但是文宣刊物是在專輯發行的同時就一併出刊供兌換了, (版上有買過專輯的朋友是否都沒兌換過這份刊物?) 那麼文宣中的部份藝人提到的反盜版概念, 怎麼會在取締動作形成之前就有這樣清楚的想法呢? 連結中的只是擷取一部份歌手簡言, 其他的歌手簡言原持有者沒有完整提供. 而另位網友提到當年的電視曾經這樣呼籲: 這是為作公益而唱的歌,希望錄音帶盜版業者手下留情, 也希望消費者不要買盜版, 更希望有看到盜版的話擁躍檢舉 看來也像是公益與反盜版並行的表達呀~ 不知有人是否願意分享您的看法? [QUOTE=FREEBIRD]你的說法,我看起來還是怪怪的。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High Male
文章: 3,975
|
【1985-10-01/聯合報/09版/綜藝】
明天會更好 將延期出片 台北訊 為配合香港與東南亞時間,「明天會更好」將延遲出片上市,以免被盜錄。 由六十位歌星合作灌錄的「明天會更好」,本來預定雙十節出版發售,為了配合香港、東南亞發片時間,避免在台北出片立刻被盜錄出版外銷,只好延後出片,目前出片日期未定。羅大佑的曲子版權,將捐由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全權處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1999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70
|
引用:
喔!是的 顯然這部分是我記錯了! ![]()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683
|
引用:
以下是個人看法,不代表正確 也許對歌手及唱片公司而言,只要有盜版存在 歌手及唱片公司所出的每一張唱片 應該多少都有「反盜版」的想法(畢竟直接攸關利益) 但是是否每一張唱片都是以「反盜版」做訴求? 其實我想老骨頭和您中間的觀點其實差距並不大 老骨頭的經歷是 這首歌曲當初一出來讓人掏腰包的訴求是有關非洲、世界和平及消基會 而不是以「反盜版」為主要訴求, 也不是說歌手及唱片公司不能有反盜版的念頭 只是客觀來看,應該不是達成共識,當初放在檯面上的主要訴求 之後掌握解釋權的人在參與者認同或無人反對的情況下 把反盜版訴求拉高與其他訴求平行,甚至超越 我個人認為那是之後的事情, 就算是遲一天、一個月,也是之後的事情 所以,如果從「點」來看這個問題 當時報導只是證實了「反盜版」並非這首歌主要訴求 而主要訴求應該是為基金會及響應國際 個人觀點,分享看法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PCDVD有三寶:勸敗、離題、敗家搞得全家都吃不飽.... ![]() ☉勸敗不成功?不!是愛妻大人的威力更厲害...... ![]() ……isme.jim@gmail.com……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山頂
文章: 1,130
|
引用:
+1 您是說還魂成apollo_xxx? 這次應該也活不久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你認錯人了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19
|
看了二十多頁,決定也發表我的看法。
那年我高一,不聽國語歌曲。但身邊許多同學都在談論「明天會更好」,因此我對這首歌也頗有印象。我的經驗和「李狂傲」兄的類似,我還曾為了此事和周邊同學「激辯」,原因就是國外藝人合唱在救助饑民,而我們的歌手合唱只為「反盜版」的私利,而且把話講得冠冕堂皇,把這件事炒作的如同是社會公益事件一般。(所以在我記憶中,「公益」才是「明天會更好」所披的糖衣,而其本質和目的,本就是反盜版。) 記得當年為了發行「明天會更好」,唱片公司還要「投標」,後來由新唱片公司藍白得標(好像是擊敗喜馬拉雅)。藍白當年出的價最高,很多唱片公司認為會賠錢,而藍白的理由是為了打響知名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這個消息是某天放學坐222公車時,一個很迷楊林的同班同學告訴我的。 當年盜版情形嚴重,或應該說,當年消費者根本沒有購買正版唱片的習慣。歌手藝人沒有在靠版稅賺錢的,歌紅了之後,登台作秀才是主要收入來源。唱片公司也沒有什麼宣傳預算或公關人員,這些都是後來才有的。總之,當年的生態和現在完全不同。 許多當年不買正版片的年輕人,原因也和現在的類似:正版的價錢貴,且一張專輯只有一、兩首歌好聽;盜版都是合輯,便宜又大碗。「明天會更好」多少有點挑戰這種心態,賣正版的錢,但卻有合輯的價值,因為這一張專輯就包含了當時所有最知名的藝人,再沒有比這張專輯更大碗的了。而後來也證明,這張專輯在當年,是很多人所擁有的「第一張國語正版專輯」。 很遺憾和許多人的「記憶」不同。或許我從來不聽國語歌曲,所以從來也不會對這些明星有特別的偏愛,所接受的都是比較負面的訊息。說到這,我也還記得當年在聯合報看過一篇讀者投書,標題大概是「你現在已經很好了」之類的,講的是羅大佑,大意是說羅大佑過去都是戴著墨鏡、穿著黑衣,唱著抗議、批判的歌曲,現在終於回歸正途,改寫教化人心、光明希望的好歌,這種轉變已經很好了,不需要他「明天」才會「更好」。 我的記憶應該不會錯,雖然這記憶不見得就是真象。以我的認知,那些說這首歌是為「公益」而唱的人,才是被媒體所誤導的。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89
|
引用:
已寫信向站長反映了,希望這次討論區不會像上次一樣被搞的烏煙瘴氣. ![]() ![]() ![]() |
|
![]() |
![]() |